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柳州周邊18個隱秘古鎮,風景不輸鳳凰、大理!你去過幾個?

2019-08-26     柳州百事通

說到古鎮

大家耳熟能詳的都是大理、鳳凰...那幾個

然而,在柳州周邊也有諸多古色古香的小城鎮

除了名氣以外,它們的景色、歷史、韻味...

完全不亞於大理、鳳凰...之流


今天老百就為大家整理出這

廣西18個隱秘的古鎮

它們除了包含歷史的滄桑美景外

還是這盛夏酷熱的避暑勝地

過來看看,你都去過幾個?



01.中渡古鎮

柳州市鹿寨縣



中渡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鹿寨縣西北角,方圓374平方公里,境內奇山秀水,民風淳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文化古鎮,早在三國時就已建縣,有「文化古鎮,旅遊鄉鎮」之美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境內有以香橋岩國家地質公園為中心的九龍洞、響水瀑布、鷹山、洛江古榕等自然風光,以一方保障、香橋石刻、武廟等為代表的洛江文化,在區內外享有盛名。中渡古榕眾多,是夏季避暑納涼佳地。

02.丹洲古鎮

廣西柳州


丹洲,是一個去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丹洲和黃姚一樣,是我認為在廣西值得一去,且一去再去的地方。那裡有遠離喧囂的寧靜,殘亘的古樸記憶,原生綠色的地道美味,滿眼的沙田柚,還有靜靜流淌的江水。


03.榕津古鎮

廣西平樂縣



榕津古鎮位於廣西平樂縣東南25公里處,它坐落在灕江的兩條支流榕津河與沙江河的交匯處,乘船向北可以到達桂林,向南、向東可以到達梧州、廣州,因此,這裡古時也是廣西東部一個熱鬧的內河小港。小鎮以榕樹多、榕津河沿街而過聞名於世。


行走在榕津,常有一種歷史倒流的錯覺,這裡千年滄桑古榕和街道兩旁的青磚素瓦,大樓飛檐,剎那間仿佛一下子把人拉回到那個平民素衣,富人綢羅,小商小販挑著擔吆喝生意的繁榮年代。榕津古榕是由幾株樹齡逾千年的古榕所組成,古榕古樸蒼勁,枝葉繁茂,枝、干相連形成了帶有幾個拱門的奇特組合群體,實在讓人大開眼界。


04.雁江古鎮

南寧隆安縣


古鎮制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歷史悠久,留存有四座孔明井及三條古街。孔明井相傳為1700多年前諸葛亮命部下挖掘而遺留的古蹟,古街均由青石板鋪就,兩旁有連通一體的古樓房、騎樓。古鎮建於右江河畔,街面環水,舊時車水馬龍,異常繁華,素有「小香港」、「小上海」之美稱,現已成為隆安金雞灘水電站主庫區。暢遊古鎮,品嘗雁江特有的米粉,選購雁江特產的醬油,不失為都市人的一種旅遊新時尚。


交通:從南寧出發,乘南寧——隆安班車(80公里);轉乘隆安——雁江班車(23公里);一下車即到古鎮。從隆安至雁江的班車每半小時一班,從早上6點半開始發車。


05.蘆圩古鎮-賓州鎮

南寧賓陽縣



賓州古城原名「蘆圩古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距離南寧市68公里,是廣西四大古鎮之一,也是賓陽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賓州古城自明清時期就已經是聲名顯赫的商埠。現今更是手工作坊發達。每年陰曆正月十一是蘆圩古鎮最重要的節日--炮龍節。其實炮龍節從初九就開始了,持續三天,但是高潮部分就是正月十一的舞炮龍了。屆時大家都換上舊衣服,對著街上舞動的投擲鞭炮,直到把龍炸的只剩骨架,不少人還會從龍腹下穿過以祈求吉祥。


