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不等於縱容!」重壓之下李嘉誠改口,但無視暴行就是最大的縱容

2019-09-15     長安觀察

因「網開一面論」遭猛批後,李嘉誠通過旗下基金會發表了一份聲明——

對於李嘉誠於9月8日在慈山寺的言論被曲解,李嘉誠13日通過發言人表示十分遺憾,並指多年已習慣了那些莫須有的指責,永遠會虛心接受批評,但最為重要的是「寬容不等於縱容,不等於無視法律程序」……

聲明不過百餘字,可字裡行間滿是委屈。一邊稱言論被曲解,指責是莫須有的,一邊又不忘找補兩句。前後矛盾,詞鈍意虛,不免給人一種矯揉造作之感。

話又說回來,是大伙兒閱讀理解能力堪憂,錯怪了李先生嗎?

先看其之前是怎麼說的——「執政者亦都能夠,對我們未來的主人翁亦都能夠網開一面,雖然法律與人情有衝突,但任何事,在政治問題都要兩方面,大家能為對方想一想,好多大事能夠化為小事。」

然而,其口中「未來主人翁」是誰?侮辱國旗、打砸搶燒的暴徒?面對種種罪行,不談懲治,卻高呼「網開一面」,要求「大事化小」,如此無視法治的荒謬言論被批,何來委屈?

更讓人失望的是,李先生本想給自己打個圓場,卻又拋出了「寬容不是縱容」之說。試問,不聚眾滋事、打人縱火,何需寬容?光天化日違法犯罪,又怎能寬容?

在依法止暴制亂的關鍵時點,無視暴行妄言寬容,就是無視法治,是最大縱容。由此來看,「寬容論」其實是「網開一面論」的延續,只不過隱晦一點罷了。

再進一步看,算上這兩次,這是李嘉誠第三次就香港局勢發聲,但每次風評都不佳,為何?

回看其首次發聲,兩個版本,一個「摘瓜哲言」,一個「因果論」,表態不明,彎彎繞得厲害,給人「巧言令色,鮮矣仁」之感。

前些年,「李嘉誠跑了」的傳言四起,李先生直言,「商業的歸商業,政治的歸政治。」

街頭暴亂持續三個月來,香港經濟大受影響,此時李先生把「我是一個純粹的商人」拋在一邊,跳出來要求「體諒大局」「大事化小」,是為了「香港穩定」,還是自身利益?

心有「未來」很好,但香港未來的主人翁,絕不是這一撮暴徒;香港的未來,更不是他們能左右的。大是大非面前,大人物還是莫和稀泥的好。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a5jNm0BJleJMoPM59K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