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A村只生產西瓜,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村民們把家家戶戶種的西瓜拿去賣,假設每月產出1000斤,2元一斤,整個村的西瓜產值就是2000塊。一轉眼夏天快到了,集市上買西瓜的人越來越多,村裡的西瓜供不應求。
這時有一位老闆小白瞅准了商機,以2.5元的價格收購了A村的1000斤西瓜,再在集市上倒賣。此時,A村的西瓜產值就達到了2500塊。但是天氣越來越熱,有一家飲料公司看中了A村的西瓜,以3元的價格收購,把西瓜製成飲料。村民當然不傻,有更高的收購價,肯定都把西瓜往飲料公司送了。這時,A村的西瓜產值就達到了3000塊。
你看,A村還是A村,西瓜還是1000斤,產值卻從2000變成了3000。咱們繼續。
這時天氣轉涼,但為了能滿足飲料公司的高價收購,村民依然在大量的種西瓜。可未曾想到,飲料公司效益不好,西瓜飲料滯銷,由原來每月收購1000斤驟降至200斤。這下急壞了村民了,那剩下的800斤咋辦呢?自己又吃不完,送人別人又不要,只能自己拿去集市上賣。但是天氣轉涼,買西瓜的人很少,無奈只能降價,夏天賣2塊一斤的西瓜,現在賣1.5元勉強清倉。
不料,飲料公司採購員在一次偶然逛集市的時候發現竟然還有1.5元一斤的西瓜,於是立刻停止採購,並討價還價:人家市場上西瓜都1.5塊了,你們A村的3塊收購價,太貴了。看在咱們長期合作的基礎上,我也不壓價,我以1.4元/斤的價格繼續收購,怎麼樣?
村民聽了很無奈,知道好日子到頭了,可是想到雖然少賺1毛,但不用自己挑著扁擔累死累活趕集市,也就算了,接受了這個價。於是,原來3塊一斤的西瓜,一下子變成了1.4塊,產值(按1000斤計算)也從3000元掉到了1400元。
但更慘的還在後面。從3塊到1.4塊,有人心裡落差很大,感覺不划算,決定不種瓜了,出去打工算了。這時A村的西瓜產量開始減少,由原先的1000斤減至500斤,再到100斤。此時天氣已經很涼了,西瓜基本沒人買了,供應的減少並沒有給西瓜漲價的理由。而這時100斤的產量遠不能滿足飲料公司的採購量,產值也跌至140元。最終,飲料公司終止了與A村的採購協議,剩下的西瓜都爛在地里,別說140塊,一分錢都不值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財富(產值)都是虛擬的,是由價格表現出來的。有人願意以2塊的價格買,那麼你的資產(西瓜)就值2塊,沒人願意買,那就分文不值。同理,買股票都是買預期,股價也是反映未來市場表現的晴雨表。當一家公司或一個市場未來的基本面並不被看好時,它的股票或資產就會遭到拋售,當達到臨界點產生羊群效應,形成恐慌性拋售時,便引發了金融危機,而市場的財富也像「蒸發」了一樣,憑空消失了。
同理,股市的市值是怎樣增加的?就是股市有了賺錢效應後,社會各路資金都紛紛入市炒股,甚至還有外資QFII、RQFII等對沖基金入市,而大量外圍資金入市買股票,從而把股票的價格給推高了,當股票價格被推高後,再乘以總股本,就是個股的市值了。而A股的總市值就是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的數量乘以當前的股票價格得出來的數據。
而當股價或股市將要下跌之時,往往是散戶進場,機構投資者離場。於是,散戶們把資金投進股市買股票,但同時,必然會有另外一方把手中的股票買給你,他就把錢給提走了,散戶投進去的錢當然不會消失,只是被其他人帶離了股市,而散戶進場後持有原先上家的股票,恰巧遇到股市大跌,散戶手中的股票的價值也就這樣縮水了。
買股票的投資者的錢主要流向以下幾個地方:第一,大股東減持。上市公司大股東往往非常清楚自己股票的實際估值,當他發現股價漲得有點離譜了,市場出現亢奮情況,大股東很可能在二級市場上減持手中股票。要知道大股東持股的成本很低,往往只有一二元錢,他們在二級市場上幾十元錢的拋售,自然由散戶們接盤。如果隨後股市下跌,那蒸發的市值就是大股東減持籌碼,兌換成現金的錢。
第二,先知先覺的投資者或大戶,早在股市低位提前布局,現在股市漲到頂部區域,他們覺得後市上升空間已經不大,風險卻在悄悄來臨,他們就要及時兌現帳面上的浮盈,當然在兌現浮盈之前不能算是賺錢,而是把籌碼拋給下家之後,這類先知先覺的投資者算是落袋為安。而股市的市值蒸發,主要也是被這部分群體帶走的。
