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四,洛陽九大國寶級文物,你認識幾個?

2019-11-30     洛陽攝影網

中國八大古都,河南獨占其四:鄭州、開封、洛陽、安陽


這四大古都城市像四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黃河沿岸。自夏商以來,在3000多年的時間裡引領著歷史發展和文明進程。

這裡,也是聚集天下奇珍異寶的藏寶之地。


今年3月,河南省文物局聯合鄭州、開封、洛陽、安陽四大古都城市,啟動「古都重寶耀中華」大型系列文博活動。

歷時近8個月,經過專家推薦、全民票選、專家終評、網絡投票等環節,最後評選出了四大古都城市的「古都重寶」。




天地之中——鄭州:

杜嶺一號方鼎、大河村彩陶雙聯壺、蓮鶴方壺、九鼎八簋、武則天金簡、乳釘紋紅陶鼎、青釉瓷尊、十一面觀音石像、獸面紋青銅建築構件。


東京夢華——開封:

清明上河圖、開封府題名記石碑、趙佶《瑞鶴圖》、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宋拓《十七帖》、女真進士題名碑、大晟編鐘、大梁司寇鼎、鹵簿銅鐘。


宅茲中國——洛陽:

乳釘紋銅爵、綠松石龍形器、石辟邪、白玉杯、胡人牽駝壁畫、三彩黑釉馬、母鼓銅方罍、東周錯金銀銅鼎、北魏泥塑佛面。


商邑翼翼——安陽:

司母戊鼎、婦好鴞尊、北宋韓琦墓誌、商代玉鳳、「魏武王常所用」石牌、商塗朱刻辭卜骨、黃釉樂舞扁壺、隋白釉瓷圍棋盤、綠松石象牙杯。


如何,是你們心目中的「鎮都之寶」嗎?

今天,著重給大家推薦這36件國寶中,洛陽的國寶文物。


綠松石龍形器

時代:夏

綠松石龍形器出土於偃師二里頭遺址。這件綠松石龍形器龍身長64.5厘米,由2000餘片菱形鱗紋綠松石片組合而成。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色彩絢麗,形象生動。用工之巨、體量之大、鑲嵌工藝之精巧、綠松石用料之多,在目前所見中國早期龍形象文物中獨一無二,考古學家譽其為「超級國寶」。



石辟邪

時代:東漢

它是辟邪瑞獸,也是東漢皇陵守護神。它闊口銳齒,長舌外伸,身生雙翼,昂首怒目,長尾拖地,雙角直豎,似欲騰空飛翔。它長290厘米,寬120厘米,高190厘米,重7800公斤。它就是東漢石辟邪,東漢石雕藝術的巔峰之作,現藏洛陽博物館。



白玉杯

時代:曹魏

它通體光素潔白沒有任何紋飾,如初發芙蓉自然、空靈,言有盡而意無窮。它來自倡導薄葬的曹魏時代,是墓主人的心愛之物。晶瑩溫潤,守拙抱朴,卓爾不群,君子之風。這件「極簡主義」的白玉杯是曹魏時期簡樸古拙時代藝術風格的再現,是當時一件藝術水平高超的玉雕作品。現藏洛陽博物館。



胡人牽駝壁畫

時代:唐

它是絲綢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印記」。壁畫描寫的畫面為胡人牽駝,出土於唐睿宗李旦為安國相王時孺人唐氏之墓。高大雄健的駱駝昂首挺胸、闊步前進;牽韁繩的胡人深目高鼻、絡腮鬍須,與真人真物身高相差無幾的人物和駱駝。



乳釘紋銅爵

時代:夏

乳釘紋青銅爵出土於二裡頭夏代都城遺址,是迄今發現我國最早、最精美的青銅容器,也是我們探尋最早中國「夏」文明的「密碼」。銅爵長流尖尾,圓腹束腰,三足細長,亭亭玉立。爵,古語通「雀」,它恰似一隻靈動的鳥兒振翅欲飛。它雖簡樸,卻宣告著青銅時代的華麗啟幕。它就是「華夏第一爵」——乳釘紋銅爵。堪稱稀世珍寶。



三彩黑釉馬

時代:唐

三彩黑釉馬出土於洛陽唐代安菩夫婦墓,現收藏在國家博物館。它全身黑色,唯面部、鬃尾、四蹄白色,鞍韉綠、黃、白三色相間;它體態雄健,氣勢雄偉,仿若傳說中的「龍種神駒,四蹄踏雪」再現,它是大唐盛世的藝術典範,是唐三彩中的罕見瑰寶。


母鼓銅方罍

時代:商

銅罍1963年出土於洛陽北窯西周墓,因器內鑄有「母」銘文而得名,是國女子嫁給母氏男子的媵器。它高大凝重,結構複雜,紋飾繁縟。通體為龍紋、雲雷紋組成的浮雕獸面,腹部飾有龍紋組成的垂葉紋,器蓋似四面起坡的屋頂狀,四角及罍中部有突起的扉棱。整體紋飾層層套置,動物造型多達20餘種。



錯金銀銅鼎

時代:戰國

錯金銀銅鼎出土於洛陽市小屯村窖藏,現藏洛陽博物館。它是2000多年東周王城輝煌的見證。這件精美絕倫的王室用品由蓋、器合成扁圓球形,蓋作拱頂,上有鋪首鼻鈕。口沿下有短管流,兩側為附耳,三蹄足。全身飾錯金銀四瓣花紋、三角雲紋。布局勻稱和諧,裝飾華麗堂皇,造型精巧玲瓏,紋樣圖案對稱工整,四瓣花紋和鋪首鈕均少見,是戰國時期錯金銀工藝的佳作。


泥塑佛面

時代:北魏

北魏泥塑佛面出土於北魏洛陽永寧寺塔基,現藏洛陽博物館。這件殘缺的北魏泥塑佛面造像,面部豐腴,舒展光潔,表情從容,笑容含蓄,鼻樑挺直,端正秀美,嘴角微微上翹。其悲憫又含蓄的神情至今令人動容,因而被稱為「洛陽的微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SowwG4BMH2_cNUgM_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