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醫院成功搶救2例「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專家提醒:高血壓是發病重要原因
主動脈生命線上的「拆彈歷程」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丹 通訊員 韓崇偉 聞靜
「我們來的時候,他的胸口像『刀割一樣』,醫生說,很危險,這個病真的會『要命』。」家住五蓮49歲的患者劉某的家屬說著當時的情況,捂胸皺眉,心有餘悸。
10月27日,患者劉某因胸口突發劇烈疼痛甚至痛到無法行走和說話,家人情急之下直接送到了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根據劉某體徵表現,急診科判斷其很可能為主動脈夾層患者,並立即召集醫院心臟外科進行會診。
拆除人體「重磅炸彈」
「A型!必須儘快施行外科手術置換破裂的主動脈,患者才有生還希望!」經過緊急會診後,劉某被心臟外科副主任宋學營確診為動脈夾層A型患者。
「動脈夾層主要分為A、B兩種,相對來說,B型風險稍小,可以進行介入支架治療,但A型主動脈夾層的風險性更高,需要開胸置換破裂血管,國際頂級醫院對A型主動脈夾層的手術成功率也僅在80%左右。」宋學營介紹。
據了解,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症狀主要為胸痛,疼痛在開始時便會達到高峰,呈撕裂樣,僅少數患者沒有胸痛症狀。A型主動脈夾層非常兇險,死亡率極高,約50%的患者在發病後48小時內死亡(最初48小時內,死亡率以每小時1%的速度遞增),即使在院內治療,平均死亡率也高達30%。
因此,主動脈夾層常被稱為「人體重磅炸彈」,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為心臟外科的「超級手術」,技術難度大,死亡率高,併發症多且嚴重,對於醫生技術水平、團隊配合、手術設備都有很高的要求。
「主動脈是人體內最粗的一根動脈,也被形象地稱為『生命主幹線』,該病情最大的危險是血管外膜隨時可能破裂,其兇險程度如同江河決堤、一瀉千里。」
10小時重獲「心聲」
面對如此危急的局面,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軍立即組織團隊對劉某病情討論,並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考慮到術中需要大量血液,醫院輸血科也與市中心血站提前溝通,備足血液資源。
在麻醉科、檢驗科等科室的全力支持及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全力配合下,手術順利開始了:術中需要深低溫停循環單側腦灌注過程;主動脈弓三分支血管需要移植;主動脈根部需要與人工血管吻合……
手術室內,鏗鏘有力的指令在迴響,心臟外科醫護人員的治療工作緊張卻進行得有條不紊,手術難度大、操作技術要求高、風險高、圍術期管理複雜……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險境不斷出現,醫生的手依然堅定果斷,在全體醫護人員歷經10個小時的共同努力下,「升主動脈+全弓置換+降主動脈象鼻支架置入術」完成,成功拆除患者體內的「炸彈」,幫助其重獲「心聲」。目前,該患者病情已平穩轉入普通病房。
組建「拆彈」團隊精準診療
無獨有偶,僅僅4天後,市人民醫院心臟外科又成功為第二例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實施了「體外循環下升主動脈置換+全弓置換+降主動脈象鼻支架置入術」,不僅填補了醫院心臟外科在該項技術上的空白,也意味著無論A或是B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均能在日照市人民醫院得到及時治療,為市民的健康再添保障。
「醫院從管理層、醫務部到心臟外科團隊都十分重視,多次召開動員會、協調會,並專門成立了主動脈夾層團隊,旨在打造一支高標準、結構合理、技術精良、患者信賴的專家團隊,全心全意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時峰介紹,長期以來,日照的主動脈夾層患者都需要冒著生命危險轉診,不但讓本就十分昂貴的手術費用大大增加,最為關鍵的是不少患者在轉運過程中會因夾層破裂導致死亡。
據了解,為了徹底解決這個難題,市人民醫院專門安排由心臟外科醫生、麻醉科醫生、體外循環師和手術室護士等手術核心人員組團到北京、上海等地醫院進修學習。同時,在手術必須的硬體設備方面也下大力氣改進,完全具備了開展主動脈夾層外科手術的各方面條件。
什麼是主動脈夾層?宋學營介紹說:「正常的主動脈是由內膜、中層彈力層和外膜這三層緊密貼合的,所以較為堅固,主動脈夾層是指主動脈中層撕裂並形成假腔。失去了三層結構的層層守護,主動脈的這個部位會變得非常脆弱。」加之主動脈是身體的主幹血管,承受的壓力、血流量巨大,並且直接來自於心臟的跳動,如果不進行恰當和及時的治療,破裂的機會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如何防止主動脈夾層的發生?宋學營建議,應從預防高血壓入手,規律服藥,將血壓和心率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改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適當鍛鍊。「如果高血壓患者出現胸背肩部隱痛或撕裂樣疼痛,應立即就醫。在心情激動、劇烈運動時出現胸悶痛,則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控制血壓的治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I39XG4BMH2_cNUg6BJ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