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掛乾菜」到「熬乾菜」,美味里藏著一代人的酸甜苦辣

2019-08-28     聲宏紫閣

河北石家莊趙縣一帶有句俗語叫「掛乾菜」,暗示一個人上弔死了。為什麼用掛乾菜來比喻人上吊呢?趙縣八旬老翁賀趙丁先生對此有一段回憶。他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農民的主食品種簡單,蔬菜就更單一了。白菜是家家戶戶的當家菜,占到菜類的一半。

大白菜立秋過後種,小雪除菜,農諺云:「小雪不除菜,必定有一害。」收穫的白菜怎麼保存呢?一般是挖個菜窖。揀裹心緊密地,去掉根和黃葉,放入窖中。剩下的沒有包心的菜,和包心不實的菜,可掛乾菜。在不被日照的地方,拴上繩索。把要掛乾菜的菜切掉根、擇去黃葉、用刀切成四瓣或六瓣,掛到繩索上,自然風乾後,摘下來捆成捆存放,等來年春天吃。

不但白菜可以掛乾菜,蔓菁纓、油菜纓、白蘿蔔纓都可以掛乾菜,尤以油菜纓最好吃。人們由一棵棵沒有生命力的乾菜聯想到上吊的人,就用掛乾菜來比喻人上吊了。

乾菜能幹什麼呢?當然是吃了。一般吃法是洗凈,用開水焯過,切段備用。蔥蒜姜入鍋熗湯後加水煮乾菜,放點鹽。用雜麵攤薄鹹食。切成三角或棱形,這叫煎餅葉,放入鍋中,代替肉,滴幾滴香油,就可成為一頓可口的熬乾菜。這樣的熬乾菜,卻是當年青黃不接期間家庭的主菜。春天,各類蔬菜才剛剛發芽,此時如果家裡來客人、過紅白事,最上檔次、最好吃的,莫過於熬乾菜了。

我自小跟姥姥長大,記得那些年,姥姥每年都要曬乾菜,門洞裡拴上繩子,乾菜掛得滿滿的。當地的農民也是曬乾菜成風,秋風一起,家家戶戶房頂、院內到處都見晾曬的蘿蔔乾、干白菜、干豆角、干茄子等等,什麼蔬菜可以曬乾儲存到冬天就晾曬什麼,經過風乾的菜,會殘留一一種特殊的氣味,對於不喜歡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口都難以下咽,而對於喜歡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無可替代的美味。

現在,我們石家莊一帶還保留著熬乾菜的食俗,不過比賀趙丁先生吃的熬乾菜要講究多了。最主要的是鍋里加進了可觀的五花肉或臘肉,乾菜只是搭配選用一些,也就是象徵性的。農家熬乾菜十分講究。第一,熬之前要用溫水浸泡透,將乾菜泡到全部舒展開來,這樣在熬菜才能入味。第二,便是洗。將泡好的乾菜撈出來,一遍一遍地洗,直到菜葉從黃色又泛起綠色,洗菜的水也是清澈無塵方算告停。第三,便是切。將洗好的乾菜,切成細絲,這樣方便入香、入色。

熬乾菜要多放油,乾菜比較容易吸油,如果油少了,菜不夠潤澤,吃起來口感就會幹澀。熬乾菜做法類似大鍋菜,最好跟肉一起燉,是一定要配五花肉或腌制的臘肉。乾菜有有種特殊的乾枯味道,只有與肉香融合,二者相輔相成,才可以將肉的美味與乾菜的風味全部烘托出來。

與五花肉、臘肉一起熬制的乾菜,吸足了香濃的湯汁,乾菜飽含著肉香有嚼勁,五花肉燉得香濃軟糯、入口即化,兩種食物的巧妙搭配搭配,軟韌適度,鮮香適中,真的讓人慾罷不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Oy522wBJleJMoPMjRG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