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海外晉江人的家國情懷!陳媽祝、施恭旗、許謀池、施能獅、黃東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2019-09-16     晉江鄉訊

如果說,海外華僑中有人對家鄉的感情可以用不離不棄來形容,那麼從陳埭鎮涵口村走出的菲律賓「醫藥大亨」陳媽祝先生,可能是最配領受了。

陳埭涵口 陳媽祝

20世紀70年代,陳媽祝就開始回鄉來幫助當地的鄉親做事情。那時村子裡沒有電,他出錢從泉州把電給鄉親們「扯」到村子。20世紀80年代,他又自己出錢為村子安上了自來水。20世紀90年代,發現孩子們上學不方便,他又投500多萬元建了紫峰小學。小學剛剛剪彩落成,他又乘勢而上,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了紫峰中學。路不好了,他捐錢修路。過溪無橋,他投錢修橋。發現旱廁影響環境和市容,他又大筆投錢,把所有的旱廁改成現代化的公廁……

2007年,陳媽祝、陳林美齡伉儷回鄉參加紫峰中學首期工程落成慶典

晉江市紫峰中學媽祝紀念樓

那年,大興安嶺著火,他都不知道大興安嶺在哪裡,聽大使館說災情嚴重需要捐助,他就一下捐出2000萬元。

捐完款,他問自己的孩子:「你知道大興安嶺在哪裡嗎?」

「不知道!」孩子回答。

「那麼你知道你的老家在哪裡嗎?」

「中國!」

雖然孩子回答得沒錯,但他們還需要知道得更具體些。這次對話,讓陳媽祝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如果不及時強化下一代人的家國意識,三代之後恐怕他們連祖國在哪裡都不一定清楚了。

從那年起,陳先生每次回晉江,回涵口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帶上。他一共有9個孩子,4個兒子、5個女兒,輪番回到晉江來返鄉認祖。後來對家鄉的捐獻,他也都不以自己的名義捐,而是以子女的名義。

晉江市紫峰中學

晉江市紫峰中學

晉江市紫峰中學

晉江市紫峰中學

晉江市紫峰中學

曾有人十分不解地問,海外華僑為什麼大多比國內的人更愛國、愛鄉?那是國內的人還沒有真正地離開過祖國和故鄉,還沒有體會到失去的滋味。上天賦予人類以情感和良知,就是要讓人們在走累或走迷路時還有一顆心可以遵循,故此,「只有失去的才更加珍惜,只有離去後才更加依戀」。

龍湖前港 施恭旗

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和阿基諾三世的中國特使、菲律賓宋慶齡基金會董事長、上好佳(國際)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施恭旗先生在談及此事時,說得更加真誠懇切:「念念不忘母親的話,中國才是我祖家。」

來源:央視新聞

正是因為這生生不息的信念,才支撐了血濃於水的親情和肝膽相照的牽連。每到關鍵時刻,這些心繫祖國的海外遊子,都會挺身而出,表現出他們的義無反顧。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特大地震,已在第一時間捐出200萬元的施恭旗,在進一步了解災情後,又致電國務院華僑事務辦公室主任李海峰:「我被電視里中國政府、軍隊、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抗災事跡所感動。那一刻,我覺得我還要做點什麼。」施恭旗向李海峰表示,決定通過國務院華僑事務辦公室和中國僑商會投資企業協會向災區追加捐款1000萬元。

在晉江的港澳台同胞中,香港怡信公司董事長許謀池的創業歷程顯得尤為艱難和辛苦。許謀池說:「我是窮怕了才出去,不甘心受窮才出去的。」他出去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不想讓老婆、孩子跟自己受一輩子的窮。他起步也比較低,出道也比較晚,36歲才到香港去創業。

龍湖梧坑 許謀池

「現在,中秋節吃月餅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連最普通人家的孩子都不怎麼稀罕了。可是,那時候我連一盒便宜的月餅都買不起。」

時至今日,許謀池講起創業初期的艱苦,仍然令人動容。1980年中秋,他從香港回鄉與家人團聚,兩手空空,什麼都沒帶。9歲的兒子眼巴巴地看著鄰居家吃月餅,只能在心裡羨慕。鄰居問兒子:「你家裡吃了嗎?」兒子很長時間沒吭聲。小小年紀的他,大約在犯難是否應該實話實說。但是經過斟酌,他還是響亮地回答:「吃過啦!」這一場景正好被許謀池看見,他很快閃進家裡。他很難過,淚花在眼中久久盤旋,為了兒子的懂事,更為了自己的無能為力。

