朱元璋死後下葬前發生了什麼?

2019-11-07   萌小糸說歷史

朱元璋死後的下葬問題,特別是下葬時間和地點問題。實際上,燕王朱棣後來起兵造事,把老子認命的孫子皇帝攆出南京皇宮,至今下落不明,這與朱允炆選擇的下葬時間失當有直接關係,成為朱棣要搞他的第一理由。下面就來探秘朱元璋下葬前後發生的那些神秘事件吧。



過去民間關於朱元璋的死亡時間,有各種說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初十,一說是閏五月初五,一說是閏五月十七日等。但《明史·太祖本紀》上面對朱元璋死亡時間的記載還是相當清楚的,「閏月癸未,帝疾大漸。乙酉,崩於西宮,年七十有一。」對照一下萬年曆,「乙酉」,即是1398年閏五月初十,這個記載應該是最權威的。

朱元璋下葬前後發生的那些神秘事件?

朱元璋下葬時間史上記載的也很清楚,「(朱允炆)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於孝陵,詔行三年喪。」「辛卯」,即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十六日。

雖然史書對朱元璋的死亡、下葬時間記載的都很清楚,朱元璋死亡時間為何民間說法還會有不同的版本?我覺得這應該與朱允炆給朱元璋選擇下葬時間和登基時間不當有關,「嫌其太速,事理有不盡然者」。

確實,如果根據《明皇大政記》等史書的記載,堂堂一位開國之君,死後幾天即下葬了,那麼多分封在外地的王子都沒有趕回來啊!這正常麼?所以,朱棣在聽說侄兒把他老子匆匆埋了後,十分惱火。談遷的《國榷》記載,「燕王入臨,將至淮安」,以為父親奔喪為名,要找朱允炆討說法,這為以後篡位找到了第一理由。《明皇大政記》記載,「故燕王移檄,亦有此句,且指以為罪。則葬之的據甚明。」

朱允炆到底是哪一天把朱元璋歸葬孝陵的,說法也有多種。明人朱國楨在《皇明大政記》稱,「高皇帝之葬,《吾學編》、《明書》:『辛卯皇太孫即位。是日,葬孝陵。」而他書多不敢及,疑之也。於是有六月初一之說。夫即位,必先告几筵,以明授受繼體之正。建文即位,實在三十一年閏五月十六辛卯日,去高皇崩僅七日,即於是日完葬事。』」

《明史·本紀》稱「五月辛卯葬孝陵之下。」,而《通紀》及《建文朝野類編》都記載是「六月甲辰」,現在查一下,是閏五月二十九日。

又有說,不是死後七天下葬的,而是七個月後,如徐幹學《讀禮通考》稱,「干學謹案,明代諸栽紀,皆言大祖崩七日而葬。惟吳朴《龍飛紀略》逾七月而葬。」這種說法的理由是,朱允炆是很講禮制的皇帝,不應那麼快就把祖父給葬了。

現在史學界大多認為,朱允炆確實是「速葬」了朱元璋。那朱允炆為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有史書上稱,這是朱元璋自己選擇的時間,「故即位而葬,同日並舉,皆高皇遺命,正以速葬消諸。」而秘史更稱,朱允炆實際上在即位的前一天,即閏五月十五日把朱元璋給下葬了。這是「領命於地下」。這裡說明朱元璋擔心自己死後出亂子,留下遺言要朱允炆從速辦自己喪事的。

朱允炆為什麼要這樣,除了「遵旨」,還有原因嗎?急於即位?《皇明大政記》稱,「並初虞致祭,不啻數壇,尚稱皇太孫。寧有大葬無嗣皇帝主祭之理?」這裡說的很明了了,也有道理,就是朱元璋剛死時,為他辦事的朱允炆身份還是皇孫,這與禮制不符,老皇帝死了,怎麼能沒有新皇帝繼位?國不可一日無君啊。

而從天氣的角度考慮,速葬朱元璋也不無道理。南京素有「火爐」之稱,閏五月時已是夏天了,很熱了。不早早埋了,還想發臭?

朱玩璋到底是哪天死的哪天葬的,下葬前到底發生了什麼?根據上面的文字和相關史料可以歸結如下,大概是朱允炆在朱元璋一閉眼,就想著即位的事情,而為了不讓朱棣諸王回京(南京)找事,壞了自己的皇帝大夢,把朱元璋從速埋了,從速上位,並給各王發遺詔,不得回京奔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