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點的漢口大藥房西大街店,還沒有完全開門,門外已經有兩人在等候,其中一個拎著一箱子病曆本的叫做葛元榜,另一個叫做李金澤,他們是武漢建工集團下沉至漢陽區鸚鵡街鋼管社區的工作人員。從剛開始的天不亮就要去黃石路排隊,到今天通過購藥群預約號碼上門開藥,他們見證了疫情期間重症購藥的整個變化過程。自開始接收該社區購買重症藥品任務至今,他們和同是武漢建工集團下沉鋼管社區的陳宗蘇、唐強一道奔波於兩江三鎮的藥房或醫院,至今已為鋼管社區超過300多名重症患者購買到了所需的藥品,而葛元榜從剛開始登記藥名時候的結結巴巴到如今能輕鬆說出諸如「阿托伐他汀鈣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阿卡波糖片」等藥名及其廠家及規格,被同事們戲稱為「武漢建工藥房大掌柜」。
11點多的鋼管社區辦公室,忙忙碌碌,社區裡面每個人都在專注著自己的事情。「魚來啦!魚來啦!」網格員李芹的一聲呼喊打破了這份「寧靜」,原來是武漢市政府為鋼管社區每戶居民提供的愛心魚到社區了,剛剛為居民採購重症藥品回到社區的葛元榜、李金澤聽到消息後迅速趕到鸚鵡建材市場的「下貨點」。「裝魚小分隊」四人一個小組,職能分別為:撈魚、開袋、裝袋、系袋,高效分工協作,只消二十分鐘,他們便裝完了滿滿幾車魚,把分裝好的魚放到指定車輛後,一行人便顧不得吃中午飯拿著登記表格趕往了居民小區。
「砰砰砰」,隨著一陣敲門聲,合匯景苑小區9棟的一位老婆婆打開了自家大門,滿頭白髮的她問道「你們是誰有什麼事啊?」李芹說到「湯婆婆,我是社區的,來給您送愛心魚的。」說著,武漢建工集團的黃昕推著裝魚的小車來到湯婆婆面前,拿起一條遞到了她手裡,她問道「這個魚要不要錢?」「不要錢不要錢,政府送給您的!」李芹趕緊解釋到。「哎喲,這個時期政府真是暖人心,上次我老伴身體不行了,還是武漢建工的張書記親自開車送到醫院,現在又給我送愛心魚,我真的感謝社區感謝武漢建工感謝政府!」湯婆婆一時情緒激動,幾乎要哭了出來。
下午3點,鸚鵡建材市場門口聚集了鸚鵡街各社區的工作人員,正扛著一袋50斤的米往車上搬運的是武漢建工的程彪,汗水沿著額頭滴下來打濕了口罩,平時他是工地上指揮數千人員的項目經理,在下沉的這段時間,他常常扮演著愛心物資「搬運工」的角色,他和同是一個項目上的施工員王怡元通力合作,不一會兒就將幾十袋沉沉的大米及其它物資搬到貨車上,待到貨車開回社區,同樣是武漢建工下沉到鋼管社區的熊驍、史煜迎了上來,把物資一一分裝打包,準備送給鋼管社區的困難群眾。
據悉,自2月9日起,武漢建工在完成火神山醫院建設後響應號召派遣10名員工下沉鋼管社區,至今已完成電話訪問、入戶排查、值守小區、配送物資、排隊購藥等各項任務,近期已協助鋼管社區把所轄範圍內所有住戶的愛心魚都分發完畢,談到這些,鋼管社區楊書記豎起大拇指,「武漢建工不愧為本地國企,他們的下沉人員幫了我們的大忙,積極主動勇挑重擔,大大緩解了我們社群工作的壓力,我代表鋼管社區所有居民對他們表示衷心感謝!」
責編:劉艷萍
融媒體記者:張翠華
通訊員:劉晶晶 葛元榜
編輯:張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pihD3EBiuFnsJQVnd1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