後來,他拼著一身的膽氣和激情,終於在香港打出了一片天地,完成了原始積累,並在廣東東莞樟木頭創立了自己的怡信公司。可以說,他所賺取的每一分錢,都浸透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辛苦和汗水。但一旦事業有了發展,他仍然念念不忘對家鄉作奉獻:「家鄉的事,砸鍋賣鐵我都要支持!」

從1994年起,只要家鄉梧坑有事,許謀池都沖在前頭。村裡小學因為校舍破舊、條件太差,招不來教師,他帶頭捐款;啟文小學重新修建,他也帶頭捐款;村裡修路、建立教學基金、建設老人娛樂場所等等,他總是二話不說,慷慨解囊。

在香港各種社會事務中,100多萬閩南籍同胞一直維持著「鐵軍」的名號。他們的家國情懷,不僅體現在經濟上的援助,更體現在政治上的關心和文化上的擔當。不論何時何地,需要時,都會堅決地站在國家和大局這一邊。

龍湖衙口 施能獅

香港晉江社團總會永遠榮譽主席、信義集團深圳市湛寶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施能獅多年往返於中國內地和香港之間,對閩南同胞的情況了如指掌。據他介紹,不僅香港,海外大部分華僑都始終保持著很強的民族氣節,比如菲律賓實業家施連燈,因為在侵華戰爭中,他的幾個兄弟全部被日本人殺害,他堅持一生不同日本人做生意。

施能獅先生說,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僑之所以普遍熱衷於家鄉的教育事業,一是覺得自己小時候沒有條件念書,終生遺憾,因此就特別希望下一代人都能有一個好的讀書環境,這屬於讀書情結;另一方面,也是從現實考慮,一個人、一群人不念書,沒文化、沒知識,就會到處遇到困難和障礙,就會被人瞧不起,甚至會被人愚弄、欺辱,甚至自己的民族血脈和文化基因,有一天也會消失。

正是為了這樣的心愿和考慮,加之大半輩子的體會和感悟,馬來西亞拿督、現任馬來西亞晉江社團聯合會會長黃東海先生才懷著一種迫切的心情,為華文教育和華語在海外華人中普及、推廣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東石鎮第一社區 黃東海

《晉風南揚》是由馬來西亞晉江社團聯合會出版的記載著晉江人在馬來西亞百多年奮鬥史的一本書。此書於今年二月在馬晉聯主辦的2019己亥年全國福建鄉親新春大團拜上舉行推介禮。

這些年,雖然他自己熱衷並得益於中華文明的傳承,但嚴酷的現實卻讓他時時感覺到一種令人不安的隱憂。新一代的馬來華人,生在國外,長在國外,對祖國沒有清晰的概念和感情。如果不從小加強語言和文化的滲透、滋養,長大後又不加強對祖國的了解、認識和感知,恐怕這條文化和情感的血脈就要一點點淡了、斷了。

2019己亥年全國福建鄉親新春大團拜 黃東海先生致辭

黃東海先生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所以自2015年他擔任馬來西亞晉江社團聯合會會長以來,一直致力於傳承中華文化,推廣華文教育。他曾多次組團回鄉交流,不遺餘力地為兩地的深度交流尋找機會和可能的合作項目。

2017年,馬來西亞晉江社團聯合會教育考察交流團一行在會長黃東海先生的帶領下參觀晉江市僑聲中學(左)、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右)

期間,他依託馬來西亞晉江社團聯合會這個有力的平台,有意識地加大了對馬華年輕人與故鄉的交流、溝通的引導力度;代表馬來西亞晉江社團聯合會出面與晉江僑台外事局展開了大幅度的交流合作,連續4年合辦了4屆馬來西亞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促成了晉江僑聲中學和馬來西亞安順三民獨立中學締結友好學校,馬來西亞太平華聯第二華文小學和金井毓英中文小學締結友好學校,馬來西亞檳城北海中華公學總校和晉江市實驗小學締結友好學校,為馬來西亞華裔青少年了解祖國和家鄉打開了一扇窗;又推動了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在馬來西亞的招生工作,目前共有83位優秀的馬來西亞華裔學生在該校深造。

拳拳之心,歲月可鑑!

馬來西亞太平華聯國民型第二小學與金井毓英中心小學簽署締結友好學校協議

馬來西亞北海中華公學總校與晉江市實驗小學簽署締結友好學校協議

來源:人文晉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Lb-Om0BJleJMoPMEkX8.html






















來,甜一下

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