06.揚美古鎮

南寧市的西南部


揚美古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的西南部,距離南寧市區僅36公里,公路、水路、鐵路俱通過這裡。揚美古鎮始建於宋代,繁榮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自建鎮到民國年間,一直是近百公里範圍的商品集散地,繁榮一時,素有「小南寧」之稱。


揚美是南寧市明清古建築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地方,保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遍布全鎮,現有二百多處,大多分布在古鎮內的各街巷裡,特色鮮明的明清民居有的還完好無損,因此今天又得名「揚美古鎮」。

以古鎮、老街、碧水、金灘、奇石、怪樹著稱,也是辛亥革命黨人黃興、梁烈亞進行革命活動的根據地。現有700餘棟明清建築。保留較為完整的景點有:清代一條街、明代民居、魁星樓、黃氏莊園、古埠碼頭等,揚美江灘以及周圍的左江亦風景如畫,其青坡懷古、劍插清泉、灘松相呼、雷峰積翠、亭對江流、金沙月夜、龍潭夕影、閣望雲霞等八景尤負盛名。


07大圩古鎮

桂林靈川縣


大圩古鎮位於桂林市東南18公里處,距靈川縣城30公里,地處灕江中游,在灕江北岸由西向東沿江而建,古風濃郁。廣西古代「四大圩鎮」之一。古鎮始建於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順著灕江綿延2公里長,不寬的街道上鋪著青石板,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大圩還是歷史悠久的古鎮,古鎮始建於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順著灕江綿延2公里長,不寬的街道上鋪著青石板,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古鎮現在還保留著許多竹編作坊、草鞋作坊、傳統的喪葬用品店、草醫診室、老理髮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始建於明的單拱石橋萬壽橋,仍雄跨鎮南;清代建築的高祖廟、漢皇廟和廣東、湖南、江西會館等,以及長達5里的青石板路,鎮上的青磚青瓦樓房,都成為古老圩鎮的見證。


08.興安古鎮

桂林興安


興安由於地處楚越之交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以來便是中原漢文化和嶺南百越文化的交匯之地,尤其是靈渠修通以後,成了連接中原與嶺南的重要紐帶,對促進中原與嶺南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興安這塊神奇的土地因而也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從桂林到興安則可乘早上從桂林開出的列車,到達興安。或者自駕車走桂黃高速公路到興安,不到一個小時即可到達。靈渠位於興安縣城東南部,乘三輪車約需3元。


09.陽朔石頭城

廣西陽朔



陽朔石頭城隱藏在陽朔的西北部葡萄鎮梅嶺間,方圓近10平方公里,有東西南北城門四座,原有小城門24座,現保存小城門18座,原有點將台,中軍寨,現存遺址。


古城下有古廟四座,現存的有兩座。石頭城不是一個旅遊景區景點,是被驢友們無意發現的。


石頭城,石板寨,陽朔石頭城旅遊提示:從陽朔乘坐到葡萄的客車,然後在葡萄轉車即可;或者桂林乘坐去陽朔的客車葡萄下,然後轉車。


10.永州古城

廣西桂林



永寧州古城地處桂林至融安的險要地段,僅有一條古道從這裡的大峽谷中通過。古城就建在古道的必經之處,兩面有天然河流為護城河,四周數十公里都是高山大嶺。其北面6公里處有綿亘十餘公里的險要關隘——三台嶺(舊稱三厄嶺)。永寧州古城就處在三台嶺險隘下的古道上,它就像一個關隘,進可攻,退可守,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11.桂林月嶺古民居

桂林灌陽縣


神秘的大觀園月嶺村座落在灌陽縣文市鎮東北兩公里處,迄今已有七百餘年歷史。全村皆系唐姓,一脈相傳已28代。居有470戶,1541人,祖籍地為湖南零陵,宋末明初因兵災遷入灌陽。