第三,機構投資者他們之前不斷進行逼空式上漲,把自己手中的券商股、大金融股、白酒股、科技股等都拉至高位,而散戶投資者悉數進入接盤,機構投資者就可以高價出貨,降低倉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講,A股若是下跌,市值都被主力機構高位出貨後變成現鈔,放入囊中的錢。
第四,股市大跌蒸發的市值,還流向了券商的交易所佣金,印花稅。券商、交易所、稅務局都在股市中賺取巨大的佣金和稅收收入。對於這些部門來講,並不喜歡長線投資者,因為比較呆滯,一年也沒幾筆交易量,而比較喜歡高位接盤者,或者頻繁交易做差價的投資者。
股市在大跌時蒸發的錢都去哪兒了?這主要是中小投資者高位接盤,拿出現金,換取持有股票的權利。所以,對於機構投資者、先知先覺投資者、上市公司大股東等來講,散戶拿資金買了自己的股票,而自己又拿了拋售股票的資金,離開股市。隨著而股市大跌,散戶被套住了,而提前拋售籌碼,將資金落袋為安的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才是股市市值大蒸發後的最大贏家。
對於股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管理層說股市是現代金融和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派說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理財顧問說股市是理財的重要手段,股票是一種讓資產隨著時間增值的方法:老百姓傳統上喜歡說股市就是一個圈錢的賭場。
以上說法我覺得都有一定道理,但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述股市,我想它是「一個註定最終只有少數人獲勝的財富遊戲」。這是完全從結果下的結論,這個結果與我們認為股市是怎樣的、抱著怎樣的期待來股市以及股市具體處於哪一個發展階段都沒有太多關係。
隨著近些年來巴菲特的名聲在國內如日中天,一些投資者將巴菲特的話簡單孤立地拿出來做宣傳,頻頻提出「投資其實很簡單」之類的論調,似乎在股市中賺錢是一個非常輕鬆和容易的事。不得不說,這是與我個人的觀察完全相悖的,並且我認為這種論調對於投資者認識股市和投資客觀上起到了極大的誤導作用。
讓我們看一些基本的事實:從1608年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成立至今,股票已經存在超過400年了。在這400多年中,古今中外的各個證券市場經歷了數不清的牛熊轉換。但即使是在這樣超長期持續上漲、不斷孕育出大牛股的市場裡,我們又見到了多少獲得良好長期回報的投資者呢?美國的股民們因此獲得了投資普遍的成功嗎?
答案是:沒有。不僅沒有獲得普遍的成功,在整個美國證券歷史中反倒是充斥著血本無歸的慘劇。那麼,在還處於發展成熟期的中國股市中,我們得以自信滿滿的理由何在呢?
可以說無論在任何市場投資,都註定了將是個最後只有少數人獲勝的遊戲。如果哪個階段它讓你看到了大多數人都在賺錢,甚至大賺特賺。那我們最好小心,因為幾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都沒有例外,」我個人」成為一個例外的機率就更低。
巴菲特確實說過「投資很簡單」,但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們最好想想這句話是否對所有人都成立?說投資很簡單的巴菲特,是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的研究生,導師和畢業後的老闆是價值投資的偉大開創者格雷厄姆,他在說「投資很簡單」的時候已經從事投資很長時間並且取得巨大成功。就像拳王泰森告訴你拳擊很簡單,梅蘭芳告訴你京劇很簡單,李寧告訴你體操很簡單一樣,恐怕大多數人聽了後都會有自知之明。但創造了投資界神話的一位老人說這句話的時候,為什麼很多人就欣然接受了呢?
