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韋德的這十年

2020-02-02     汽車頭條

人們常說「十年一道坎」,大概是因為人生一世,每個十年都會因不同的經歷,而有了新的選擇或覺悟。

當長久以來被視為一個特殊年份的2020年真正到來之時,即將邁入職業生涯第10個年頭的捷豹路虎執行長施韋德就迎來了一個新的人生選擇。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施韋德將於今年9月合同到期時辭職,不過仍將保持在捷豹路虎母公司塔塔董事會的職位,並繼續擔任捷豹路虎的顧問。

事實上,對於任何一家企業而言,人事換防都是在所難免的。尤其是正直寒冬之下的汽車行業,人才方面的排兵布陣亦是常態。

但施韋德就任於捷豹路虎執行長的這十年似乎是有些特別,因為從其上任的那一年起,他的職業生涯就幾乎是和中國市場相伴而行。

和中國的不解之緣

施韋德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在汽車行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兵」,不過他更喜歡稱自己為「car lover」。

施韋德與中國的緣分或許要從1978年算起,這一年他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那時的他還是一名學生,作為一名汽車發燒友,他對中國的第一印象或許是:幾乎沒有什麼車。

兩年之後的1980年,施韋德便開啟了自己的汽車職業生涯,效力BMW集團長達20餘年。隨後2007年施韋德加盟福特並負責由沃爾沃和捷豹路虎等組建的豪門軍團PAG的生產、質量和產能規劃等業務。

只是這個一度讓福特雄心勃勃的高檔車軍團計劃,沒過多久就顯得體力不支。2008年福特就以23億美元的價格將捷豹路虎兩大「豪門」出售給印度塔塔集團,兩年之後施韋德正式成為捷豹路虎的全球CEO。

彼時的捷豹路虎經歷了從寶馬到福特,再從福特到塔塔集團,幾經轉手讓其逐漸成為了外界眼中「沒落的英國貴族」。因而,施韋德的上任或許也有點臨危受命的意味,對於捷豹路虎而言此刻正站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施韋德在深思熟慮之後做了一個決定:征戰中國市場。

於是,在其上任的同一年,捷豹路虎正式進入中國。兩年之後,與奇瑞在華建立合資公司,以更好的實現本土化發展。

表面上來看,施韋德征戰中國市場的計劃進行得按部就班,而事實上,他的這一選擇也並非一開始就為人所理解,他曾講過這樣一段插曲:「你們可能無法想像的是,幾年前中國市場並不被人看好,因為當時全球銷量已經達到23萬輛,而中國市場僅貢獻了區區2.6萬輛。英國總部管理層認為在中國派駐管理人員是沒必要的,我的前任甚至對時任的中國區負責人說,你可以返回英國總部工作。」

事實證明,施韋德的堅持是正確的選擇。在2010—2011財年,捷豹路虎實現了10.36億英鎊的稅後利潤,利潤率達到11.3%。2011—2012財年則更上一層樓,稅後利潤攀升至14.81億英鎊。

這家英國豪華車製造商的形象,一度從急於甩手的累贅變為利潤奶牛,而捷豹路虎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在2012年超越了美國,成為了捷豹路虎全球第一大市場。

施韋德曾感慨萬千地說道:「4年前,中國在我們全球中所占的銷售份額只有1%,現在已經占到20%多。」的確,彼時的中國早已不是他初見之時幾乎看不到車的國家,而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

和中國市場「交朋友」

如今,一晃十年過去,儘管施韋德抓住中國市場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在這條路上捷豹路虎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在中國市場也幾經沉浮。曾經於中國市場一路高歌的態勢在2018年踩下了剎車,2019年則以同比下降13.5%的成績收官,因而這兩年對於捷豹路虎而言也無疑是艱難的兩年。

對於2019年在華的全年銷量,捷豹路虎官方也並未明示,僅說達到了10萬輛,而2009年捷豹路虎在華銷量還超過了13萬輛,所以俗話說「十年一道坎兒」並沒有錯,對於捷豹路虎而言,如今其面臨的就是一道必須跨過的坎兒。

