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投蝦苗長不大 但蝦價後市仍可期

2020-03-25     中國水產養殖網

自2月中旬起,全國多地隨著防疫形勢的好轉,管控措施逐步寬鬆化,南美白對蝦行情在交通陸續恢復順暢、市場需求緩慢復甦的情況下,持續飄紅了一段時間,珠三角、粵西及廣西的部分地區30頭規格的塘頭價一度逼近30元/斤的水平線。但在進入3月份以來,由於目前餐飲市場總體尚顯蕭條、需求暫未旺盛,各地蝦價出現頻繁起伏,至目前為止:

【廣東】

珠三角一帶30頭規格的白對蝦塘頭價在25元/斤左右,40頭22-24元/斤不等,50頭18-19元/斤 ;湛江30頭規格的白對蝦塘頭價23-24元/斤左右,40頭的19-20元/斤;陽江40頭規格的18-20元/斤不等,50頭的15-16元/斤;茂名40頭規格的白對蝦塘頭價在21-22元/斤,50頭19元/斤,60頭15元/斤。

【廣西】

北海50頭規格的20元/斤左右,60頭的16-17元/斤;欽州40頭規格的23元/斤,50頭的19-20元/斤,50頭16元/斤;防城港55頭17元/斤,60頭15-16元/斤。受天氣因素影響,最近廣西各地出蝦規格普遍偏小,價格也不高。

【海南】

海南地區蝦價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各地由於疫情防控力度不同,封存封路、市場停業情況也不同,報價一直較為混亂,少量20頭規格的塘頭價在23-24元/斤,30頭的只有18-19元/斤,40頭規格的塘頭價在15-17元/斤不等,50頭的10-13元/斤不等。

【福建】

漳州及周邊一帶30頭規格的塘頭價在28-31元/斤不等,40頭的25-27元/斤,50頭20-22元/斤,60條16-17元/斤。

業內認為,之前的一段時間內,由於市場開始復甦的現象已明顯出現,貨源流通、商家備貨比疫情期間明顯增加,是拉動各地蝦價上浮的主要動力。但事實證明,在沒有市場長期穩定需求的支撐下,之前行情的好轉也只能是「虛假的繁榮」,目前蝦價比去年同期要低上一截就是最好的證明。

基層反饋,由於疫情影響,年初時冬棚蝦大量積壓,雖然近期已清理部分,但這也導致了今春投苗的延遲。加上今年的蝦苗質量仍然是不怎麼理想,不少養殖戶都表示同樣遇上了「蝦長不大」的問題,尤其目前正值「倒春寒」階段,晴雨不定且氣溫變化大,不少地區的塘口蝦病多發,導致病蝦夾雜上市對正常蝦價有所拉低,這也是導致近期蝦價變化的一個因素。

由於2月初至3月中旬的這段時間內,各地20-40頭規格的大蝦已出塘得差不多,存塘量不大,在疫情過後市場需求存在空白的一個階段內,消費必定會迎來一個井噴式的爆發,事實上,目前各地不少餐飲店鋪也已開始陸續恢復堂食,各類水產品的消費量已開始緩慢但堅定地增長;另外,今年大量土塘養殖戶選擇高抗苗投養,而該品種長速慢、養殖周期延長,再加上「倒春寒」期間陰雨低溫,對蝦長不大,業內人士估計,6月份前外塘蝦難以形成大批量上市,今年上半年白對蝦產量大幅下降已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同時5月中至8月期間正值休漁期,屆時蝦價穩步上漲的局面大機率會出現。

受疫情影響,目前兩廣一帶同規格的蝦價比去年同期要低3-6元不等,海南地區更低,同比降幅在6-8元的範圍內。但日前國家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近期全國範圍內市場消費觸底回升,各地大型超市、電商、快遞業等開業率已超90%,且趨勢仍在不斷向好發展。業內也表示,大環境的持續好轉,也意味著消費引擎已經啟動,在5-8月份期間水產品消費量或將遠遠超出去年同期的數值,單就白對蝦產量下降的因素而言,蝦價也有希望超出去年同期的水平線。

但能在後市獲利的前提是,能大幅提高今年的養殖成功率。建議養殖戶必須注意優選蝦苗,不能怕麻煩,寧願多花時間貨比三家,也一定要選擇良種苗,從源頭上減少病害侵襲;其次要注重調水,防範水色渾濁、水體變黑褐或變紅;再有就是最好在投料時拌服益生菌,建議拌服乳酸菌,提高蝦體免疫力及生長速度。另外,今年由於投苗及養殖的時間比往年稍有延後,建議養殖戶一定要把握好出塘時機,儘量不要扎堆上市以人為地造成短期滯銷的現象,最好能錯峰出塘,擴大獲利空間。(出處:水產門戶網養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WKzFHEBrZ4kL1Vilq5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