何況,巴菲特的原話是:「投資很簡單,但並不容易」。太多人大大高估了前半句對自己的適用程度,而遠遠低估了後半句所隱含的極高壁壘。
也許有人看到這裡已經滿腹狐疑了:哪兒有你說得那麼難啊?我就覺得很簡單啊,股市的賺錢確實很輕鬆啊。好吧,如果這是一種真實的感覺,那麼有三種可能性:
第一,恰逢一個大牛市,股市基本上已雞犬升天:
第二,正好處於個人運氣非常棒的階段,俗稱的買啥啥漲賣啥啥跌;
第三,確實是人中罕有的天才。
第一種:在一個蓬勃的上漲市中你確實會發現賺錢其實很簡簡單,牛市就是一個分辨不出誰是傻瓜的環境。我向來認為牛市和熊市都是讓人忘記歷史和未來的特效藥,比忘情水的效果好多了。所以第一種情況得出投資很簡單是很自然的。而且說這話的人往往與說「股市是毒藥,這輩子再也不碰了」的是同一批人。只不過在牛市喜歡說「簡單」,在熊市喜歡說「毒藥」而已。
第二種就更有迷惑性,明明股市並非雞犬升天,但我的成績就是好,這總不能用「牛市」來解釋了吧?很遺憾,這依然可能是運氣的眷顧而不是能力的結果。在一個不過幾年的環境內,由於市場偏好等因素的差別,股價是可以完全脫離其價值規律而呈現高度不規律的波動性的。在這種較為隨機的環境里,一定會出現一些幸運兒。這就像那個著名的故事:1000個人扔硬幣,每次將扔到正面的人留下,20次後真的會出現一些連續20次都扔了正面的傢伙。但如果他認為自己能留下是因為技術好而不是幸運,那麼可以試試繼續以此為職業扔5年、10年看看結果如何。
我也不否認第三種情況的存在。但常識告訴我們天才必然是一個極小機率的事件,特別是當一堆人都認為自己是天才的時候,這事兒就更不靠譜了。
其實通過常識就會很清楚,就算是經營一個小百貨商店或者小飯館,在激烈的競爭中想獲得很好的收益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怎麼一到了證券市場上就突然天上會掉鈔票了呢?經濟原理告訴我們,任何一個行業要想獲得超額收益都需要有一個壁壘,股票投資不可能是個例外。
我曾經想,到底怎麼才能解救大眾:一個超級牛市,或者開誠布公的股神,完美的制度?最終答案是,什麼也拯救不了。或者這樣說,讓大眾都輕鬆地從股市中賺錢這個目的本身就是「反科學」的,如果實現,那麼社會從此會一路倒退。那些因為大多數人賺不到錢而痛心疾首的人,其實自己還沒走出認知的怪圈。
在我看來,只有充分認識到股市將註定是少數人獲勝的遊戲,充分理解投資「簡單但不容易」的內在意義,才算是開始正視了投資,開始有機會進入投資的大門。因為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很自然地會思考下一個間題:我憑什麼才能在這樣一個最終註定是少數人獲勝的遊戲中勝出呢?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主力對股價的走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雖然散戶的實力沒有主力強大,但卻可以跟著主力的步調走,同樣可以獲取豐厚的利潤。在跟主力時,散戶一旦鎖定一隻股票決定跟主力,就應該制訂跟主力的策略,這些基本策略實際上也是散戶跟主力時應堅持的原則。散戶只有制訂了詳細的應對策略,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掌握主控權,從而成為股市的贏家。
1、克己制勝——別讓心魔作祟
散戶一旦入駐一隻股票,經常會將主力作為自己的假想敵,他們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打聽主力的消息上,但很多時候主力恰恰利用這點將計就計,故意透露些消息給散戶,當跟進者越來越多時,主力就順手推舟,在消息傳開之時順勢拉抬股價,散戶一見確認消息無疑,於是大舉跟進,就在大舉的一片追漲聲中,主力將籌碼統統都倒給了散戶。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散戶專心地打聽消息,不僅跟主力不成,反被主力利用。其實這是散戶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表現,如果整體想著怎樣去跟主力,反而跟不上主力,即使跟上了,也可能是搭上了最後一班車——不虧損而已。這樣不僅自己身心疲憊,而且容易忽視公司的基本面變化與大盤變化,更容易被套。所以,散戶投資者在跟主力時應克己制勝,做到心中無主力勝有主力。
2、將心比心——自有一番視野
這裡所謂的「將心比心」,指的就是散戶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站在主力的角度去想問題,特別是要觀察主力的一切盤口表現。下面就來看看散戶需要如何換位思考。
