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自從清末以來就屢遭外敵入侵、災難連連。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俄爭奪東北的戰爭,每一次都對中國造成巨大傷害,國力一點點被消耗殆盡。打了敗仗割地賠款,讓積貧積弱的中國處境更加艱難。
一戰爆發後,掠奪成性的日本又一次將黑手伸向了中華大地——青島,並且還拉上另一個強盜英國,在中國的土地上與德國火併,將戰火燃遍膠東半島,使得青島淪為一戰亞洲唯一戰場,中國人民再次遭受無妄之災。弱國無外交,面對列強的欺辱, 當時的袁世凱北洋政府只能如清政府一般劃出交戰區域,讓這些強盜互毆,最終日本搶占青島,中國再次痛失國土。國強才有底氣,才能制止侵略,強盜才不敢囂張跋扈。我們來看日本是如何厚顏無恥掠奪我青島的。
日本覬覦強占青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協約國和同盟國為主的兩大集團在歐洲首先打了起來,英、法、俄、美、日等國對德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保加利亞四國開戰。日本早就對青島覬覦已久,此時英國拉攏支持日本對付德國,趁德國將主要精力和兵力用在歐洲戰場上,日本藉口維護東亞和平,於1914年8月15日,對德發最後通碟,要求德國撤出,將膠州灣租借地交給日本,為了掩蓋其不可告人目的,還假惺惺地說日後將青島歸還中國。
德國當然也不會乖乖聽日本的,強硬拒絕。自從1897年,德國以「巨野教案」為藉口侵吞了青島,青島就成了它的殖民地,自然不會輕易吐出來,直接拒絕了日本。8月23日,日本正式向德國宣戰,一場強盜之間的火併再次降臨在中國大地上,青島百姓無端遭受戰火的蹂躪。
眼前的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沒錯,1904年到1905年,日俄爭奪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的戰爭,就在中國東北上演,中國的土地自己做不了主,任人宰割還不算,清政府還得保持中立。
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如何應對危機呢
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成日俄雙方的戰場,中國幾十萬人流離失所,大量百姓慘死在日俄的炮火下,財產損失更是無法估計。如今這一幕又要重演嗎,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是如何處置的,戰前採取了什麼方法應對了嗎?
對於日本的企圖,袁世凱是洞若觀火的,日德開戰之前,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也想趁德國陷入歐戰之機,內部談論過收回青島事宜。梁士詒主張通過外交和軍事逼迫手段讓德國交還青島,令日本措手不及,而北洋政府內部的親德派則反對對德開戰,這個方案只好放棄。
此時的德國也知道膠州灣已很難固守,跟北洋政府磋商,可以把青島還給中國,不過要收取一筆巨大費用。此時袁世凱很清楚,德國人是想要一大筆好處費急於跑路,而日本虎視眈眈對青島的威脅越來越大,到德國撐不住時,只需少量費用就可收回青島。
然而事情的發展比袁世凱想得更加複雜,德國雖然最後提出無條件歸還青島,但勢在必得的日本卻威脅袁世凱,指令其駐華公使小幡酉吉照會中國外交部:「中國議收回膠州灣,此事不向英日咨(詢),直接與德磋商,必生出重大危險」。
駐華公使言論極為無恥,中國的領土收回還要跟你商量,滑天下之大稽!日本對德最後通碟事前可沒有同中國商量,8月15日,日本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第一,立即撤退日本及中國海上之一切德國軍艦,不能撤退者立即解除武裝。第二,在九月十五日之前,將全部膠州(灣)租借地,無償無條件地交付於日本帝國官憲,以備將來交還中國,限期23日正午前答覆。」日本對外部聲明:「此舉係為履行(英日同盟條約》,維持東亞和平起見,不占中國的土地。」這話聽起來好像日本還要主持正義,其實用心險惡無比!
