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11VS俄S70無人機,兩者誰更具優勢?從發動機上就能找到答案

2019-10-09     軍迷哨所

國慶大閱兵雖然已經結束多日,但軍迷網友對閱兵場上展示的各種武器的討論熱度卻依舊不低,討論的話題大多圍繞東風-17、東風-41、攻擊-11隱身無人機、無人偵察-8高空高速無人機、殲-20等等展開。這些武器裝備均是中國現役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代表著我國航空工業的最高水平,它們的出現不僅僅引起國內軍迷和軍事專家的熱議,同樣引起了國內媒體的關注。俄羅斯有關媒體更是報道稱,中國武器裝備的發展已經呈現井噴式的發展,我們有的它們基本有,全世界其它國家沒有的它們也有。



今天我們就圍繞閱兵場上展示的攻擊-11型無人機進行討論,該無人機第一次出現在閱兵場上,而它就是過去我們關注的利劍隱身無人機。相較於我們見到的利劍無人機,攻擊-11型無人機整體上有所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發動機,攻擊-11無人機發動機進行了隱身化處理,不再像利劍無人機那樣外漏,這樣極大的提高了無人機的隱身能力,美軍的MQ-25和已經下馬的X-47B也採用了相同的設計,就連美軍的B-2隱身轟炸機也採用了這樣設計。



攻擊-11無人機到底定位如何,同樣是人們熱點討論的話題,其中討論最多的無疑是配合殲-20隱身戰機進行使用,實現未來空中梯隊的雙隱身搭配,實現空戰模式的多樣化,有人駕駛戰機和無人機駕駛戰機的結合,將極大提高作戰效率和威懾能力。



然而就在我國攻擊-11隱身無人機出現前數個月的8月初,俄羅斯同樣高調首飛了自主研製的S-70「獵人」無人機,當時首飛持續了大約20分鐘,隨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俄羅斯將該無人機定位重型攻擊型無人機,採用隱身的飛翼布局設計。據悉,未來將搭配蘇-57進行空戰,實現有人機和無人機的結合,同時實現空中作戰力量的雙隱身,提高未來戰場的作戰能力和效率。從目前得知的數據來看,S-70的機長13.6米,翼展17.6米,機高2.8米,最大起飛重量22.15噸,機翼比蘇-57和蘇-35都大,噸位也超過了輕型戰機的水平,發動機則搭配了一台AL-31渦扇發動機,使其擁有強大的動力。



然而在隱身化上的處理上,俄羅斯顯然要落後一些,不管是蘇-57還是S-70,它們最令人認為不隱身的一大特點就是發動機,發動機直接外漏,沒有進行隱身化處理,這樣以來使得發動機的紅外特徵極為明顯,對雷達的反射也極為明顯,非常不利於隱身。使得S-70無人機到底具備隱身能力也成為了大疑問,就連蘇-57也被調侃為拍扁版本的蘇-27,隱身能力恐怕值得考證。



至於蘇-57配S-70,殲-20配攻擊-11綜合能力誰更強這個問題上,我們也很容易進行對比,隱身能力上毫無疑問殲-20和攻擊-11無人機要比俄羅斯強,這也就意味著殲-20配攻擊-11會更有優勢,畢竟未來戰場追求的是隱身,誰先被發現意味著誰的勝出的機率就更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F4rs20BMH2_cNUgEI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