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善家田家炳一生在全國捐贈了200多所學校,「田家炳樓」幾乎遍布全國。當有人問這位慈善家最敬佩的人是誰時,他說出了一個名字——莊世平。
莊世平是誰?
他被譽為「中國最窮富豪」,他是香港金融界大亨,生前卻無車、無房,離世後,將價值2000億的兩家銀行上交給了國家。
1
莊世平有多富呢?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在他76歲退休(1986年)時,創辦的南洋商業銀行資產大約733億港幣;與另一家澳門南通銀行合計總資產超過2000億。即使放到現在,也是名副其實的富豪。
周恩來曾評價他,潮汕為中國革命貢獻了兩個經濟人才,一個是理論的許滌新;一個是實踐的莊世平。
說莊世平是經濟人才一點不為過。南洋商業銀行便是他用1萬美金創辦起來的。
新中國成立之初,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興階段。
雖然處處是機會,但是由於資源、人才、資金嚴重匱乏,加上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經濟制裁,導致國內經濟發展情況並不理想。
莊世平在港商貿期間,觀察到外國人掌控了大量國有資產,外匯業務幾乎被國際銀行壟斷。在此背景下,他萌生了自己辦銀行的想法。
這與中央想通過在港設立銀行,方便溝通國內外經濟活動、聯繫華僑同胞的意見不謀而合。
南洋商業銀行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沒錢,成為莊世平創辦銀行路上的第一道「攔路虎」。雖然他從事貿易多年,但利潤所得大多用來支援前線抗戰,並無儲蓄。
不過,莊世平並沒有就此作罷,通過多方籌集和政府支持,最終籌集1萬美金用於創業。1949年12月14日,南洋商業銀行於香港中環德輔道中167號正式開業。開業當天,銀行頂樓插上了全香港第一面五星紅旗。
莊世平依靠著東南亞華人的匯款生意,在當時英國銀行幾乎壟斷香港金融市場的背景下,殺出一條「血路」,創造了奇蹟。
澳門南通銀行
隨後,他又開設了第二家澳門南通銀行,徹底打破了國際銀行在中國外匯業務方面壟斷的局面。
2
1萬美金辦銀行,莊世平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南洋商業銀行運行期間,發行了我國第一張信用卡( 發達卡),還加入了Mastor Card國際組織。
包括當下,我們所熟知的上海希爾頓酒店、北京假日酒店及大連富麗華酒店等地區龍頭產業的背後,都曾有過南洋商業銀行的資金支持。
面對市值龐大,極具發展潛力的兩家銀行,莊世平顯得十分平靜,在他退休後毫無保留地上交給了國家。就像他當初創辦銀行時說的那樣,不談條件,不占股份,一心一意為國家辦事。
了解莊世平為人的人,對他做出裸捐2000億的決定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在他身上絲毫看不到億萬富翁的影子。
他從未自己買過一輛車,上下班不是步行就是乘坐電車;從未自己買過一套房,住所是銀行分配的、不足百平的宿舍;衣服也是穿到破損還在穿。
對待家人亦是如此。莊世平有4個兒子2個女兒,在他們成長階段,莊老反覆教育他們要自食其力、熱愛祖國,從未予以過特殊照顧,反而禁止他們去從事金融相關的行業。
兒子莊榮敘是一名普通的送貨司機,面對採訪時稱自己是「香港社會最底層的人」。妻子林影平晚年患有老年痴呆,由於經濟能力有限,也不願給周圍朋友和國家添麻煩,莊世平曾將妻子轉移到更為便宜的醫院救治,待她離世後就地安葬。
即使與李嘉誠是多年好友,也從未因為自己的事開過口。
莊世平與妻子
莊世平沒有因為財富忘記自己的初心,他始終記得自己的「中國根」。
3
對自己和家人這樣吝嗇的莊世平,在面對國家發展和他人需要幫助時,卻十分慷慨,幾乎有求必應。
這份對國家樸素卻炙熱的愛,從莊世平小時候就已根駐,之後他用了一生來詮釋。