12.桂林秦家大院

桂林興安縣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興安縣白石鄉。距桂林約1小時車程,距興安靈渠、樂滿地20分鐘車程。目前還未被開發,但卻風景獨好,尤其適合背包客途步露營。那裡有一片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其規模不亞於黃姚古鎮,其中還不乏二入、三入的大戶人家的宅院,因當地居民大多是秦姓,因此我們估且給這裡取名「秦家大院」。


13.福利古鎮

桂林陽朔


陽朔福利歷史文化悠久,造就了許多能人巧匠。陽朔福利常住人口不到一萬人,卻培養了不少畫家。


全國著名畫家黎振歐便是福利人,他的花鳥畫被北京天安門張掛並收藏。我國領導人多次出國訪問,他的作品被作為國畫珍品贈送給外國領導人。陽朔福利幾乎每家每戶都能畫畫,這裡是全國最有名的國畫鎮之一,被稱為「中國畫扇之鄉」,因此也是全國最大的畫扇生產基地之一。


14.桂林江頭村

桂林靈川縣



桂林市靈川縣九屋鎮江頭村是年代久遠、擁有文化積澱深厚的古村落。已有800多年建村歷史的靈川縣九屋鎮江頭村,現有180餘座620多間磚瓦結構民居,其中60%以上屬明清時代建築。


該村至今仍保存有門第匾額和皇帝誥封掛匾200多塊,在這裡可以看到清代奇特的「閨女樓」、「公子床」、「秀才街」、「舉人巷」,以及明代村民為防禦敵人進攻而有意構造的「迷宮」巷道。


15.黃姚古鎮

廣西賀州


黃姚有著近千年歷史,發祥於宋朝開寶年間(972年),興建於明朝萬曆年間,鼎盛於清朝乾隆年間,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古鎮」之一,廣西名鎮。由於鎮上黃、姚兩姓居多,故名「黃姚」。鎮內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樓閣多、寺觀廟祠多、祠堂多、古樹多、楹聯匾額多。

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有亭必有聯,有聯必有匾,構成古鎮獨特的風景。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鑲嵌而成,鎮內建築按九宮八卦陣式布局。房屋多為兩層的磚瓦結構,建築精美,工藝高超。2009年黃姚古鎮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16.大安古鎮

廣西平南縣



大安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大安古建築群體,至今保存較為完好,座落在大安鎮西北,白沙、新客二江匯合處,古建築群以大王廟(列聖宮)、粵東會館、大安橋、大碼頭等古建築物組成。是研究古代廣東、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1989年7月20日,大安古建築群列人平南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7月,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


17.臨賀故城

廣西賀州



位於賀州市賀街鎮,始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是廣西四大古城中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歷史古城,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發現該誠共有三個城址,最早的城址位於大鴨村,稱舊縣城址。



賀街鎮上有一桂花井,迄今已有360多年歷史,由於年深日久,井邊護欄石圈被汲水繩索拉成道道四、五寸深的痕跡,恰似一朵溢香怒放的蓮花,井旁曾栽有一棵桂花樹,故名「桂花井」。


18.江平古鎮

防城港東興市



江平古鎮距廣西防城港市下轄縣級市東興市區15公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江平原為江坪,是一塊沖積平地。在這塊土地上,原是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長滿檀香樹、紫荊、松、杉等名貴木材。

光緒13年,江平就成立了「南服書院」,積極培養地方人才。光緒11年,南海、番禺、順德等地的商人為方便經商,也在這裡成立了廣州會館,法國人則建起了精緻的教堂,收羅門徒,廣為傳教,每至周末,鐘聲迴蕩,振人心脾。過去的江平真可謂文人薈萃,商賈雲集之地。因此,在防城境內,該地當時的教育,經濟都算是發展得比較早的。



來到這些人煙稀少卻飽含歷史痕跡的古鎮

才真算得上跟隨古人的遺蹟

熱愛旅遊的小夥伴

趕緊行動前去一睹風采吧

風景可不輸鳳凰、大理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ePK1mwBJleJMoPMqJ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