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騎車不小心撞壞轎車車燈,半個小時後,車主對孩子豎起大拇指

2019-08-16     C位媽媽

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君君是一個8歲的男孩,活潑、開朗、熱心腸的他總能收到鄰居的讚賞金和表揚。君君飯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樓下玩,君君特別喜歡騎自行車,他騎自行車感覺像一個「超人」。

但是意外發生了,君君騎著騎著不小心撞壞停在路邊的小轎車車燈。君君當時感覺特別的害怕,但是儘管如此,君君回到家中還是和媽媽說了實話。

​於是君君媽媽立即毫不猶疑的再次帶領孩子來到被撞傷的轎車前,媽媽給車主寫了一篇道歉信,並留下了聯繫方式,半個小時後,車主回來了,本來要火冒三丈,但看到君君媽留下的道歉信,頓時恍然大悟。

車主不僅沒有責怪小朋友,也沒有要賠償,反而被孩子的誠懇打動,為孩子的誠實感到欣喜,也為媽媽的教育感到欣慰。

孩子犯錯,家長要給承認犯錯留有空間

面對孩子犯錯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犯錯的時間和空間。因為家長也會犯錯,大家都是人,不是「神」。

所以一定要允許孩子犯錯,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要上來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把孩子一頓批評,孩子也許有難言之隱。

所以家長也會犯錯誤,更何況一個孩子呢?所以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犯錯的時間和空間,耐心的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積極的引導孩子,爭取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錯誤。

家長行為引領的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辛勤付出,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從側面反映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情況。假如上面的孩子沒有說實話,假如媽媽沒有和孩子去送道歉信,接下來又會有怎樣的結局,我們可想而知。

所以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行為、成長、心理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正確的行為,會讓孩子效仿家長做事情的態度和行為,也會讓孩子逐漸養成同樣的行為習慣。

比如做錯了事情會主動承認,與他人相處時懂得互相謙讓,懂得寬容,心理上不容易偏激,遇到事情可以正視,並且能夠沉著冷靜的找出正確的解決辦法。

​如果家長錯誤的行為會讓孩子很偏激,本能很好解決的問題,最後變得爭論不休,大打出手,甚至是慘案的發生。孩子這樣的過激行為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家長行為潛移默化孩子的「薰陶」。

​家長的行為教育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僅是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的形成,也會對孩子的心理上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家長應該學會對孩子正確引導,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的作用,也要用自己的好的行為習慣引領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健康、快樂茁壯的成長。

今日互動:家長們會帶著孩子去跟人認錯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C位媽媽】,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得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回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bgpvGwBJleJMoPMhr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