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絲綢之路上
它是河西四郡之一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
在黑水河兩岸
它是甘州
「甘泉遍布」「魚米之鄉」
從漢時的荒涼
到唐時的繁華
從五彩的丹霞地貌
到綿亘的祁連山脈
再到駿馬奔馳的山丹軍馬場
草原上有雪山
碧水旁有沙漠
張掖
既有江南風韻
又有塞上風情
是名符其實的西北顏值擔當
公元前121年,十九歲的霍去病揮師河西,大敗匈奴。落敗的匈奴一路逃亡一路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10年後,西漢在河西置張掖郡。
公元前119年,四十七歲的張騫手持使節,二使西域,打通了西漢與西域諸國之間的關卡,中國與世界產生了首次意義上的聯繫。兩千年後,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這條路命名為「絲綢之路」。
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第一次)
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第二次)
置郡後的張掖,開始大規模徙民墾殖、戍兵屯田,逐漸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西漢末年,「天下擾亂,唯河西獨安」。
兩晉南北朝時期,儒學、佛教、音樂、歌舞的空前繁盛,使張掖成為北方中國的文化中心和中國內地與西域通使、商貿的驛站。正是在這一時期,張掖因甘泉遍地,改名為「甘州」,
唐時的張掖,「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張掖的經濟繁榮異常,音樂《波羅門佛曲》傳入宮廷後,被唐玄宗李隆基改制為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甘州的邊塞曲流入中原後,成為教坊大曲,宋時柳永以《八聲甘州》的詞牌,寫出了傳誦千古的名篇。
大佛寺(山丹)
馬蹄寺石窟(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黑水國遺址
宋元時期,張掖作為「甘州」,與「肅州」在歷史上第一次有了交集,先是西夏的「甘肅軍司」,後有元朝的「甘肅行省」。從此,張掖這座城市,成為「甘肅」一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絲綢之路上,在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中,張掖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國經略西域的咽喉。
沿著絲路進入張掖,從東向西,一路上最惹人眼目的,莫過於張掖的丹霞。如是說張掖用一座城,點綴豐富了絲路;那麼張掖的彩丘則用七彩色,錦上添花了張掖。如今,儼然成為張掖形象名片的彩色丘陵,依然被許多人稱為「丹霞地貌」,但嚴格來講,它因為缺少一些丹霞應有的特徵,已被用「彩色丘陵」這個詞語重新命名。
彩色丘陵
祁連山,位於甘肅、青海二省的交界處。祁連為匈奴語,意為天,祁連山即「天山」之意。盛唐時,詩仙李白的《關山月》寫的就是祁連山的浩蕩巍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那時,祁連山是「由來征戰地」,由漢至唐,戰亂不斷。到了民國時,寫祁連山的詩歌由悲轉喜,甚至是驚喜: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如今的祁連山,是人間仙境,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從暮春到初秋,連綿的草場、成片的小麥、油菜花交錯著,鋪展著,極目遠眺,滿山坡青松翠柏的森林,間或有山體裸露的肌膚,那是祁連山的赤誠,也是它的柔情。
祁連山
焉支山
祁連山北麓,聚居著甘肅獨有的少數民族裕固族。裕固族源出於唐代遊牧於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自稱「堯乎爾」,主要以畜牧業為主,所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民間還流傳著「水關的驢,楊哥的馬,皇城的羊毛賽棉花;白銀的山羊,大岔的牛,明花的駱駝力量大」的俗語。
裕固族
祁連山冷龍嶺北麓,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軍馬場——山丹軍馬場,山丹軍馬場是西漢時由霍去病創建的,有兩千一百多年的歷史,現為國家第一批認可的「中華老字號」企業。這裡地勢平坦、水草豐茂,夏季綠草如茵,冬季金黃一片,是理想的羊馬場所,其面積比兩個香港特區面積的總和還大,蘇聯頓河馬場解體後,山丹軍馬場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軍馬場。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這句話最早出自一則佛經故事,寓意一個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後來,這句話常常在愛情中被拿來賭咒發誓,《紅樓夢》中,賈寶玉就曾對林黛玉說過這句話。
弱水,其實就是流經張掖的黑河。黑河發源於祁連山,主要由祁連山區降水和融冰化水補給,流到內蒙古境內,叫額濟納河,是西北地區的第二大內流河,也是張掖的母親河,為張掖的城市工業、生活用水提供了主要水源。
張掖濕地公園
因為有了黑河,張掖水草豐茂;因為有了黑河,張掖農牧結合;因為有了黑水河,張掖逐漸成為絲路上一座重要的城市。重要的地理位置,又保證了張掖的商業繁榮,再加上遍地各種金屬礦藏、各種文化的交融,張掖遂有了「金張掖」的美譽。
張掖在歷史上,農業一直很發達,種植的小麥、玉米等農作物質地優良,口味絕佳,是做麵食的上好原料。張掖麵食中,有一種麵食名曰「炒炮」,這一名稱,就足以代表河西豪爽熱烈的性格。將麵條搓成筷子粗細,寸斷,與蔬菜拌炒,加滷肉即可食。另有一種麵食,叫「臊面」,是張掖有名的麵食,面以手工切細煮熟,澆上晶瑩透亮的湯,再加入豆腐乾、肉片、香菜、蔥花等,香氣四溢,百吃不厭。
炒炮
臊面
一條路,是張掖的古往今來;一座山,是張掖的蕃屏輪廓;一條河,是張掖的豐富內容。這些合起來,就是張掖的大致輪廓,但一篇文章所呈現的畢竟有限,想要真正領略一座城市,還是要到當地去,只有真正觸摸到它,才能感受它了解它。
張掖,你不打算去看看嗎?
————
文字丨誰最中國;圖片丨網絡
本頭條號致力分享有價值的內容,轉載引用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網際網路,存在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