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路子出身的球友,只要有一兩年球齡,高遠球差不多都能到位,但是,作為一個真真熱愛羽毛球的忠實粉,只要給自己拍個視頻,看過之後是不是覺得打球的樣子好醜?沒關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飄逸的打羽毛球。
一、步法到位:首先是老生常談,步法到位是輕鬆擊球的前提,步法不到位還想動作飄逸的話,那就別想了,動作飄逸的前提就是出拍舒展、發力協調,步法不到位,首先蹬地的力量就不足,需要其他部位發大力來補充,動作自然就會變形了。
二、架拍姿勢合理:飄逸的動作,從架拍開始。架拍不合理,高手一眼就能看出破綻,直接發接發給你一個最彆扭的位置,你也就只能倉促應對了,不管你是李宗偉式的架拍,還是諶龍式的架拍,雖然外表上看有差異,但是本質都是橫握拍,身體前傾,兩膝略彎曲,同時要注意側身。
採用橫握拍(類似於桌球拍橫握)的姿勢,主要是為了節省一段身後引拍至砍背的距離,便於快速發力。,擊球的力量傳達,從右腳蹬地開始的,架拍時,兩腿放鬆,兩膝略彎曲,從而保證蹬地力量充分,蹬地力量帶動其他發力,身體放鬆可以避免動作僵硬,降低運動時的內阻,讓發力更加流暢。
三、發力順序:想要有飄逸的打球動作,還要打通「任督二脈」,武俠小說裡面經常描寫道,主人公在修煉上層武功時,必須先打通任督二脈,打好羽毛球也要先打通任督二脈,這個任督二脈就是擊球時,身體各部位的發力順序:右腳蹬地、身體反弓和挺胸幾乎同時發生,然後轉體收腹轉腰,帶動大臂擺動,肘部向前擺動,接著小臂內旋、手腕伸直收緊,手指握緊球拍,依次發力,直到拍面擊到球。
可以發現,一個擊球動作並不是由單個部位發力完成的,而是多個部位按照順序,協調發力,別看用文字表述一大堆,在實際的擊球過程中只是幾秒鐘的過程,所以球友們不要忽視揮空拍的意義,揮的次數多了,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任督二脈就打通了。
四、擊球時機:擊球時機的把握也會影響動作的飄逸,殺球和高遠球比較類似,理論上講,最佳的擊球點都在球從向後飛變為向下飛的一瞬間,但是實際上,我們並不一定能拿到那麼高的點,畢竟身高和彈跳都有限,所以,最佳擊球點根據每個人身體素質的差異,客觀上就會不同,但是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就是搶最高點,如果能搶到高點,想怎麼玩假動作就怎麼玩,想打什麼球路就打什麼球路,動作自然就飄逸了。
打球姿勢不好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動作不舒展、發力不協調,透過現象看本質,打球姿勢不好看還是發力不到位,發力這個東西說千遍萬遍,自己體會了才真正是領悟了,茶餘飯後多揮揮空拍,體會一下各個部位的發力,熟練之後形成肌肉記憶,球場上的飄逸大神就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