但另一方面,自2019年7月起,在華銷量實現連續六個月雙位數同比增長,累計增幅24%的成績則也昭示出了捷豹路虎或要「絕地反擊」的跡象。而這種下半年顯現出的止跌恢復正增長,離不開一個人在2019上半年對於捷豹路虎內部體系力的調整,他就是潘慶。

而潘慶的任職對於捷豹路虎而言,卻是一個規則重塑般的決定。2016年施韋德博士打破了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會裡沒有專職負責中國業務董事這一慣例,將大眾集團中國前高管潘慶延攬帳下,並委以重任。

「把消費者對市場的感知迅速傳達給所有董事成員,並在研發和工程初期將這些直接反饋納入考慮,以此進一步貼近消費者。」對於這一決定,施韋德也曾給出過這樣的解釋。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一開始英國總部管理層認為在中國派駐管理人員毫無必要時,施韋德還是堅持改變總部的想法,畢竟在他看來,指揮官只在後方紙上談兵是毫無用處的,唯有真正去往前線,了解中國市場,才能讓決策更好地與本土化相契合。

除去用人以外,在技術方面施韋德對於「技術轉讓」這件事也並不避諱,2015年捷豹路虎更是將其最核心的造車工藝——全鋁車身技術從英國索利哈工廠「移植」到了江蘇常熟,奇瑞捷豹路虎工廠也是除英國本土以外的第一家能夠生產全鋁車身架構的海外工廠。對此,施韋德也用兩個字來形容自己的心情:驕傲。

可能也是因為這一誠意,據說施韋德與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也「私交甚篤」,在2016年的北京車展上施韋德從英國趕來,專門和尹同躍約了一頓飯局,雖然談話內容並不為人所知曉,不過從施韋德「相談甚歡」的四字總結來看,想必也是十分愉悅的。

「新十字路口」再出發

毫無疑問,2019年下半年的連續正增長的捷豹路虎正向外界釋放著一個明顯的訊號:「十年一道坎兒」的捷豹路虎在華已步入正軌。在產品方面,全新Ingenium英傑力2.0升四缸發動機及五款車型均已在華投產。

此外,在電動化浪潮中其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規劃,自2020年起,捷豹路虎所有新推出車型均將提供電動車型選擇。至此,捷豹路虎從銷量到產品布局都給人以「蓄勢待發」之感。

但儘管如此,2020年對於捷豹路虎而言也依舊是一個新的「坎」兒。一方面,英國已在1月31日正式脫歐,對於脫歐事宜,施韋德曾說英國的這一舉動將會導致上萬個崗位流失,而捷豹路虎也會因此每年損失12億英鎊的利潤,並在未來5年影響到高達800億英鎊(約合106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

因而,從2016年6月英國宣布「脫歐」計劃的那刻起,施韋德就輾轉難眠,為此還當下向員工發送一封內部郵件,他寫道:「一旦脫離歐盟,購買零部件以及向我們最大的市場(歐洲)出售產品都將成為難題。」

焦慮感溢滿字裡行間,2018年施韋德更是曾警告道:捷豹路虎或將因此離開英國。

當然,這份警告並未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如今,英國脫歐成埃落定,即便焦慮如捷豹路虎也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另一方面中國車市的寒冬陰霾在2020年也無法消散,因此儘管2019年下半年捷豹路虎迎來了一個正增長的「轉機」,但也並不能因此斷言其在中國市場已經觸底反彈。

外部環境多變,內部又迎「老將」施韋德的辭職,且對於接棒人選目前也還不得而知。那麼,捷豹路虎究竟是否會離開英國?站在內外環境皆生變的十字路口,2020年捷豹路虎又將何去何從?

或許,就如英國首相邱吉爾所言:「悲觀者從每個機遇中看到了困難,樂觀者在每個困難中看到了機遇。」對於捷豹路虎,2020年也唯有迎難而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aPFDnAB3uTiws8K2k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