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5種方法解決電路簡化問題

2019-11-28     勁草雲

01「拆除法」突破短路障礙

短路往往是因開關閉合後,使用電器(或電阻)兩端被導線直接連通而造成的,初學者難以識別。

圖1即為常見的短路模型。一根導線直接接在用電器的兩端,電阻R被短路。既然電阻R上沒有電流通過,故可將電阻從電路中「拆除」,拆除後的等效電路如圖2所示。

圖1

圖2

02「分斷法」突破滑動變阻器的障礙

較複雜的電路圖中,常通過移動變阻器上的滑片來改變自身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值,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從而影響我們對電路作出明確的判斷。

滑動變阻器的接入電路的一般情況如圖3所示。

若如圖4示的接法,同學們就難以判斷。

此時可將滑動變阻器看作是在滑片P處「斷開」,把其分成AP和PB兩個部分,即等效成圖5的電路,其中PB部分被短路。當P從左至右滑動時,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AP部分逐漸變大;反之,AP部分逐漸變小。

圖3

圖4

圖5

03突破電壓表的障礙

1. 「滑移法」確定測量對象

所謂「滑移法」就是把電壓表正、負接線柱的兩根引線順著導線滑動至某用電器(或電阻)的兩端,從而確定測量對象的方法,但是滑動引線時不可繞過用電器和電源(可繞電流表)。

如圖6,用「滑移法」將電壓表的下端滑至電阻R1左端,不難確定,電壓表測量的是R1和R2兩端的總電壓;將電壓表的上端移至R3右端,也可確定電壓表測量的是R3兩端電壓,同時也測的是電源電壓。

2. 「用拆除法」確定電流路徑

因為電壓表的理想內阻無窮大,通過它的電流為零,可將其從電路中「拆除」,即使電壓表兩端斷開,來判斷電流路徑。如圖6所示,用「拆除法」不難確定,R1和R2串聯,再與R3並聯。

圖6
04「去掉法」突破電流表的障礙

由於電流表的存在,對於弄清電流路徑,簡化電路存在障礙。

因電流表的理想內阻為零,故可採用「去掉法」排除其障礙,即將電流表從電路中「去掉」,並將連接電流表的兩個接線頭連接起來。

如圖7,去掉電流表後得到的等效電路如圖8所示。這樣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清電路的結構了。

圖7

圖8

05 「等效電路法」突破簡化電路障礙

電路圖簡化以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用電器之間的串、並聯關係;分辨出電流表、電壓表測量的是哪一部分電路的電流值和電壓值,從而有利於我們解題。簡化電路圖,除了用到上述方法外,還可以綜合運用「等效電路法」。

「等效電路法」,即在電路中,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電源、電壓表、用電器等,均可以將其看成是同一個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兩端的公共點,畫出簡化了的等效電路圖。

如圖7所示的電路,先用「去掉法」去掉電流表,得到圖8。

A、C其實是同一個點,B、D其實也是同一個點,也就是說,電阻R1、R2、R3連接在公共的A、D之間,三個電阻是並聯連接的,可簡化成圖9。

同時,不難看出電流表A1測量的是流過R3和R2的總電流,電流表A2測量的是流過R1和R2的總電流,如圖10所示。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學高分寶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RIisG4BMH2_cNUgVqx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