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這屆中高考意味著語文正在發生「巨變」

2019-07-23     曉語文

過去,都說理科容易拉開分數。

我們那一代,流行一句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後來,這句口號慢慢變成「學好數理化,考遍天下都不怕」!

很多家長、學生,也一直奉為真理。於是,花大力氣,補習理科。而語文,一直認為,是「很難拉分」的。可補,可不補!語文老師,也一直被認為是成就感最低的教師。花的時間最多,收效卻最低。

但是,這個觀點,最近幾年,卻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小學開始,很多家長發現,語文逐漸成了拉分厲害的科目。

這樣的現象,表現在2019年的高考上,更加明顯。

如今教育部下達最新通知,下學期,也就是今年的九月份,孩子們的課本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其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有這幾條:

教材統一

1.下學期開始,小學1-2年級,語文、道德與法治全部使用全國統一的部編版教材。初中7年級至9年級,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全部使用統一的部編版教材。

2.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的部編版教材。

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經常閱讀,考試時閱讀速度太慢就會吃虧!

舉例「全國卷Ⅱ」的語文考卷,現代文言文篇幅極多,題目或許不多,但是閱讀起來很費時間。這樣就考驗了考生的閱讀速度和抓住重點的能力。

未來語文將成為中高考的殺器,高考要實現15%考生做不完卷子。

範圍變得更廣,不再局限於課本

對於名著的考核標準已經逐漸提高。

例如,相對簡單的是這樣的題目:


該題中考核了《朝花夕拾》《駱駝祥子》中的人物與情節的識記。

而在未來,名著閱讀的試題會考到更多的細節,以免學生只是在得過且過地背誦。

或者是對比分析人物,讓孩子談談對主人翁的個性化感悟;或是結合給出的具體片段內容,鑑賞評價人物或者作品語言特色;或者是對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種寫作風格等等。


從最開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現在的閱讀理解,無一不在提示家長和老師,務必提高對孩子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

不積累古詩文文言文,吃大虧

古詩文在語文試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再加上名著閱讀的分數,可以說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語文分數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視古詩積累、文言文閱讀,將失去這幾十分。

而這不是考前抱佛腳,臨陣磨槍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積月累中完成。

語文課本大量增加古詩詞

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

加大語文試卷古詩詞占分比重

古詩文在語文試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再加上名著閱讀的分數,可以說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語文分數的百分之三十。

可以看出,古詩詞占比重大大提高,而這不是考前抱佛腳,臨陣磨槍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積月累中完成!

今天,語文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拉分王」的今天,我非常擔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家開始逼著孩子背古詩,背古文,學國學,本應該肩負的孩子一個個被古詩、閱讀、國學壓得喘不上氣。

急功近利,是給孩子負擔的隱性殺手

古詩文積累這件事,真的需要慢慢來。不要指望背了幾首古詩,就可以「走遍天下」;不要指望讀了幾篇古文,馬上就提高成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PEPHWwBmyVoG_1ZDP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