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是我國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過去,遊客來到井岡山,大多是參觀革命景點、遊覽自然景觀。近年來,井岡山的面貌煥然一新,許多農村開始興起農家樂、精品民宿等業態,鄉村旅遊正成為井岡山「紅色游」和「綠色游」之外的「第三空間」。
柏露鄉鷺鳴湖景區 毛佳琪 攝
隆冬時節,天氣漸涼,井岡山已進入旅遊淡季,但柏露鄉長富橋村一家民宿的負責人趙小桃最近依然接到不少預訂房間的電話。
趙小桃說,村裡以前環境比較差,到處都是亂搭亂建,水塘邊荒草叢生。2017年,當地政府和一家旅遊公司開始聯合在村裡打造田園綜合體項目,培育多元旅遊業態。如今走進長富橋村,蜿蜒的木質棧道沿湖而建,一排排白牆黛瓦的民房整齊排列,眼前呈現出一派寧靜祥和的田園風光。
大隴民宿 羅嗣堯 攝
隨著前來觀光的遊客越來越多,趙小桃瞅准其中的商機,將自家的老宅改造成精品民宿。「環境提升後,村裡人氣也旺了,每逢節假日民宿都是『一床難求』。」趙小桃說。
「白天有鳥兒在湖面飛舞嬉戲,晚上還能聽到蛙聲,沒想到井岡山的農村也有這麼美麗的風光。」來自吉安的遊客吳左軍說,雖然之前他也去過井岡山,但都是去山上的革命景點參觀學習,這次慕名來到長富橋村遊玩,閒適的田園生活讓他感覺非常放鬆。
為了支持鄉村旅遊發展,實現從「景點游」向「全域游」轉變,2018年,井岡山出台《井岡山精品民宿發展實施方案》,每年規劃發展10個精品民宿集聚村,並對每個村支持300萬元,全面完善村莊污水處理、旅遊公廁、停車場、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莊整體環境和品位。
作為一座沒有圍牆的紅色博物館,井岡山有著厚重的紅色底蘊,不少鄉村也開始注重挖掘紅色資源,將發展鄉村旅遊和弘揚紅色文化相結合。
大倉民宿 (資料圖)
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紅軍在井岡山大隴鎮大隴村開辦了第一個紅色墟場,設立公賣處,收購根據地內的各種土特產,向老百姓出售平價食鹽、藥材等生活必需品。
90多年後,紅色墟場又以一種新的形式活躍起來。大隴村成立了旅遊公司發展鄉村旅遊,作為其中的一項旅遊業態,在距昔日公賣處不遠的地方,一家新公賣處又開了起來,不僅出售特色美食和農村土特產,售貨員還會向遊客介紹當年村裡發生的革命故事。而在不遠處的房屋牆面上,還有一幅幅紅色題材的手繪壁畫,讓人們的思緒回到那段崢嶸的革命歲月。
「我們通過紅色文化與鄉村旅遊的碰撞,把鄉村打造成井岡山旅遊的『第三空間』,推進『季節性』旅遊向『全季節』旅遊轉變,讓遊客留在井岡山的時間更長。」井岡山市文廣新局黨委書記陳秀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