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銷售量增長了70%,大多數為國外訂單,3-4月同比有小幅度增長。預計全年仍有望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近日,來自松山湖的廣東博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下稱「博邁醫療」)董事長李斌對記者說。
該公司近年來在血管介入類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開啟了國產球囊導管介入領域的「開掛生涯」。今年2月,三款代表了血管介入球囊導管國際先進技術的產品,在同一天接連收到歐盟認證機構的CE證書。
作為中國醫療器械高科技企業中的一顆新星,博邁醫療能夠在國際市場上連續推出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從側面反映出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紮實耕耘。
松山湖博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同一天收到三張歐盟CE證書
2月19日,對於博邁醫療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歷經數年研發,該公司三款代表了血管介入球囊導管國際先進技術和獨特創新的產品,在同一天接連收到歐盟認證機構的CE證書批准,即將登陸歐盟及相關地區市場。
這三個創新性產品分別是:Alveo(TM)冠脈高壓CTO小球囊(0.75mm),Wedge(TM) NC冠脈導絲刻痕高壓球囊擴張導管,Tri-Wedge(TM)(特威致)三金屬絲血管通路球囊擴張導管。
當時,在中國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初勝的背景下,這一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科技創新領域的小勝,令人別有一絲春風拂面的振奮之情。
李斌表示:「公司此次取得歐盟CE註冊批准的三款產品,技術含金量和創新性很高。其中Alveo(TM)和Tri-Wedge(TM)均是全球獨創專利產品,代表了這一領域的最前沿科技創新。而Wedge(TM)NC也具有獨家專利創新,用於解決臨床應用中的難點問題。」
博邁醫療異軍突起的原因是什麼?據介紹,博邁醫療建立了廣東省血管介入治療和醫療器械工程技術中心、東莞市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形成了以國際先進的血管介入醫療器械技術為主導的技術和產品開發平台,以持續維持研發生態體系。
松山湖博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推動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
在進口替代的呼聲中,國內血管介入類器械耗材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模仿、跟隨國外產品,到如今的創新產品、領先國際。這其中,不少企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博邁醫療便是其中之一。
2012年,與其他高端醫療器械一樣,血管介入類耗材器械的國產化率極低。作為中國冠脈介入技術和製造產業領域最早的從業者之一,李斌在攻讀復旦MBA的學業過程中,就潛心研究和分析了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的現狀和機遇,預見了進口替代的大趨勢的快速到來。
「希望能抓住這個歷史時機,在為中國高端醫療產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的同時,也能實現個人及團隊的人生價值。所以我放棄了很多東西,創辦了博邁醫療,專心研究技術與產品。」李斌自嘲道:「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畢竟是初次獨立創業,吃了很多虧,走了很多彎路。」
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普遍具有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和周期長、時間成本高的特點。博邁醫療在成立的最初三年,一直處於產品研發和快速燒錢的節奏。現金流斷裂,團隊鬥志低迷,人員流失,資源不足等,初創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接踵而來。
如同眾多「醜小鴨」的故事一樣,經過創始團隊自我輸血和咬牙堅持,天使投資人的雪中送炭,最終博邁醫療有驚無險地度過了初創期,開啟了她在球囊導管介入領域的「開掛生涯」。
松山湖博邁醫療董事長李斌
領跑血管介入產業
回顧博邁醫療的發展過程,短短8年時間,開創了中國高端醫療器械領域中的多個創新。
心血管介入治療在內的血管介入高值耗材產業,是全球高端醫療器械產業中最大的一塊蛋糕,一直都是國際醫療器械產業巨頭的舞台,少數幾家行業寡頭就占據了全球近70%的市場份額。
「公司生產的冠脈球囊導管和外周球囊導管是迄今為止,中國民族品牌中唯一一家同時在美國、日本和歐盟三大醫療已開發國家和地區都實現規模上市銷售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李斌介紹。博邁的產品從開始上市銷售到現在不過5年,但已經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部分國家已實現兩位數級的市場占有率,打破了國際巨頭的優勢技術壁壘和市場壟斷。而在回歸中國市場上市不到三年的時間裡,也以每年數倍的增長速度。
今年疫情期間,該公司一季度國際銷售收入同比實現快速增長,預計全年仍有望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
也因此,博邁醫療被業界很多人稱作中國高端醫療產業中的一個「另類」。「很多人都說博邁醫療比較低調,悶聲發大財。其實博邁醫療在走一條不尋常的路。」李斌表示。
李斌介紹,博邁醫療從創業之初,就是以全球市場的視角研究技術和產業的發展,通過在國際和國內市場「兩條腿走路」,實現企業的快速成長,降低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的高時間和周期成本的頑症。「博邁過去五年的發展也是以此作為基本理念,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註冊、市場開拓等,都是圍繞著『兩條腿』走路的原則來實踐。」李斌說。
全媒體記者 曹麗娟/文 鄭志波/圖、視頻
全媒體編輯 寧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