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全力打造貿易強市,《商貿藍皮書》又有新動向!

2019-08-05     投資廣州

近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市商務局、廣州商業總會和社會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廣州藍皮書:廣州國際商貿中心發展報告(2019)》(下稱《商貿藍皮書》)。《商貿藍皮書》指出,廣州商貿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國際商貿中心功能進一步增強。接下來,要全力打造貿易強市,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

全力打造貿易強市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廣州市社科院現代市場研究所所長、《商貿藍皮書》執行主編何江介紹,2018年,廣州商貿業規模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商貿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56.2億元,規模連續31年穩居內地各大城市第三位,同比增長7.6%,增速在京津滬渝穗深蘇杭八大城市中與深圳並列第四位。廣州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23.4%),對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拉動力(1.8個百分點)均繼續位居全省第一。

《商貿藍皮書》認為,廣州應擴大開放構築區域競爭新優勢,積極打造高水平開放平台,加快廣州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核心城市、泛珠地區合作龍頭城市、「一帶一路」樞紐城市。與此同時,要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研究制定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認定辦法和支持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重點發展跨境電商、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市場採購、汽車平行進口、檢測維修等貿易新業態和新模式,爭取新業態、新模式占全市外貿比重大幅上升。

「尤其是要做大做強服務貿易。」何江表示,一方面是進一步加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支持外資廣泛參與「廣州服務創新2025」發展戰略,落實國家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政策,爭取允許外商在自貿試驗區內獨資經營國際船舶運輸企業、醫療機構、增值電信等業務;另一方面是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進口,擴大諮詢、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知識及技術密集型生產性服務進口和旅遊進口。

對廣州進口規模偏小的現狀,《商貿藍皮書》建議,今後應積極拓展進口貿易,促進出口與進口平衡發展。以建設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為契機,發展「保稅+貿易」模式,利用南沙自貿片區、白雲機場綜保區和廣州保稅港區的政策優勢,建設商品進口口岸分撥中心。

發展「會展+貿易」模式,探索在空港經濟區或者南沙自貿片區建設國別商品展銷展示交易中心,展銷來自已開發國家的高新科技產品和優質消費品,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特色商品。

構成強大產業鏈

形成豐富的國際商務服務體系

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廣州在大灣區發展中的定位所作的系統描述來看,《商貿藍皮書》認為,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功能是更好地實現「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的關鍵抓手。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必然是經濟、文化等綜合實力相對強大的城市;而綜合性門戶樞紐,不僅其在歷史上的形成與國際商貿有關,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更應強化其與國際經貿關係的聯結,其商流、物流、金融流、信息流及人流的規模、強度與範圍必然更大。因此,「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離不開強大的國際商貿功能。

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固然需要有航空、航運、公路、鐵路的建設,但交通樞紐功能的發揮,則在於它所承載的「吞吐量」,即完成運載的客流量、貨運量等。強大的商貿功能所帶來的商品集散和商務活動的豐富,既需要發達的交通條件的配套支持,又反過來影響和制約著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的實現。

《商貿藍皮書》指出,當今的商貿內容,遠遠超出傳統商業限於一般物質商品的範疇,已包含大量的非物質形態的產品或權利的交易。比如其中的科技因素,智慧財產權交易已成為高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發達的文化產業更帶來大量文化產品貿易的機會。在此情況下,從擴展著和提升著的商貿內容來看,增強廣州商貿中心功能仍將對「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此外,從國際上著名的大都市來看,比如紐約、東京、新加坡等,都需要把強大的商貿功能作為其發揮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一個主要抓手。

在當代,國際商貿已經不能僅僅理解為外貿口徑,而是圍繞國際商貿已經形成豐富的國際商務服務體系,涵蓋金融、物流、財務、法律、運輸等,構成了服務於商貿的強大產業鏈。從現代國際社會評價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看,國際商貿以及圍繞它所發展起來的跨國投資等商務活動的相關指標,都構成了國際大都市的重要觀測點。

編輯:投資廣州

來源:廣州市商務局、南方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RN8YmwBUcHTFCnfpK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