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客棧說的這個當地,或許我國人有90%都沒聽說過,但絕對是一個風水寶地,家裡有預備高考的孩子,都可以去看看。
關於這個當地,在歷史上有兩個傳說,一個是李時珍。
李時珍便是在這個當地出世的,死後也葬在這個當地,在他晚年,曾專門回過一次家園,憑藉多年來走遍全國積累下來的經歷,在家園的好幾個當地做了改造,設了一個局,說是要造福鄉里,澤被後代。後來的歷史證明,李時珍的這些做法確實很有效。
另一個傳說是清朝有一位風水大師,路過這個當地的時候,仰天長笑三聲,從此在此地結廬為庵,再也沒有離開過。
好了,不繞彎子了,這個被李時珍改造過,並讓風水大師定為畢生居所的當地,便是湖北蘄春縣的蘄(音同齊)州鎮。
蘄州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有了,從南宋開始,一直到清末,都是政治、軍事重鎮,在南宋時仍是全國六大商貿中心之一。
我國歷史上最巨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就出世於蘄州,父親是太醫院名醫,所以從小就耳濡目染,在考科舉落榜後,決議棄文從醫,從此開啟了一個光耀千秋的人生。
或許真的是李時珍的改造之功,蘄州在之後的400多年中文風鼎盛,人才濟濟,歷來有「水淹紅石頭,壯元滿街游」之稱,尤其是到了近代,只是鎮上的一條東長街,就出了一百多位博士、教授,這條街也在2003年改稱「博士街」。
並且,李時珍當年就出世在這條街上。
儘管現在博士、教授現已不稀罕了,但一家出兩個以上的博士仍然是十分可貴的,而在蘄州鎮,這樣的比方卻一點都不新鮮,父子博士、兄弟博士、姐妹博士比比皆是,乃至還有一家出了5個博士,並且全都是在美國得到的,這家的家長名叫李寶珍,是美國紐約醫科大學的博士,3個兒子和1個女兒也都在美國考取博士,舉世罕見。
那麼,這個小小的鎮,怎麼會出了這麼多的人才?自然跟當地的風水有關。
在風水學上,有「山環格」和「水抱格」之說,比方北面有山盤繞,或是前面有水懷抱,都是極佳的風水格式,如果兩者都具有了,便是著名的「山環水抱格」,十分可貴,歸於頂級的地理格式。比方《陽宅十書》中就說道:「
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係人禍富,最為切要。
」
而蘄州,正是這樣的「山環水抱格」。
蘄州地處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南面,前有浩浩長江蜿蜒而行,後有大別山、桐柏山坐鎮為屏,形成了十分典型的富有格式。
有這樣的風水寶地,人才濟濟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這並不是迷信,風水學儘管在流傳的過程中呈現了一些故弄玄虛的東西,但在本質上是有很精準的科學依據的,考究的是人與大自然的調和相處。
別的,在蘄州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很值得一說,這個人名叫秦鉅,是秦檜的曾孫。
不過,儘管是秦檜的曾孫,但秦鉅這個人卻足以讓老爺爺汗顏,是大名鼎鼎的抗金名將。秦鉅的父親叫秦塤,客棧之前寫過一篇文章,當年秦塤考科舉的時候,跟他同科的名人十分多,比方大詩人陸遊、楊萬里、范成大,大詞人張孝祥,大名將虞允文,秦塤要想跟他們爭狀元,可想而知徹底沒或許。
但秦檜的能量就表現在這裡,直接讓主考官把最大的搶手陸遊給刷掉了。但秦檜仍是高估了孫子的能力,最終狀元被大詞人張孝祥給拿去了,秦塤只得了個探花。
到了秦鉅這一代,秦檜早已作古,秦鉅沒沾上光,但卻成果了另一番作為。南宋寧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兵舉十萬大軍進犯蘄州,而蘄州的軍事總指揮正是秦鉅,帶領城中的三千軍民誓死反抗。
在反抗了一個多月後,終因實力懸殊,蘄州城破,部下想保護他逃走,被他拒絕了,帶著家人在家中一起自焚殉國。部下見火起,衝進去把他救了出來,秦鉅怒道:「我為國而死,死得其所,你們自己逃命去吧!」說完,又跳進了大火中,壯烈殉國。
不知道在九泉之下,秦檜見到自己這位殉國的曾孫,該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