袁世凱對此看得很清楚,面對日本磨刀霍霍和無端威脅,袁世凱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商量此事,外交部參事顧維鈞表示,在中國自己的土地上,完全有理由抗擊日本侵略。可面對日本的軍事優勢,陸軍總長段祺瑞卻犯了難,段說武器彈藥不足,軍隊只能維持48個小時的作戰,之後作戰將十分困難。
段祺瑞所說也是實情,北洋軍雖然有自己的兵工廠,但是製造出的武器粗糙落後,數量和質量都不行,兵員素質也無法與日本抗衡。而抗戰的勇氣和信心,全國上下同仇敵愾的意志,是北洋政府聚攏不起來的,更不要說袁世凱一心稱帝還要取得日本的支持。
弱國無外交,眼看同胞陷入戰火而無奈
最終內部討論的結果,就是無力與日本作戰,只好保持中立,劃出行動區域讓日德交戰,即萊州、龍口和接近膠州的地方為戰區,並與日本約定,以濰縣車站以東為界,日兵不得越界而西。於是日俄戰爭喪權辱國的一幕又要在青島上演。
8月23日,日本正式對德國宣戰,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也不想將苦心經營十七年的青島白送給日本,命令駐膠澳總督麥爾·瓦德克:「務必保衛青島要塞,戰鬥到最後一人!」德軍布置了四道防線,依託海岸炮台擺出一副頑強固守的姿態,戰爭的陰霾卻籠罩著青島,受苦的是中國老百姓。
德軍挖戰壕
1914年9月2日,神尾光臣指揮的日軍和巴納德斯頓准將指揮的英軍組成聯軍開始行動,日軍的進攻路線暴露出他的野心。
9月2日, 日軍一路本來直接在青島就能登陸,他偏偏跑到離青島很遠的山東龍口登陸,逼迫北洋政府將把整個膠東半島劃為日軍行動區域,長驅南下通過平度、即墨、膠州,占領濰縣車站和山東省會濟南火車站,控制膠濟鐵路全線和鐵路附近的礦產,藉機要控制整個山東。
日軍龍口登陸準備進攻青島
9月18日,第二路日軍在嶗山仰口灣登陸。 9月23日,英軍兩個大隊1682人在巴納德斯頓准將指揮下,也在仰口灣登陸。日英聯軍集結後向青島外圍發動進攻,逐步占領了孤山、樓山、羅圈澗等外圍的德軍陣地。
日軍指揮官神尾光臣和英軍指揮官巴納德斯頓少將
10月31日向青島德軍發起總攻,德軍總兵力不足5000人,無法抵抗日英聯軍的攻擊,全線潰敗。11月11日上午10時,日軍入城侵占青島,對青島實行軍管,20萬青島人民開始遭受日本的殖民統治。
戰爭期間,據統計,青島居民受害者1548戶,中彈身亡40餘人,財產損失1900餘萬元,僅李村區在外避難者達 12100人,戰鬥最激烈的台東鎮一帶房屋幾乎全部毀於戰火。
日軍入城式
日本對青島的殘酷殖民壓榨
日本帝國主義占領青島後,首先就是經濟上的掠奪,未經中國允許悍然宣布對日本本土開放青島。日本人蜂擁進入青島,大肆掠奪財富,戰爭逃離在外的中國人的房屋、財產,工廠眨眼都成了日本人的。
日本加緊對青島及山東的資源掠奪和資本輸出。扶持日人資本,利用各種特權壟斷多種行業,大肆掠奪青島和山東其他地方的農副產品和礦產、棉花等工業原料,嚴重打擊了中國的民族工業。
青島人民的生命安全毫無保障,中國人一切活動均需經日本人設立的青島軍政署、李村軍政署批准才能進行,日本憲兵和警察可以隨意逮捕、關押、審訊、殘殺中國居民,整個青島被日本的黑暗勢力所控制。
索回國土遭蠻橫對待,袁世凱定國恥日
在日、德青島之戰結束後,按照之前日本的說法是歸還中國,當北洋政府要求日本歸還青島後,日本人卻不認帳了。
日本軍部報紙《國民新聞》大言不慚地說:最後通碟上關於歸還膠州的諾言「已因德人拒絕而無效」,「膠州可視為戰利品,毋庸歸還中國」。日本外相加藤狡辯:「日本同英、美和中國都沒有訂過必須歸還膠州的協議,」加藤此話完全是一副無理無恥的無賴面孔。
日德戰爭結束後,北洋政府決定派員重新組織青島海關。卻橫遭日本拒絕,強奪青島稅關,毫無商量餘地,北洋政府抗議無效,只得採取了不予承認態度。
日本侵略行徑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日浪潮,山東紳民發起組織了「東亞和平維持會」,並推舉代表張介禮、安鵬東赴京上書請願,要求袁政府「與日本嚴重交涉,保國安民」,參政院也對山東的前途問題向政府提出了質詢。國人對日本侵略占領青島的罪惡行徑群情激昂,袁世凱北洋政府多次與日方磋商無效,袁不得不於1915年1月7日正式照會英、日兩國公使,聲明取消行軍區域,要求占據膠濟鐵路沿線及龍口、青島間的日軍撤退至膠州租借地範圍之內。
