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咖啡有一定的了解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咖啡豆被分為三大類的:小粒種的阿拉比卡、中粒種的羅布斯塔以及大粒種的利比里卡,而我們常常說到的鐵皮卡、瑰夏、波旁等等這些品種都是屬於阿拉比卡種的。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這兩個品種想來大家也了解的不少了,今天前街咖啡打算來跟大家介紹一下三大品種中的大粒種咖啡——利比里卡咖啡!
利比里卡咖啡 Leberica
大多數的咖啡交易都是以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為主的,而利比里卡目前只占了世界經濟性種植咖啡總產量的1%,數量可以說是非常少了。
利比里卡最早被發現於西非的利比里卡,利比里卡的咖啡樹會比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的還要高一些,而且利比里卡的咖啡種的抗病力以及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從咖啡樹的外觀上看,利比里卡的葉子比起一般的咖啡樹種大;而從咖啡果實的外形上看其實會比一般的咖啡豆大上許多,而且外皮厚實所以並不容易去除掉咖啡果皮果肉這些,在咖啡的後制處理過程中會比較麻煩。
其實有些農場會少量的種植一些利比里卡種的咖啡,將這些咖啡種植在阿拉比卡咖啡的周圍,用來引誘那些咖啡漿果蟲或者是其他害蟲遠離阿拉比卡咖啡。
利比里卡咖啡樹在馬來西亞婆羅的半野生環境中種植了多年,在古老的文獻中指出,1892年斯里蘭卡的葉鏽病造成當地咖啡嚴重消損,而英國殖民者在此時尋找肥沃的土地種植咖啡而找到婆羅。但那裡的咖啡最終被捨棄,而改種茶葉、胡椒和橡膠等更有利可圖的作物,只剩下少量的賴比瑞亞樹。
2018年的時候,來自婆羅洲的精品利比里卡首次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咖啡峰會上亮相併且獲得了咖啡生豆品質獎。
前街咖啡沖煮了一壺日曬處理的利比里卡咖啡,參數以及風味的分享如下:
參數:粉量15克,水溫89℃,粉水比1:15,中細研磨(BG 5T: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58%),分段式萃取。
用33克水進行悶蒸,看到咖啡粉床由濕潤變得乾燥以後即可結束悶蒸,悶蒸時間為30秒,小水流中心繞圈注水至120克斷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8克停止,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的時候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1』45」。
風味:干香聞起來有著發酵香、菠蘿蜜以及淡淡的巧克力香氣,濕香是濃郁的發酵果香,入口有著楊桃、熱帶水果、菠蘿蜜的酸調,麥茶茶感,以及玫瑰花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lmlsG0BMH2_cNUgRX4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