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機關遴選工作人員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對於補充機關工作人員力量,提升機關工作綜合水平,確實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選人方式和渠道,往往把醫院和學校的人員排除在外,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黨政機關補充人員的方式比較多元,醫院和學校的人員有其它出口
醫院和學校是比較特殊的體制內人員,這兩部分人才隊伍的穩定,事關基層教育和醫療事業的公平穩定,這支隊伍必須保持相對穩定。醫院和學校的人才資源,一般情況下,不能過度流動到黨政機關部門,可以在自身的體系內提升自己,改變自身的各項待遇。醫院和學校的人員也可以參加公務員的國考和省考,這方面沒有明確的限制,基層公務員報考上級部門的公務員,卻受到較多限制,這也是出於基層公務員隊伍和人才穩定的考慮。
第二,遴選是更傾向於培養的人才激勵方式
黨政機關遴選工作人員,考試的功能比較弱化,主要側重於培養。從方向上來看,有下級到上級的縱向遴選,也有同級之間的橫向遴選,人員範圍僅僅限制在具有公務員身份的人,其本質是一種既有人才的「二次選擇」。所以說,遴選更加側重於培養,是一種系統內幹部培養成長的途徑,並不強調考試的功能。這種獨特的選人方式,導向是領導來自基層、幹部出於基層,從幹部結構上保證黨政領導機關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繫。
第三,遴選的終極目標是「管理」,醫院和學校的人員有管理經驗的偏差
黨政機關和醫療教育人才跨度很大,而遴選的職位大多是管理崗位,遴選之前已經設定好領導位置,或者有明確的管理崗位設想。如果從學校和醫院選人,難免存在「培養延長」,不利於工作的接續開展。換句話說,遴選側重於管理精英,而不是普通業務人員,需要具備豐富的基層經驗和管理實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