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舉足保山市龍陵城鄉,一支支「泥腿杆劇團」利用閒暇匯聚在廣場上、坪場裡,合著歡快的樂曲,忘情投入地踏歌起舞,呈現出「民星大腕」閃亮登場、「草根藝人」追逐嚮往、「泥腿杆劇團」放飛夢想,群眾文化「秀」新春的景觀。
今年,該縣結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開展以群眾性廣場舞熱為契機,職能部門牽頭,社會廣泛參與的群眾文化年活動,要求各鄉鎮在春節期間,組織民族民間文藝、體育展演比賽,創編一批反映各族群眾脫貧摘帽奔小康先進事跡的文藝節目,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職能部門派出30多名業務骨幹下基層指導排練,重點開展漢族的「耍龍舞獅」、傣族的「嘎秧」、傈僳族的「打歌」、阿昌族的「蹬窩樂」、彝族的「打陀螺」等文體活動。
同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陣地作用,開展文化、科技、衛生、法律、信息「五進」農家活動,增長農民的致富本領,提升群眾的道德水平,讓群眾歡歡喜喜過個文化年。
隨著春節一天天臨近,龍陵縣各縣特色的農民業餘劇團(隊)再度熱鬧紅火起來,有木城鄉烏木寨的彝族香堂人土巴拉樂團、龍山鎮芒麥村的阿昌族劇團、平達鄉黃連河村的傈僳族「嘟噠噠」表演隊等,上演的節目既有原生態的民族歌、舞、樂,也有宣傳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鄉土氣息濃郁。農民劇團(隊)把舞台搭在農民家門口,鬧活了基層農村文化。
每天傍晚,碧寨鄉碧寨社區城牆山寨,文化廣場蕩漾著文化馨風,寨里的農民業餘文藝演出隊正在排練春節聯歡會節目。隊長郭改雲樂滋滋地說:「我們社區已經摘去了貧困帽,眼下正鉚足勁兒奔小康呢。
編創了11個反映脫貧攻堅和農村新人新事新風尚的文藝節目,有歌舞、小品、快板、山歌對唱等,演員有年過七十的老頭、老奶,有中青年村民和中小學生,有夫妻、全家登台演出,還要舉行「打歌」活動,場面可熱鬧啦!
她是我們村寨的『小春晚』,從2005年開始,每年都要舉辦。別小看我們的春晚級別低,但是人氣挺高,周邊十里八村的群眾都趕來觀看。」
連日來,龍江鄉弄崗社區養喜寨農民業餘劇團天天都在排練節目,為寨里一年一屆的春節運動會準備「文化大餐」。
在為期三天的運動會期間,有300多名村民參加籃球、桌球、拔河等比賽。養喜寨在外工作、讀書的幹部、職工和學生自發組隊參賽,附近村寨也組隊來湊熱鬧捧場子,吸引了周邊村寨千餘名群眾前來觀看。
團長張明美大媽告訴記者:「這次編排了歌舞、小品、說唱等10個節目,內容十分豐富,演的儘是身邊的人,唱的都是村事,幾乎人人都可以在台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還要舉行串寨演出,讓更多的鄉親看到我們的節目。」
接連幾天,每當夕陽西沉,龍陵城區的數千市民自發匯聚到文體中心和幾個社區廣場上,合著歡快悅耳的樂曲翩翩起舞。
參加活動的大多數是退休人員、部分在職幹部職工和「廣場舞大媽」,他們以傈僳族的「打歌」、傣族的「嘎秧」、阿昌族的「蹬窩樂」等舞蹈為主,興之所至,又即興來幾個中老年迪斯科或探戈、倫巴、印度土風舞。旋律優美,舞姿洒脫,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濃濃的年味輕輕地把龍陵籠罩。
文\\圖 雷 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nKBgW8BMH2_cNUgtJ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