首先,散戶需要像主力那樣去分析成本和盈利。主力在坐莊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市場當前的形式、成本、風險和盈利水平等問題,所以散戶在跟主力過程中就需要考慮這些問題,跟蹤分析主力的建倉成本、交易成本和盈利水平。
其次,散戶要還分析成交量。因為成交量是市場中相對真實的變量,成交量是主力行情的生命線,所以散戶一定要關注成交量。散戶可以利用成交量識破主力的騙術。
最後,散戶要分析跟主力的時間與周期。成功的主力股行情,必然包含了建倉、出貨等不同的周期階段。建倉階段越明顯,那麼中間的階段性特點就越不明顯;相反,如果建倉特徵不明顯,那麼中間的階段性特點就越明顯。
3、跟主力要「立」志
所謂「立」志,指的是散戶要跟主力就需要有計劃性,並按照這個計劃實施。散戶要事先規劃好,要了解主力操盤的過程及其弱點,揚長避短,也樣才能成功跟主力。
主力的弱點恰恰是散戶的優勢。散戶手中的資金少,想入市時可以隨時買入,手中持有的籌碼想出局也非常容易,微量的一點籌碼總會有人接手,不愁賣不出去。散戶雖然不知道主力的持倉量是多少,不知道上市公司會出什麼利空或利好信息,也不知道主力會用什麼樣的策略來操控股價,但散戶卻具有靈活機動、易進易出的優勢,這種優勢連主力也羨慕不已。所以散戶只要盯住盤面,運用一些技術分析方法確定盤面的狀態,據此制訂資金或進或退的幾個指標,並嚴格按照進退指標操作,任主力如何操控,都很難把散戶的資金給套去。
另外,在主力角力的過程中,散戶一定要遵守制訂的操作計劃。如果股價走勢發展向上,並突破了上升指標,就守倉;如果股價走勢發展向下,並突破了止損線,就出局。採用這種跟主力策略,主力製造的任何「風浪」都吹不到你、淹不著你,而散戶卻可以靈活地利用主力掀起的「風浪」獲利。
4、熟知常見跟主力誤區
散戶要想有穩健的盈利模式,就要有正確的操作思路,摒棄那些常見的思維誤區。下面就來介紹散戶在跟主力時存在的幾點操作誤區:
(1)不設立止損位
有的散戶在設立止損位後,會發現有些股票在止損後沒幾天股價就漲回來了,於是在下次操作時遇到股價下跌就不再設置止損位了。其實,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是不容許出現超過5%虧損的,所以散戶應積極設定自己的止損位,並按照設置的止損位操作,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2)不敢追高
許多散戶有「恐高症」,他們認為股價漲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是很危險的,如果這個時候再追漲十有八九是會被套的。其實,這是散戶們的操作誤區,股價的漲跌與價位的高低並沒有必然的聯繫,關鍵在於「勢」,當上漲趨勢形成後,股價的安全性是很高的,而且短期內獲利很大。
(3)不敢追龍頭股
一隻股票開始上漲時,散戶不知道它是不是龍頭股,等大家知道它是龍頭股後,此時股價已經有了一定的漲幅了。這時散戶往往不敢再跟進,而是買一個漲幅很小的跟風股,認為這樣可以穩健獲利,但是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跟風股漲是慢漲,跌卻是速跌,結果一無所獲。其實這是散戶的操作誤區,因為在強勢時,漲勢越強的股票,跟風越多,上漲越輕鬆,見頂後也會有一段時間的橫盤,散戶有足夠的時間出局。
(4)喜歡抄底
許多散戶都喜歡抄底,都希望在低位買進股票,尤其是股價處於歷史低位時,看到自己買的股票價格比別人的都低,心裡很有安全感。但散戶們萬萬沒有想到,一隻股票既然已創出了歷史新低,那麼很可能還會有很多新低出現,甚至用不了幾個月股價就被腰斬了。
(5)持股種類太多
很多散戶持有很多隻股票,他們總認為這隻賠了,另外一些總要賺,這樣總的來說還是會賺的,所以見到人家說是好的股票就買進,這樣手中持有的股票數目就不斷增加,結果有了多隻股票後,搞得自己手忙腳亂。其實散戶專心做2~3隻股票是比較合適的。
