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招中國人!誰給了這家美國公司「地域黑」的勇氣

2019-11-05     長安觀察

自我標榜「民主」「自由」的美國近期再現「騷操作」。全球第二大開原始碼託管平台Gitlab在一則招聘啟事中,公開表示不會錄用中國和俄羅斯國籍的程式設計師,並禁止擔任這兩個職位的員工移居中國或俄羅斯。隨後該公司大言不慚地解釋道,「在目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這是行業內的普遍操作」。

身為一家集合全球程式設計師之力才得以形成氣候的「開源」公司,Gitlab卻在招聘上背棄了網際網路的自由開放精神,無疑是個巨大的諷刺。更令人不齒的是,這家公司CEO那副欲蓋彌彰的扭捏作態。他們不但覺得歧視有理,而且覺得把這樣的歧視條款用白紙黑字大喇喇寫出來,代表了Gitlab公開透明的價值觀。

在其邏輯里,招聘中俄員工有信息泄露的風險,這樣的區別對待「很正常」。如此赤裸裸的雙標,可謂是美式傲慢的生動體現。但這樣搞「地域黑」的結果,註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是網際網路行業名言,身為行業老二的Gitlab既然視「口碑」如糞土,也就間接把人才推給了競爭對手。同時,Gitlab的一些合作夥伴在中俄也有業務。在以逐利為第一目標的市場裡,這些公司肯定會掂量掂量自己託管於Gitlab的代碼,會不會因為其成見而影響自己在華業務的穩定。不論從哪個方面看,這條招聘啟事對公司發展都是百害而無一利。但其一意孤行說明,美國當前以制裁充當競爭手段的行為,已經開始深刻影響矽谷高管的思維。

愈發深刻的成見,恐怕會進一步影響美國科技公司的作風。他們以為只要把中國擠出賽道,美國公司就可以保持領先。但現實是,沒有了華為的美國市場,思科並沒有在5G中一家獨大;給大疆設置種種阻礙,GoPro無人機業務一樣無疾而終……

當規則被拋至一邊,「耍流氓」就成了通行辦法。當美國公司強大時,自由市場就是它進入他國的「通行證」;當美國公司落後時,「國家安全」就是它拒絕他國的「保護傘」。但別忘了,偉大的公司需要偉大的競爭對手。把「鲶魚」通通趕走,最後只會讓「沙丁魚」在安逸的環境中窒息而亡。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VinO24BMH2_cNUg0s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