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瞞天過海,造出史上最大戰列艦,卻沒有被任何國家發現?

2019-05-24     大喵情報局

大和號戰列艦,滿載排水量72808噸,就噸位來說,是人類歷史上建造過最大的戰列艦。在甲午戰爭以及日俄海戰中嘗到甜頭日本,非常重視海軍的建設,一戰時期就已有了「八八艦隊計劃」,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又斥千億日元巨資,建造了「大和」號和「武藏」號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企圖以軍艦的火炮和噸位在海戰中占上風。那麼,日本是如何瞞天過海,在絕密的造艦行動中,沒有被任何國家發現呢?

幾萬噸的戰列艦,要想悄無聲息地造出來絕非易事,保密工作可謂煞費苦心。在開工之前,三菱造船的採購人員跑遍了整個九州島,把所有能買到的棕櫚纖維全部買走,同時還買了幾台織網機器。採購人員對此一頭霧水,這些棕櫚纖維、織網機,和造船一點關係都沒有!不久後,一張巨大的棕櫚網出現在造船廠,把龍門吊和船塢上方圍得密不透風。此外,一道由鐵皮建成的圍牆不知不覺出現在船廠周圍,外界無從得知造船廠在建造什麼工程,甚至連造船廠內部都看不到。

俗話說,家賊難防,日本人深諳此道。為了防止內部員工泄密,所有員工均簽了保密協議,人手一張通行證,進出均由專人把守,除了天皇本尊,任何人沒有通行證不得入內。此外,造船廠所在的於吳市處處是便衣警察和眼線,員工一旦泄密,立即逮捕。

在造船廠附近的山丘上,也有專人看守,無關人員一律禁止上山。從造船廠附近經過的火車,面向造船廠方向的車窗統統封死,公路和鐵路邊設有圍牆,旅客無法看到造船廠。此外,附近的航道也被軍方控制,無關船隻必須繞行,進出作業船隻經過仔細檢查後才能放行。

在嚴苛的保密措施中,「大和號」完成了建造,準備下水。

下水過程需要先向船塢注水,再將船隻拖出船塢,屆時船體將暴露出來。為了不被發現,於吳市對外宣稱,當天要舉行聲勢浩大的軍演,所有市民禁止外出。船廠內的人不知道外面有軍演,船廠外的人又不知道軍演的目的,除了高官外,所有人都被蒙在鼓裡。

大和號下水後,開始靠岸舾裝。三個炮塔被裝上碩大的金屬蓋,遠看如同巨大的倉庫一般。前後艦首掛上了突出的棕櫚網,其它艦艇禁止靠近,嚴防外界估算出船體大小。在慎之又慎的保密措施下,1941年12月,大和號正式服役。

大和號建成後,裝備了九門460毫米主炮,以及幾十門155毫米到127毫米口徑的副炮和防空炮,上百挺機槍密布戰艦各角落,要害處的裝甲厚度達410毫米,炮塔厚度650毫米,能抵禦當時主流艦炮的火力,堪稱武裝到了牙齒。

尷尬的是,大和號生不逢時,戰列艦在二戰海戰中的地位急速下降,航母作戰的優勢逐漸顯現。再加上大和號機動性差,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大和號戰績乏善可陳,並且由於目標過大,常常成為潛艇和飛機的獵物。大和號大量裝備了堪稱腦殘設計的96式三聯裝25毫米高射炮,理論射速每分鐘260發,彈匣卻只有15發,連續開火四秒就要換彈匣,並且彈藥威力弱,對飛機造成不了多少傷害。

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敗退,1945年4月7日,在沖繩島戰役中,美軍先後派出四百架次艦載機,對大和號展開了三小時的狂轟濫炸,最終,這艘人類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在九州島西南方向沉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PTCWwBmyVoG_1ZeB6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