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隱傷」:在小事上疼愛女兒,在大事上偏向兒子?

2019-07-22   龍寶育兒

一位爸爸喂女兒吃葡萄的視頻火了,父子三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爸爸隔著兒子喂女兒吃葡萄,兒子眼巴巴地看著,小眼神有點委屈,網友們紛紛為爸爸點贊,開玩笑說,這是中國最偏心的爸爸,妥妥的女兒奴了,可是還有部分網友的評論,可謂是扎心了,點評非常犀利。

一位網友說,這只是表象而已,我在37歲之前,一直認為是娘家最孝順的女兒,父母遇到人就會說,女兒多麼多麼好,兒媳婦怎麼怎麼的,可是遇到家裡拆遷,我就是個外人。還有一位網友說,這是中國式家庭最假的表象,只會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給人感覺是喜歡女兒,在重要的節點上,無一不是幫著兒子的。

中國式家庭的「隱傷」:在小事上疼愛女兒,在大事上偏向兒子

《歡樂頌》中的曲筱綃,家裡很有錢,當初媽媽嫁給爸爸的時候,爸爸一窮二白,後來兩個人一起創業,才掙下了現在的家業,曲筱綃的爸爸跟前妻還育有一個兒子,在爸爸事業發展好之後,也來到公司幫忙,在能力上,曲筱綃的哥哥並不得到爸爸的賞識,曲筱綃在回國以前,一直認為爸爸是不喜歡哥哥的,之所以讓他進公司,是因為重男輕女的奶奶的堅持,爸爸是不得以。

可是這一切都在曲筱綃回國後打破了,她爸爸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疼女兒,嫌曲筱綃住的房子不好,開的車也不好,還時不時地讓曲筱綃回家吃飯,完全展現出一個女兒奴的樣子,可是當曲筱綃在事業上要跟哥哥競爭的時候,爸爸卻展現出了偏心,女孩家遲早要嫁人,這麼能幹做什麼?而曲筱綃的危機感,也在媽媽的焦慮下日益加重,爸爸擺明了以後要把事業給哥哥曲連傑接管,原來,奶奶的「重男輕女」,一直都是爸爸潛意識中承認的,而這一點,曲筱綃到了二十多歲才知道。

我的一個朋友,家裡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弟弟,弟弟從小就不受寵,姐弟打架,爸爸媽媽先熊弟弟,有好吃的好玩的,也都是擠著姐姐們,朋友和她姐姐先後出嫁了,每次回娘家,父母也都是大包小包的,提前給收拾好房間,朋友一直都很驕傲,當看到別人家重視男孩,對女孩不好時,她都很有優越感,但去年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她徹底看清了自己在家庭的地位。

朋友此前在北京發展,工作了幾年後,因為房價太高,所以決定跟老公回老家定居,看中了一套房子,當初他們手裡有不到十萬塊錢,婆家湊了差不多五萬,但首付需要20萬,加上各種稅,還要車位儲藏間的費用,怎麼著還有十萬的缺口,於是就跟娘家借,本以為爸媽應該很痛快,可是最終卻只拿出了兩萬塊,說家裡這些年實在沒有錢,想不到辦法了,朋友當時也感激,承諾弟弟娶媳婦之前,一定還上。

此後的兩三年,朋友和老公拚命地工作,總算是先把娘家的欠款給補上了,期間,弟弟也開始相親,奇葩的事情發生了,弟弟答應相親的條件就是先買車,不然覺得寒酸,不肯跟女孩子見面,朋友當時還罵弟弟不懂事,父母已經夠為難了,一輛看得過去的車怎麼也得七八萬,家裡哪有這麼多錢?但更奇怪的事情來了,爸爸不但答應給弟弟買車,還超出了預算不少,一下子就給老弟買了一輛二十多萬的車,當知道這輛車是全款時,朋友好幾天都緩不過來勁,當時那麼艱難的時候,父母竟然只拿出兩萬,還說是傾其所有,弟弟買車一下子這麼大方,據說給弟弟買房子結婚的錢也攢得差不多了,她跟我說,直到那一刻,她才知道,原來父母一直都是重男輕女的,只不過,掩藏得比較深,她也慶幸,成年後才知道這個真相,讓她長成了沒心沒肺的性格脾氣,如果從小就知道,不知道還會受到什麼心理傷害,從這一點看,還要感謝父母呢。

為什麼中國父母,更願意在小事上疼愛女兒?

女孩子天生比較敏感,對細節更在意

重男輕女的家庭的確存在,對男孩明顯的重視和疼愛,對女孩造成了不小的傷害,但這畢竟是少數,而且重男輕女的家庭也在發生著改變,更多的家庭相處的模式,是今天這樣的,在兒子和女兒小時候,父母可能更偏心女兒一些,對女兒的疼愛略多於兒子,這會給女兒一種錯覺,覺得父母愛自己更多一些,而女孩子天性敏感,對生活的細節更在意,這種相處方式有利於家庭的和諧,不然,父母對兒子好一些,女兒就會吃醋和鬧情緒,這種早期對父母的壞印象,會直接導致女孩和父母的關係緊張,所以在小事上,父母更願意向著女孩。

女孩更容易跟父母打成一片

不可否認,女孩是天生的交際能手,尤其是在有競爭對手(兒子)的家庭中,女孩更會察言觀色,更能體諒父母的辛苦,也因此,更能得到父母的喜愛,相對來說,父母也更喜愛女兒,覺得女孩貼心溫暖,男孩呢,天生不會討好別人,也愛調皮搗蛋,相對來說,受到更多的訓斥和懲罰,這也給大家一種錯覺,女孩更能得到父母的疼愛。

女孩子遲早要嫁人,是家裡的「客人」

可以這麼說,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成長中所發生的事,幾乎都可以稱之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女孩是遲早要嫁人的,以後是別人家的,她在這個家就短短的十幾年,為什麼不對她好一些呢?這種略帶遺憾和無奈的心理,也會讓父母無形中對女兒很好,兒子的地位根本凸顯不出來。

為什麼中國父母,更願意在大事上偏向兒子呢?

兒子的利益,就是父母的利益

中國式的家庭,什麼是大事?說白了就是財產的問題,養老的問題等,而更多的父母,是跟兒子捆綁在一起的,兒子好了,他們就好,兒子不好,他們也覺得不好,中國的家庭,永遠是女孩離家,兒子守住家,老人選擇跟兒子一起生活,最後財產被兒子繼承,所以大事上,兒子的利益就是父母的利益,這是私心,也是傳統,跟人們的思想固化有關係。

兒子具有特殊性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都看開了,兒子女兒都是一樣的,但仍有相當數量的父母,生兒子和生女兒的意義是不同的,兒子具有特殊性,是不容取代的,最諷刺的例子就是,一個家庭可以生很多女兒,以兒子的出生作為封肚的標準,但極少有家庭,為了生女兒,連續生很多兒子,兒子代表香火,代表主心骨,代表了傳承,這跟兒子會不會討好父母,是否貼心無關,好像他更能給父母安全感,他是財產有著落的象徵,把錢給兒子,比存在銀行還讓人放心,這一點,也許以後會改變。

個人覺得,在小事上疼愛女兒,在大事上偏向兒子,這並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重男輕女,真正的重男輕女,是對女孩造成了一定的傷害,是一種不正常的親子關係,而今天說到的一種,可能更能被女兒們所接受,至少,在我還在這個家成員的時候,父母對我的愛是更多的,也是更潤物細無聲的。當然,也有人覺得這是父母的一種隱性的偏心,也會對女兒造成傷害,您的觀點很重要,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