莊世平出生時,正值軍閥混戰時期(1911年),國內各種勢力交織,人民生活水深火熱。
這種背景成長起來的莊世平,早早萌生了要改變現狀、報效祖國的想法。
在北京中國經濟系畢業後,他意識到自己終於有能力做點什麼了!便立即動身前往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團結多方僑胞的力量,為國內抗站前線輸送物資和人才。
莊世平(左二)
26歲時,莊世平已成為泰國地區華僑抗日聯合會的常委之一,常常利用商貿活動,掩護國內外的愛國人士,救助他們的性命。還曾參與過滇緬公路的修建工作。
在東南亞抗日的7年時間內,莊世平多次成為日軍的頭號通緝犯,經歷過1次拘禁、2次追捕,還曾與親屬分隔兩地長達5年的時間。
縱然危險和困難,莊世平也未曾退縮一步;放棄了國民黨的橄欖枝,毅然決然地與共產黨站在一起。
在1945年抗戰即將勝利時,莊世平的恩師許滌新,對他說道,「建設新中國離不開華僑的支持,你的華僑親友多,你還是去海外做生意吧。我們不缺打仗的人才,不缺政治人才,但缺會做生意的人才!」
莊世平聽從了恩師的建議,動身去往蘇聯駐重慶商務代辦處,簽訂了一份涉及製藥、影視、海產工業等領域的合約,並用1萬美金辦起了銀行。
1979年,莊世平幫助吳南生(深圳第一任市委書記)規劃深圳特區,並在深圳設立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大力支持特區建設。事後,吳南生說到,辦特區,莊老是我的老師。
1986年,在莊老親歷親和全程籌劃中,汕頭大學(第一期)建成,建築在保留了當地潮汕特色的基礎上,體現了現代氣息;享有「高校之花」和「世外桃源現代家」的美稱。這是莊世平在參與特區建設期間,了解到粵東地區未設立高等院校,無法為當地的建設輸送人才後籌建的。
汕頭大學
今日,人們只知道汕頭大學是李嘉誠投資建成的,卻不知道其中飽含了莊老的付出和對國家未來的希望。
「樹木十年庶幾可以成材,樹人乃是百年大業,而且要一代一代接力下去,以抵於成。」
汕頭大學的第一任校長由莊世平的恩師許滌新出任,這家由私人基金會(李嘉誠)持續出資建立的公立大學,如今已為國家發展輸送了超過10萬的「民族脊樑」。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在交接儀式上,這位86歲的老人感慨萬千,哽咽道,47年來我一直堅持在香港升國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夥伴們都已經走了。如今終於親眼見到祖國收回香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夥伴們在天之靈:夙願已了!
香港回歸的交接儀式
2007年6月2日,莊世平離世,享年96歲,特區以國葬的標準祭奠。葬禮上,李嘉誠、董建華等香港金融界大亨為他扶棺送行;國學大師饒宗頤親題輓聯:「萬人追仰惠澤深,一老功勳邦國重」。
4
在莊老身上,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最可愛」人們的縮影。
他們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他們有苦自己抗,有難我來幫;他們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為祖國的發展奉獻了全部。
縱觀莊老的一生,他抗過日、創過業、辦過學、協助地方政府創立深圳特區。國家哪裡需要,他就往哪兒去。在功成名就之後,又將畢生所得毫無保留上交給國家,未曾給自己和家人留一分。
他說,「我這一生,不為名不為利,只是受了洋人太多氣,就想爭口氣,讓中國人坐在國際舞台上強盛,有地位、有尊嚴。」
「這個目的達到了,我都不捨得死了。這個目的達到了,我也死而無憾了」。
在這個人人都「只顧著自己腳下三分田」的時代,莊老用自己的一生為我們上了一課。他值得我們銘記!文/影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