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燃一幕:四川、山東醫療隊武漢機場會師,被稱「王炸」聚齊

2020-02-08     漫成都

今天是元宵節,只能在家「雲團年」,難免有點低落,不料點開一個只有14秒的視頻後,整個人迅速燃了起來。

機場兩路人相遇,只有短短几句對話:

(應該是先問了一句沒拍到)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

「啊」

「你們哪個醫院的?」

「華西醫院的」

「加油」


原來是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馳援武漢的131人醫療隊,在武漢機場遇到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馳援武漢的131人醫療隊,一問一答,寥寥幾語,字短情長。


這場相遇,感動的當然不止我一個人,更感動了千千萬萬的網友,有人把它形容為「王炸」集合,就像武俠小說寫的「南帝北丐」一樣,說出「東齊魯、西華西」等封號,事實上,這些還都是真的!


四川和山東,華西和齊魯,淵源早在很早以前就結下了。


對我們四川人來說,華西醫院當然不陌生,算得上「王炸」,放在全國來說,華西醫院都很有名氣,就算沒學醫的人,很多都聽過這句話,「南湘雅、北協和、東齊魯、西華西」,後兩個,就是今天機場相遇的華西和齊魯。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共合樓與華西鐘塔


這四家江湖名號響噹噹的醫院,最早都由外國人創辦,歷史久遠,獨具一格的建築仍然屹立在今天,關鍵是人,培養了數不清的醫學人才。

而華西醫院和齊魯醫院,顯然不是齊名這麼簡單,漫成都把時針撥到上個世紀,講一講它們過去齊心協力的故事。

抗戰時期的成都華西壩

歷史上的華西協合大學醫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大學紛紛內遷,這時候,我們四川向各地伸出了援手,華西協合大學校長張凌高發聲:

「本校能力雖有限,然在此非常時期,對於省外學生,不能不竭力容納,避免受失學之苦。」


於是,在華西協合大學所在的華西壩上,迎來了中央大學醫學院、金陵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齊魯大學和燕京大學。1941年,中央大學醫學院自辦醫院,1942年秋,燕京大學在成都復校,所以,後來的「華西壩五大學」,指華西協合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齊魯大學和燕京大學。

其中,齊魯大學根據教育部建議,本來是要搬到西安附近的地區,但考慮到搬遷、建校等巨額費用,遲遲無法動手,這時候,華西協和大學拋來了橄欖枝,於是就和其它內遷的大學一樣,來到了華西壩。


懿德堂,現為華西校區第二教學樓,1939年動工,1941年建成,為原華西大學蘇道璞紀念堂,又名化學樓。由華西

四川不止是向大學敞開懷抱,對流離失所的學子同樣敞開懷抱,來到華西壩的,除了我們中國大陸的各地學子,還有來自馬來西亞、日本、朝鮮的僑生、留學生,曾經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的馬臨,就畢業於華西協合大學。


華西和齊魯的淵源,當然不止同在一個華西壩這麼簡單,當時除了聯合辦學,還有聯合辦醫。


1938年,組成了「華大、中大、齊大三大學聯合醫院」,1941年,中大醫學院在正府街建立成都公立醫院後,退出聯合醫院,齊魯和華西的兩個醫學院繼續合作,改名為「華西、齊魯大學聯合醫院」,正是我們今天在機場見面的華西和齊魯,直到抗戰勝利後,內遷院校返回原址,聯合醫院才告一段落,而在這段攜手同行的時光里,為中國醫學事業培養了數不清的人才,更播下了中國醫學事業生生不息,繼往開來的火種。


民國時期的華西壩

這些火種,也點燃了今天,在這場全民揪心的疫情里,去往武漢的醫療隊遠遠不止這兩支,就拿我們四川來說,從1月25日開始,短短十餘天,已經派去了5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第一批「川軍」,是在大年初一那天出發的,臨行前,他們的宣誓是這樣的:


疫情就是命令!2020年新年第一天,我們就要出征。我們是兒子、是父親、是丈夫,是女兒、是媽媽、是妻子,但我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醫務人員。穿上聖潔的白衣,我們願意為你擋在疫情之前。我們牢記使命擔當,用實際行動為武漢加油!不辱使命,打贏防治冠狀病毒感染攻堅戰!讓我們眾志成城,共赴時艱!不辱使命,打贏防治冠狀病毒感染攻堅戰!讓我們眾志成城,共赴時艱!


從大年初一到元宵節,第一批的138人、第二批的150人、第三批的126人、第四批的72人、第五批的131人,我們四川已經派去了600多位醫務人員,他們來自成都,來自廣元,來自綿陽,來自宜賓,來自遂寧,來自自貢…… 他們來自每一個地方,他們更來自每一個家。


擋在前面的,又何止是「川軍」,就像今天見面的「東齊魯、西華西」一樣,「南湘雅、北協和」也早已集結到位,就像網友讚嘆的,武漢集齊了「四大王炸」。


而隨手一翻新聞,來自各個省市的醫療隊早就馳援武漢,隊伍都以百人計,其中往往不止一批,就像我們四川一樣,今天派出的已經是第五批,而山東今天派出的,也是第五批。


就在昨晚,也就是2月7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我們可以看到,截至2月6日,國家及各省市,已經派遣了99支醫療隊,9277人支援武漢的醫療救治工作,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


我們要記住,這些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來自每一個地方,來自每一個醫院,他們更來自每一個家,他們和我們一樣,是子女,是配偶,是父母,但他們,這一次把職業放在了個人之前,擋在了我們的前面。


「眾志成城天回玉壘,一心問道鐵扣珠門」,這是吳宓當年為華西壩聯合辦學辦醫所寫的對聯,這句「眾志成城」,何嘗不是今天的寫照?


這一次,曾經聯合辦醫的華西和齊魯,將共同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又將繼續攜手同行,而所有支援武漢的人,也將攜手同行,我們相信眾志成城的力量,這次難關,我們一定可以過去!


今晚,成都標誌性建築339,亮出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字體,讓我們一起加油!


文字|萌鹿

編輯|十 里

圖片|漫成都資料庫、部分來源網絡

監製丨王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X8lJ3ABjYh_GJGVJu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