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指定醇親王的兒子即位——垂簾聽政很簡單

2019-10-10     朝陽阿力

光緒帝即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

光緒皇帝·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載湉的父親醇親王奕譞、母親婉貞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時,載湉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 。他是道光帝之孫,其父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 其母為慈禧太后之胞妹婚葉赫那拉·婉貞。婉貞與醇親王婚後不久,就生下了奕譞的長子愛新覺羅·載瀚。母憑子貴,婉貞很快就在醇親王府中獲得了很高的地位,奕譞也更愛這個嫡福晉了。可載瀚在兩周歲時,就過早地棄世了。在同治十年(1871年),她又生下了奕譞的第二個兒子載湉。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同治十三年(1875年),載湉四歲時同治帝去世,同治帝沒有留下子女。 並且同治帝是咸豐帝的獨子,他去世後,咸豐一系也隨之絕後。同治皇帝駕崩僅僅兩個小時,事關清朝國運的緊急會議就在養心殿西暖閣按時召開了。參加會議的有同治皇帝的五叔惇親王奕誴、六叔恭親王奕欣、七叔醇親王奕譞、八叔鍾郡王奕詥、九叔孚郡王奕譓,還有奕劻、景壽等大臣。

首先有人請為同治皇帝立嗣,並且提到了溥侃、溥倫兩位人選。惇親王奕誴立馬就反對,他說了四個字:"疏屬不可",意思是旁系親屬不可以!

溥侃、溥倫是道光帝長子奕緯的孫子,但卻不是親孫子,因奕緯沒有後代,其子為過繼。所以惇親王說是旁系。

醇親王府(南府)建築遺存

養心殿

故宮養心殿內景

慈禧不失時機地表示首肯說:"溥字輩無當立者。" 此時軍機大臣跟慈禧太后發生了爭執。慈禧太后說:"此後垂簾如何?"軍機大臣中有人出來支持慈禧垂簾聽政,說道:"宗社為重,請擇賢而立,然後懇乞垂簾。" 此後還有軍機大臣的為奕欣17歲的兒子載澄爭取機會,但是慈禧為了能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在選嗣君時,親自指定醇親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親生子 ,過繼於咸豐帝,登基為帝。 慈禧話音剛落,醇親王奕譞一聲哀嚎,癱倒在地,大哭不止。親貴紛紛伸手相攙,但誰也拉不動。 年僅4歲的載湉被選定繼承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光緒" 。

醇親王府北府(現國家宗教事務局)

宋慶齡故居即醇親王府(北府)花園

半夜時分,紫禁城的全部正門次第打開,孚郡王奕譓率領內務府官員前往宣武門內太平湖東岸的醇王府,迎接新君主載湉進宮。 初六日,就是慈禧太后宣布載湉嗣承皇位的第二天,載湉由醇親王府邸乘轎前往皇宮,進了午門,到養心殿。向兩宮皇太后請安,並在大行皇帝同治帝靈前祭奠後,入繼大統,做了皇帝。初七日,載湉奉慈安太后住居在東六宮的鐘粹宮,俗稱慈安太后為"東太后";奉慈禧太后住居在西六宮的長春宮,俗稱慈禧太后為"西太后"。載湉住在養心殿。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實行垂簾聽政。皇帝訓諭稱"諭旨",皇太后訓諭稱"懿旨" 。醇親王王府原位於西城太平湖,載湉登位後,王府成為皇帝的潛邸(後稱南府)。所以清廷另賜醇親王王府,位於後海北沿(又稱北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WpZuW0BMH2_cNUgiY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