二十一條簽訂時的中日代表
16日,袁政府再次照會日本,據理力辯,不想日本卻惡人先告狀,倒打一耙,說北洋政府實屬「非友誼之行動,有辱帝國之尊嚴」,日本「國家受辱」等,更加變本加厲地加緊侵吞中國的行動,日本駐華公使於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凱遞交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中日圍繞「二十一條」展開激烈交涉,撤軍問題也不了了之。
其實在袁政府聲明廢止行軍區域之前,日本內閣就已經完成「二十一條」的各項準備,袁世凱要求其撤軍,日本遂找藉口脅迫中國接受「二十一條」,日本滅亡中國的陰謀昭然若揭。
日本所謂的「二十一條」,其中就脅迫中國將青島、膠濟鐵路及山東採礦權轉讓給日本。袁世凱政府與日方談判20多次,袁世凱政府採取各種辦法拖延時間並向社會各界透漏日本之無理要求,希望能得到所謂國際社會的干涉,並喚起國內民眾輿論討伐日本,隨著國內民眾反對《二十一條》的呼聲日漸高漲,1915年4月26日,最終日本政府不得不刪除了對中國危害最深的第五號要求。
袁世凱認為日本已收回對中國最為不利的第五號各條款,已非亡國條件,為避免開戰,所以接受日本條件。
他說:「……我國雖弱,苟侵及我主權,束縛我內政,如第五號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外交部恪守我的指示,堅拒到底,盡了最大之力……如今日人最後通牒已將第五條撤回,凡侵主權及自居優越各條亦盡力修改,並正式聲明將來膠州灣歸還中國。……我國國力未充,目前尚難以兵戎相見。故權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後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恥辱!……經此大難之後,大家務必認此次接受日本要求為奇恥大辱,本臥薪嘗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為之事業。舉凡軍事、政治、外交、財政,力求刷新,預定計劃,定年限,下決心,群策群力,期達目的……希望『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
無奈之下,袁世凱政府於1915年5月9日回應了日方的最後通牒,並且把5月9日定為中國國恥日,史稱五九國恥。此後,雙方簽訂《中日民四條約》,關於青島和山東權利問題,約定若德國同意轉讓,中國也同意。
巴黎和會上醜陋的列強
1919年,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本應該是收回故土,卻遭無理對待,列強將青島和山東權利轉讓給日本,引發五四運動。直到1922年,日本在各方壓力下才不得不將青島交還,但日本人仍然在青島享受各種特權,經濟上,日本的罪惡之手仍然控制著青島工商各界;軍事上,日軍雖然撤退了,但日本人在青島各地分設了9處日警分駐所,日本人作惡犯罪,中國警察卻不敢管。
青島被日本侵略占領事件,凸顯了弱國無外交的悲劇。從1840年~1945年,中國不斷被帝國主義列強欺辱掠奪,國力日益衰弱,加上政治腐敗,令袁世凱這一代梟雄也無力回天。遙想清末袁世凱在朝鮮期間,袁世凱意氣風發,率軍攻入朝鮮王宮,擊敗日本支持的朝鮮政變勢力,救出韓國國王威風一時,但最終也嘗到因國力衰弱被日本排擠出朝鮮的無奈。國富民強二者缺一不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憑著我們中國人的執著和堅韌,頑強拼搏,掃除強國路上的一切障礙,這一天終會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