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應該重視孩子遊戲時間?壞習慣這樣引導,做好孩子啟蒙第一步

2019-07-26     奶爸超級秀

"人之初,性本善。"這樣一句大家很熟悉的話,運用在親子教育中是再合適不過的。很多家長往往會認為,孩子們學習最好的地方在課堂。往往卻很容易忽略掉家庭中的教育,是孩子們成長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地方。

也有很多的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偶爾還會發脾氣,有時會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環境中。而令家長最煩惱的地方在於孩子們的自制力很差,但是每天卻能夠沉迷於各種遊戲當中。

這個時候更多的家長會選擇直接去批評,甚至責罵孩子,並沒有考慮到通過一個正確的方法去對待這些事情,家長如果想要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首先要從自身的原因找起。胡亂的謾罵,只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更多的弊端。如果當孩子自制力差,做事情無法堅持,而又沉迷於各種遊戲中。家長朋友是否應該要重視孩子的遊戲時間呢?

所有好習慣的基礎來自於自制力

"我的孩子今年暑假,正在鍛鍊英語口語,一開始的勁頭還很足,照常起來朗誦英語課文。但是這樣的堅持,沒過幾天就開始鬆懈,持續的睡懶覺,在後期也看不到有何成效。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要如何解決?"

"孩子每天手機電腦平板,玩得不亦樂乎,有時候承諾只玩一個小時,最後根本就停不下來,索性連作業也不寫…應該怎麼辦?"

以上都是媽媽們所問的非常典型的問題,小編也把這些疑問進行了一個整理,相信這些問題都是大多數媽媽們所面臨的。

這些典型的自制力差的問題,確實在很多時候都會給家長們帶來很大的困擾。而針對這樣的一個問題,在英國電視上的一個紀錄片中,也做了相對的實驗,測試3~5歲孩子的自控能力,而這種實驗也稱作為延遲滿足能力。

剛開始在桌上擺滿了各種誘人的螢光棒,孩子的媽媽告訴他們,這些玩具不能碰。但是有很多的寶寶們沒有經過絲毫的猶豫,伸手就去拿。而這個時候他們的大腦額葉區是沒有任何變化的,活動傳感器返回的畫面中能夠看到所呈現的一片藍色,這也意味著他們並沒有啟用來抑制對螢光棒的渴望。而有的寶寶們卻能夠進行一個良好的自我控制,這個時候的大腦額葉區,所傳回來的畫面顯示的是一片紅色。

而這項實驗也足以證明,寶寶們的自控能力是令人羨慕的,他們在未來還有更大的可能性,所以說想要有更好的自控力,要源於生活中一些良好的習慣,絕對是自控力的基礎所在。

足夠重視與孩子的遊戲時間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會抱怨孩子們對這些電子產品毫無抵抗力,但是家長朋友們是否又有一個良好的反思。在生活中大家能不能做一個良好的榜樣,下班回家之後自己也能否,去儘量少接觸這些電子產品,給孩子們儘可能的多一些陪伴。而很多的家長總是會去第一時間責怪孩子們太過沉溺於電子產品,但是卻忘了自己也因為各種手機遊戲去忽略了孩子們。

想要做到足夠重視,就應該要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們玩各種益智遊戲,尤其是孩子在遊戲時會表現出一個較為興奮的狀態,這個時候就可以藉機鍛鍊孩子們的注意力,去發動他們的充分想像力。比如最簡單的詞語接龍,或者是假裝做出一些錯誤的選擇,讓孩子們去指正這些錯誤。在這些陪伴過程中,能夠加深孩子們對事情的記憶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出他們的自制力。

而這些互動的遊戲不僅僅只是局限於電子產品上的各種APP,可以通過相似的遊戲在生活中進行創造,拿出兩幅相似的繪畫,讓他們找出其中的不同點,這也能夠更好的開發他們的智力,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能夠讓孩子們安靜下來。

利用"快感原則"來培養孩子是誤區

首先在培養孩子們的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等待的能力,讓自控力這美好的種子在孩子的心中,慢慢開始發芽。

而很多的家長所表現出來的反應是,有很大差異的,為了能夠讓孩子,快速的服從自己的命令,不得不通過一些物質上的要求。

有一種很常見的例子,很多家長都有做過。在孩子小時候都會給他們買各種樣式的玩具,就算孩子們沒有這樣的要求,也同樣會進行購買。

同時在孩子的吃飯問題上,也只會選擇孩子們喜歡的食物去做。而生活中孩子們所討厭的事情,絕對不會讓他們做,這一些教育的習慣就是讓孩子們養成了一種自控能力差,而且愛發脾氣,尤其是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壞習慣。

所以家長朋友們只是想一味的使用"快感原則",來教育孩子。這種做法最大的弊端,直接抑制了孩子們衝動的情緒,有很多的生活習慣並不是直接阻止就能夠實現的,它需要藉助一些事物的鍛鍊來實現這種好習慣。

當孩子們在玩遊戲的時候,媽媽們就可以與他商量。"現在還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做,等做完這件事,你在遊戲一會可以嗎?"這麼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慢慢學會,根據現實的原則行事,慢慢學會一定的忍耐力和等待。

孩子教育只能有一套原則

現代家庭中教育孩子的觀念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年輕父母和長輩之間的教育,就存在很大的爭議。但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一個家庭里只能有一套教育原則,並且要很好的堅持下去。

首先整個家庭成員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應該要事先有一個良好的溝通,並且保持一致,尤其是在平時的教育中,不要通過任何強制性的手段來制定規則,應從良好的氛圍開始營造。

對孩子的教育中應該是,長輩與孩子們有一個溝通的良好平台。同時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樹立成一個良好的榜樣,在對孩子的生活習慣上,應該要有一個自願的養成過程,通過任何的強制性教育都不能夠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

在生活中可以對孩子們的習慣上,提出一些要求,但是要多與他們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塑造成一個良好的心理發展。很多時候孩子們的自制力差,最主要的就是缺乏親子溝通,在日常的生活中,並沒有一些引導教育,這是對孩子們採取一些無所謂的態度。

在培養孩子們好的生活習慣,其實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第一方面父母們應該要足夠的相信孩子,在家庭中要給孩子們一定的決定權,並且與他們進行一個良好的溝通。最主要的是能夠讓他們感覺到,"我能控制好我自己"。而另一個方面,家長們也需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則,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好的自控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M6yLWwB8g2yegNDxU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