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下水,
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
不過說實話,萬事逃不過「真香定律」,
很多人去北京玩了一趟,就愛上了下水!
北京人對下水的愛是發自靈魂的,
爆肚,炒肝,炸灌腸,羊雜湯……
這些美味都展現了老北京人在美食上的智慧。
在那貧苦的年代,
北京人將「下賤」的豬牛羊內臟進行開發,
製作出了無數的下水美食,
在那些年不知道喂飽了多少北京人。
在很多人眼中,下水的確好吃,
但也承認它不是一種多有牌面的美食,
只是很多人或許不知道,
北京人的下水裡,
偷偷藏著來自紫禁城裡的高富帥。
有些人曾經認為,
自己這輩子也不會吃下水,
直到他們遇見了——
滷煮雖然如今身為下水,
但其祖上可是在皇宮裡混的,
並且深受乾隆喜愛,說起它的傳奇,
就不得不提那個乾隆愛了幾十年的男人。
乾隆一生偏愛江南,每次南巡,
都要盡情領略江南的美景、美食與美人。
而在他第四次南巡的時候,
遇到了蘇州名廚張東官。
僅僅一頓飯的功夫,
乾隆爺就怦然心動了!
那一年,乾隆沒有迷上江南的妹子,
卻迷上了張東官的廚藝,
於是霸道總裁體質發作,
在返京的時候堅決要帶張東官回宮。
張東官對乾隆來說有多特別?
他在乾隆身邊伺候了近20年,
乾隆幾乎到哪都要帶著他,相比之下,
富察皇后、魏瓔珞等妹子都沒這樣的恩寵。
此外,乾隆幾乎每隔一段時間,
就要吃一次張東官做的菜。
看看史料上關於乾隆御膳的記載,
張東官簡直快要刷屏了!
正月十一日未正,
擺肉丁酒燉鴨子熱鍋一品(張東官做)。
正月十二日寅正二刻,
擺燕窩膾五香鴨子熱鍋一品(張東官做)。
正月十三日未初三刻,
擺燕窩把酒燉鴨子熱鍋一品(張東官做)。
正月十八日未初二刻,
擺山藥火熏蔥椒鴨子熱鍋一品(張東官做)
……
據《乾隆江南節次照常膳》記載,
在正月的第十一至二十八這短短的十幾天內,
張東官的名字共出現了28次。
因為這樣的恩寵,
在世人眼裡張東官簡直就是個傳奇食神,
民間關於他的故事也不少,小的時候,
菲李還看過關於他的電視劇《滿漢全席》。
而張東官也沒有辜負乾隆的恩寵,
為乾隆製作了無數的美食,
並且他擅於觀察乾隆的飲食習慣和作息變化,
知道老年乾隆愛吃味道重的食物,
於是創造出了蘇造肉。
「蘇造肉」是用五花精肉,
以先醬後滷的方法製作而成,
吃起來肥肉軟糯而不油,瘦肉酥爛而不柴,
湯頭鮮美而不膩,讓乾隆非常喜愛。
蘇造肉也因此成了宮中名菜,
後來這道菜流入民間,
成為百姓追捧的美食,但在當時,
尋常百姓家想吃肉都不容易,
更不用說是吃上好的五花肉了。
於是有人就用便宜的豬頭肉代替五花肉,
加入豬下水和火燒等同煮,
後來有人連豬頭肉都吃不起了,
就乾脆只要豬下水和火燒等物。
雖然更換了食材,
但因為製作手藝的改良,
這道山寨版蘇造肉卻煥發出新的風味,
最終就變成了風味獨特的北京滷煮。
到了如今,相比起蘇造肉,
滷煮在北京人的心中反而有著更高的地位,
北京人都是有滷煮情節的,
隔三差五的得吃一頓。
北京人將豬下水放入大鍋,
加上火燒、炸豆腐一起燉,
做出來的滷煮,火燒透而不粘,
肥腸香而不膩,再澆上蒜汁,
那簡直是世間最美妙的滋味。
因此對於北京人來說,
滷煮是最好的解饞美食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來一碗,
足以慰藉被北方寒冬冰凍的心靈。
在炎熱的夏天吃一碗,
大汗淋漓的同時讓口舌得到無限的滿足,
再經過涼風一吹,
工作後疲憊的身心馬上得到了治癒。
而外地人初次見到滷煮可能會直呼黑暗料理,
就算是肥腸愛好者也不敢輕易嘗試,
但只要試過一次,
往往就會愛上這可菜可飯,
有肉香而不腥氣的滷煮。
好的滷煮是要連湯一起喝的,
因此好滷煮的湯色應該夠清亮,
每一口湯都有燉肉的香味,
味道醇厚,讓人慾罷不能。
一碗美味的滷煮,
可以讓女生放下矜持,痛快享受;
可以讓不愛下水的人直呼「真香」!
這或許就是美食的魅力,
讓人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現在想想,
如果讓大吃貨乾隆品嘗到了滷煮,
或許也會毫不猶豫地接它進宮吧。
由今日頭條打造「超級IP」美食微綜藝《我在宮裡做廚師》第二集已經播出,本集介紹了乾隆皇帝和張東官的故事,今後還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喜歡美食的小夥伴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