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行書,為什麼最好不要學習米芾?原因有2個,還有2條建議

2019-08-16     不二齋

初學行書,為什麼最好不要學習米芾?原因有兩個,還有兩條建議。

我聽過不少書法老師說過,初學行書,最好不要學習米芾的行書,有的書法老師甚至直接說不要去學習米芾的書法,第二種說法明顯有一點偏激,米芾的書法當然是可以學習的,但是,是否能夠作為初學的範本倒是可以探討一下。

米芾行書

我有一位同事,他初學行書就是學的米芾《蜀素帖》,由於米芾的行書非常有特點,初學的時候進步非常快,很快他就掌握了米芾行書的風格,加上他練習書法非常用功,不到一年時間就掌握了米芾行書的寫法,然後就進入了瓶頸期,很長時間都沒有進步。

於是他開始轉換學習別的行書,遇到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寫什麼都像米芾,米芾的筆勢、點畫對他的影響太深了,難以自拔,現在兩年時間過去了,他仍然沒有改掉開始的用筆習慣,也沒有再取得新的進步。

米芾《蜀素帖》

這並不是一個個例,不二齋學習書法十餘年,這樣的情況遇到過很多,明明米芾的行書寫得這麼高明,怎麼就不適合初學呢?

米芾行書不適合初學的2個原因:

1、不二齋覺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書法個性太強,有太多的習慣性用筆,也就是米芾他自己的習氣,初學者不明就裡,一旦把這些東西學會,以後是很難擺脫的,因為一開始便注入了這樣的基因,這是他的行書不適合初學的一個原因。

米芾行書

2、米芾行書不適合初學的另一個原因,我覺得是他的書法變化太豐富,初學者很難掌握,摸不到規律,稍微仔細看過米芾行書的人都知道,米芾的行書結構並不是正的,而是根據他的需要不斷的左右傾斜擺動,筆畫也不是中鋒,他的用筆永遠處於中鋒和側鋒相互轉換之中。

這些對於大部分初學者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一個初學者需要的並不是這樣的,初學者需要學習比較工整、平正的書體,古人云: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復追險絕,就是這個道理,要先去學習「工整的」,才能夠把「變化的」寫好。這也是很多書法老師不建議初學米芾行書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不二齋的2條建議:

1、那麼,初學行書,學習誰的字帖比較好呢?不二齋有兩個推薦,一個是直接去學習王羲之的行書,比如他的《行書集字聖教序》,這也是大部分書法老師會推薦的一本字帖,《聖教序》工穩平正,適合初學者。

王羲之聖教序

2、但是由於王羲之《聖教序》是一本刻帖,還是集字作品,很多初學者理解不了,也可以選擇另外一種學習思路,可以先去學習趙孟頫的行書,然後再回過頭來學習王羲之行書《聖教序》。總之王羲之《聖教序》是學習行書不可忽略的一本字帖。

趙孟頫行書

經歷過王羲之行書《聖教序》或者趙孟頫行書的訓練之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學習米芾的行書進行學習,這個時候有了行書的基礎,對於行書的理解也深刻了,就不至於寫出毛病來了。

你覺得呢?你覺得初學行書學習米芾可以嗎?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PnDBW4BMH2_cNUg1X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