股票本質是廢紙,股票是交易憑證,所謂的基本面這價值那價值只不過忽悠你把錢投進來的陷阱。股票被追捧時會升,被拋售時會跌。人們買入股票的原因是什麼?因為股票在升,人們為什麼賣出股票,因為股票在跌!人性討厭風險,所以小賺就跑,因為小賺是已經確定的,未來是未知的不確定的,恐怕回調抹殺點確定的小利潤,所以通常有了小利潤就迫不及待的賣出。小賠時不忍割肉,因為割肉就面臨損失,希望能反彈打平保本賣出,真回升了又覺地美好了,不幸的是股價快速下跌而套牢,這時候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如果再次反彈我一定賣出,可惜繼續下跌的損失超越了預期,最終忍無可忍絕望割肉。我們自己打敗了自己。炒股是頭腦與人性的雙修,頭腦是指基本面技術面分析,人性是指心理攻略,人性的貪婪與恐懼總讓我們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通常在牛市裡,我們無論在怎麼犯錯,市場都會給我們修復,追漲也賺錢,虧損的股抗下來最終也賺錢,這讓我們養成壞習慣,使用的技術和思考方式沒變,但市場一旦發生轉折,就再也沒有牛市裡的好運。技術也就失效了,很多人失敗了就找技術原因,不知道此刻你明白沒有?大眾的操作是人性在駕馭分析,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恐懼,貪婪,希望,影響著我們做每一個決定,使我們沒有辦法按照計劃做。貪是人性,不貪是經驗,你不可能叫一個人不貪他就不貪了,他要吃了很多虧,上很多當才明白不貪是不再吃虧上當的靈丹妙藥。騙術有很多種,聰明人在不斷破解騙術,明白這個案例是詐騙,但他沒有明白騙術就是在利用人貪小便宜,急著發財的心理,只要要貪,就會被新的騙局所騙,只要你理解學會不再貪小便宜,就不再上當。為什麼博士生,經濟學家,甚至天才科學家牛頓炒股都失敗了,因為炒股的技術是對市場和人性的理解,技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心態。市場裡有數億的股民,每個心態都不一樣,市場走勢是所有參與者合力的結果。
在牛市周期,我們人性的缺陷被縮小化,幾乎很難察覺到,比如獲小錢就跑了,哪怕還有巨大潛力,我們馬上換了其他股票可能又賺了,如果虧錢了就抗一抗,破了生命線不賣出,後市也升了起來,這讓我們意識到止損是傻逼的,是錯誤的。通常我們看好的都有收穫,技術不行,心態不行,紀律不行,都被牛市忽略了。我們追高也獲利,虧損不止損也獲利,這樣的慣性思維和壞習慣到了頂部,就面臨滅頂之災~滿倉套牢,長期下跌後忍無可忍割肉。失敗之後再使用之前的感覺,技術,心態,都將失靈。所以在技術上找原因永遠找不到,我們開始意識到操作紀律的重要性。但到了牛市又什麼操作紀律都忘記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只不過延續同樣的情節,一樣的悲劇。股市沒有擊敗你,你自己擊敗了自己。
股市中傳統對錯沒有意義,無論你智商多高,無論你是科學家還是經濟學家,投資大眾合力決定一切走勢,你的聰明不足以壓倒和你意見不合的人,投資大眾不認同你的看法,走勢將隨大眾行動而動,你的聰明一錢不值。所以順勢而為是最高明的操作策略。這裡大眾的行為包涵聰明的大資金。那麼股市裡又有一句名言,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我們要反大眾才能賺錢,這好像有些矛盾,這如何理解。這裡所說的貪婪恐懼是指大眾一致行動到了極限,比如水到了100度就沸騰,0度就結冰。大眾貪婪到達極致,看多的人都已經全部投入,那上升動能就衰竭,大眾都恐懼割肉,絕望割肉到達極限,要割肉的全部割肉了,嚴重套牢的幾年不會看盤了,下跌動能就完全衰竭。
牛市初期中期不能認為是別人都貪婪我該恐懼,熊市中期暴跌別人恐懼我該貪婪,貪婪是趨勢,恐懼也是趨勢,反大眾是要在別人貪婪到極致時我恐懼,別人恐懼到極致時我貪婪。大多數人不具備判斷大局觀的能力,所以就成了大眾中的一員,我們不知道股市下一步怎麼走,所以我們要用均線輔助,為什麼我們總是失敗,因為總是做不到自己該做的事情,我們用情緒和人性代替了均線發出的警告,均線早就熔斷了多頭倉位,你還是幻想。不死就奇蹟。昨天破掉均線沒賣漲了回來,但能次次好運嗎?作為技術流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反向回調幅度,你還能控制什麼?指望交給好運嗎?大多數賺錢不知道是怎麼賺的,虧錢不知道怎麼虧的,說的難聽點就是死了不知道怎麼死的!我告訴你賺錢是因為牛市大勝率運氣保證的,大虧是熊市大機率保證的,你的賺虧和技術沒什麼關係。只和大勢有關係,只是你參與到市場中比較麻木而已。炒家利物莫這樣強調大勢,炒股的訣竅是牛市初期全力投入,在牛市接近尾聲或牛市結束賣掉所有股票。趨勢是成功的基本保證。你花很多心事研究基本面技術面,如果忽略大勢,逆勢而為,你成功的機率大打折扣。
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筆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idn566),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