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束館一帶群眾都視他為「恩公」!你認識他嗎?

2019-05-28     大名信息港

坐在我面前的,是個慈眉善目、面帶微笑的老人,他叫陳一仁。

說起陳一仁,在大名縣可謂家喻戶曉,尤其在冀魯豫三省交界的束館鎮一帶,老百姓把他當親人,當恩公。陳一仁並非三頭六臂的傳奇人物,他是紮根基層的醫生,每天給泥土裡滾爬的農民看病。他今年77歲了,雖然退休多年,反倒比以前更忙。

陳一仁操著一口地地道道的大名縣方言,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家鄉在張家口市橋西區。1964年,他還是青春煥發的棒小伙,響應國家號召,坐火車、乘汽車,再搭牛車,從壩上高原來到千里之外的大名縣搞四清,城裡人變成了鄉下人。行走在黃沙蔽日的村村寨寨,他與大名人結下了緣。後來參加天津防止霍亂醫療隊,被抽調到根治海河指揮部從事醫療工作,1973年到大名縣防疫站,1983年到大名縣最偏僻的束館古鎮擔任副院長,一年後出任院長,青春的汗水、精湛的醫術潤澤著這塊塵土飛舞的窮鄉僻壤。


束館,民風淳樸,缺醫少藥,老百姓看病難。他認為,這裡需要他。他在妻子的村莊落戶,醫治了多少病疼,撫平了多少創傷。

他把診號脈,撫摸的是沾滿泥巴的皴裂手臂,看到的是用雞蛋換來的皺巴巴的紙幣,他發誓要為鄉親們服務一輩子。他不僅坐診,更多的是背著出診箱,在一個個風雪之夜,走遍了泥濘濕滑的村街。他當選為縣政協副主席,成了縣領導,除了去縣裡開會,一天也沒有離開過醫院的門診室。

在施展才華的人生舞台上,風霜雪雨染白了他的一頭烏髮。

2003年,他從束館醫院、縣政協副主席位置上退下來,大家勸他,陳主席這些年吃了不少苦,該到城裡安度晚年享享福了。

望著坐了幾十年的那把椅子,被磨得光光滑滑的,又想到從方圓幾十里趕來的患者,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神,他猶豫了。

推開門,門外站滿了來送他的群眾,都是從附近村裡趕來的。

陳院長,俺們捨不得你走啊,當年,俺是被城市大醫院推出來的病人,回家等死,你用幾塊錢看好了俺的病。

陳院長,那年秋天,俺半夜敲你的門,下著雨,你披著雨衣出診,路上摔了一跤,身上濕透了。這輩子都忘不了您。

他心裡一熱,說我不走,我是醫生,我這個院長該退休了,我這個縣政協副主席該卸任了,可是我這個副主任醫師永遠不退休。

第二天,他又坐在了門診室。

畢竟年歲大了,他這個與疾病摔跤的人也被病魔摔倒了,換上了老年病,身體大不如前,只好回縣城居住。可是人在縣城,心在束館,他不改燃燒自己、溫暖社會的初衷,牢記使命,給自己約法三章:一是每個周日到束館醫院出診,二是到老年大學為老幹部們傳授保健知識,三是著書立說,總結和推廣自己的醫療成果。

這真是:一株老梅,虯枝鐵桿,凌寒怒放,花香宜人,妙手仁術濟蒼生。

他在日曆上為周日做了標註。每到周日,天不亮就起床了,趕頭班車去束館醫院。一見到患者,他馬上變得精神抖擻,忘記了自己的疾病。這些患者,有的是跟他預約的,有專程等這一天,走了幾十里路趕來的,還有去外地打工捨不得在城市看病,回家來找陳院長的。在患者心中,陳院長就是祛除病魔的菩薩。

陳院長是全科醫生,內、外、婦、兒,身體哪裡不適,也來找陳院長。

陳一仁號脈、問診、開處方,一口氣忙活到中午,顧不上吃飯。直到下午三點,病人漸少,他才準備趕乘末班車回縣城。合上門診記錄的時候,上面寫著今天診療了93個病人。

風雨無阻,花開花落,大名縣城到束館60多華里的慢慢道路,閃耀著他的天使風采、醫者仁心。

在城裡住,常常有束館一帶的病人等不到周日,來家裡找他。在他居住的小區,常常有人頭疼腦熱,半夜來敲門。他已經習慣了,平日裡還向鄰居們輔導保健常識,大家親切地稱他是義務保健員。

到老年大學的醫療保健班做教師,也是陳一仁樂此不疲的公益事業。

做教師,沒教材,陳一仁根據幾十年的一線臨床經驗,自己動手編寫。40多萬字的教科書,是他趴在檯燈下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來的。他講課,深入淺出,旁徵博引,如同講故事,大家聽得饒有興趣。尤其是老年病防治,讓大家獲益匪淺。老年大學的醫療保健班越辦越紅火,一連辦了29個學期。

扁鵲,張仲景,李時珍,一代代醫界先賢濟世救民的故事感動著他。他每天忙碌著,夜深了還在做他的第三件事情,總結自己的醫學成果。他一邊帶徒弟,傳道授醫,一邊利用晚上空閒,完成兩本書的書稿。

第一本書講述急診病人入險前如何救治、護理和轉送,第二本書講述急診病例入險前後診斷要點和診斷程序。

入險前是醫治的關鍵環節,得不到科學的護理,可能會延誤病情,危及生命。他把這些年的經驗傳承下去,為危機的病人打開一扇溫暖的生命大門。

退而不休,他想的是患者。著書立說,傳道授業,講台上有他忙碌的身影。行走在鄉村的道路上,他從容地托起鄉村的亮色。滿頭銀絲的陳一仁,在溫馨的晚霞中,享受著奉獻的快樂。


來源:大名縣委老幹部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uWbDWwBmyVoG_1ZP-Yb.html

金灘鎮的城

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