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出,信陽看地形圖,只知道在大別山北、淮河上游,它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否具有比較重要的戰略意義?原因是什麼?
信陽城市今貌,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討論認為,信陽扼淮河南岸,山北水南,與襄陽都屬於南北要衝,位置非常重要。信陽在北宋前叫義陽,有「義陽三關」武勝關、九里關、平靖關,是當年的要隘。北魏累年南征,在淮河地區最遠點就是攻取了義陽三關。陳慶之都督南北司豫西豫四州,胡三省註:「南司州在安陸,北司州在義陽。」
義陽三關,圖片來源網絡。
平靖關今貌,圖片來源網絡。
信陽境內的淮河,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究其原因,信陽是北方南下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一個交通轉換節點。如果是動員重兵,走到這個地方之後到底接下來怎麼走,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到底是轉棗陽方向進入湖北,還是轉光州方向進入安徽,還是破開三關路出奇兵?在戰役組織上,是否該進入這個地區,進入這個地區之後的部隊組織協調怎麼搞,預定戰役目標是什麼以及如何轉換?這個地區所處的地理條件決定必須在進入這個地區以前考慮好這些問題。
由於進入這個地區的豐富可能性,進軍信陽能同時調動南方政權的荊湖+淮南的兩個重要戰役集團,這是一步好棋。但是接下來的軍事舉措該怎麼搞?由於信陽地理條件的豐富可能性,戰役組織也具有豐富的可能性,是北方政權南下的時候,少有的能四兩撥千斤的戰略地域。如果能配合其他戰役方向的部署,能對南方政權的防線造成巨大的軍事壓力。
網友進一步討論,古代如果南方北伐,和信陽類似能「四兩撥千斤」的地方有哪些呢?
網友認為,南方經營北地,需維持徐州-青州-商丘-襄陽-漢中一線。泗州作為淮河與運河的交匯處,控制了泗州,北伐可以順淮河西進,也可以沿運河北上。而北方若南下,五條水路,到此匯成運河一條路南下。泗州自是淮東要鎮,但是說四兩撥千斤,取淮東線北伐的話,南軍至少得拿下彭城以後才能設法調動敵人。
泗州古城遺址,圖片來源網絡。
南方軍隊如果能向北推進到鄭州、洛陽,那北方的麻煩已經不是一般的大了。鄭州為東西交通之要道,雄峙中州,西得滎陽,則可控御東方,東得滎陽,即能西窺河洛;洛陽「當秦隴之噤喉、而趙魏之走集」,天生形勝,有戰守之利。但如果說四兩撥千斤,鄭州不涉及一子牽動幾個戰略集團的問題,洛陽雖然四通八達,但南方拿下洛陽往往是西進的前奏,而非北進或東進。宋仁宗時,范仲淹曾說汴為四戰之地,太平時節可為京師,有事則當徙洛,故應未雨綢繆,在洛陽營建宮室,儲備物資。韓琦也曾主張經營洛陽,後又建議修京師外城,皆不得行。
洛陽龍門大橋,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開封「背倚燕趙,面控江淮,泰岳鎮其左,溫洛縈其右,為天下奧區」,地勢是極好的,可是宜攻不宜守。都開封以臨四方,不但轉運為便,而且可以對周邊諸郡形成壓制;可如果時勢逆轉,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有勢力逼近開封,開封都會落入無險可守的危難境地。范、韓談徙都、談修外城,都是著眼在這一點。
開封城牆,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如南方北伐西進,進陝西可以走武關,一般來說比洛陽方向的潼關好拿下來,而且進去就是藍田,離長安不遠了。攻山西的話,走豫西晉南至多只能是策應,歷史上東部勢力伸入晉地,主要還是經由太行八陘攻入。
太行八陘,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