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四人,郭嘉、周瑜、法正和龐統之死,哪個對三國大局影響最深

2020-08-12   曉雨聊歷史

原標題:以下四人,郭嘉、周瑜、法正和龐統之死,哪個對三國大局影響最深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英雄輩出,出現了不少的英才和猛將,不過其中一些人的過早離世還是影響了歷史的走向,比如東吳的周瑜,曹操陣營的郭嘉和蜀漢的法正、龐統皆是如此,今天筆者就以上這四人之死,來分析誰對三國格局的影響最大。

第一個先說郭嘉。網上一直有流傳一句話,便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雖然郭嘉之死和臥龍出山是在同一年,但只能歸結於是一個意外的巧合,不過這不能否認郭嘉的頂尖軍事能力,當時曹操在得到郭嘉時都大喜的說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而他在赤壁之戰的慘敗,

卻悲痛的歸結於''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曹操說如果郭嘉在世,他斷不可能敗的如此之慘,那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郭嘉和諸葛亮並沒有什麼可比性,曹操說郭嘉能助他成就大業,那對荀彧他也沒少說過類似的話,這最多歸結於曹操一種求賢若渴的態度,那郭嘉不早逝真能阻止曹操犯錯嗎?其實從曹操平定北方,自認丞相以來,他就有點小膨脹了,很難聽進去別人的意見,這次的大敗也讓他認清了自己,赤壁之戰中的曹操是這樣,夷陵之戰的劉備也是如此。

當時曹營的謀臣之中有程昱和荀攸,論起信任程度,他二人不在郭嘉之下,可荀攸二人也看出了此次大戰的不妥之處,關鍵曹操並沒有聽進去,試想下他二人的話曹操沒聽,那郭嘉的話他就一定會聽嗎?曹操的什麼''如奉孝在,孤不至於如此''很可能有推卸責任的意思。

不過從軍事謀略上來說,三國中能勝過郭嘉的人還真是沒有幾個,尤其他還算定孫策會死,更是奠定了鬼才的稱號,郭嘉的能力很強,但也有被誇大成分,而郭嘉不死曹操一定會統一天下也有點言過其實。

再說說周瑜。他主張的是強硬政策,不但對曹操如此,對劉備他也沒有手軟,還主動建議孫權軟禁劉備,如果周瑜沒有早逝,估計孫權也不會將南郡借出去給劉備,周瑜臨死前還在策劃攻打益州的事情,如果周瑜沒死,估計劉備會相當頭痛,因為雖然他拿下了荊南四郡,但北有周瑜,西有益州劉璋,東邊還有孫權坐收大本營,劉備也難有大作為。

當時劉備之所以能攻下西川奪取益州,那還不是劉璋主動邀請他入川後,二人才反目成仇兵刃相見的,孫權之所以借南郡給劉備也沒有安好心,因為他當時面臨曹操很大的一個壓力,南郡之北是襄陽和樊城,如果周瑜進攻益州,曹操果斷從合肥、襄樊和江夏發兵攻打孫權的話,孫權很可能會敗的很慘,所以孫權借出去南群就是為了讓劉備分擔一部分壓力。周瑜若不英年早逝,孫權還是有問鼎天下之主的希望的,但若沒有劉備的聯盟,孫權必然會被曹操無情給吞併掉。

接下來說的便是法正。在劉備夷陵大戰慘敗後,諸葛亮說了一句話,他說:若孝直在,必能制止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這句話雖有一定的道理也未必完全正確,當時劉備伐吳已經是勢在必行,倘若不是遇上了曹丕稱帝和孟達投降丟失了東三郡,而且蜀漢大軍剛結束漢中之戰也沒來得及休息,興許劉備有搶回荊州的可能,當時即便法正復活,信心滿滿的劉備也未必會聽從法正的建議。

最後要說的一人便是對三國格局影響最大的龐統了。為何這麼說呢?劉備應劉璋邀請入川,隨行人員中有龐統和魏延黃忠,諸葛亮和五虎將坐鎮荊州,本來劉備想的是如何拿下益州,那龐統和諸葛亮之間勢必有一人要協助關羽坐鎮荊州,這個人員應該是諸葛亮,可龐統意外身死打亂了劉備的計劃,導致劉備不得不讓諸葛亮率趙雲張飛前往西川,荊州只有關羽鎮守,在缺乏一個智囊的協助下,關羽於襄樊大戰中慘敗,荊州直接被孫權給奪走了。

從這可得知,龐統未死的情況下,有諸葛亮和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即便出兵北上,荊州仍有諸葛亮坐鎮,孫權想攻打荊州絕非易事,荊州不失關羽也不會死,劉備也不會舉全國之兵伐吳,夷陵大戰的慘敗讓蜀漢國力急速衰退,所以說龐統的死,對三國的格局影響是最深遠的,並不是其他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