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勤耕:重陽自掏腰包宴請老人

2019-10-10     晉城三農

近日,神農鎮團西村支部書記閆勤耕自掏腰包為村裡70歲以上老人歡度重陽節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重陽節前夕,記者走進團西村,採訪了閆勤耕。

團西村位於我市東北十公里處,是一個擁有530戶,有2000多口人的大村。其中,70歲以上的老人126人,是有名的長壽村。

閆勤耕就出生在這個村子裡 。他的父親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對於窮苦人家看病,從來都是免費的,不收大家一分錢。老人家高超的中醫技術,普惠著周邊十幾個鄰村;高尚的醫德醫風,很是受人敬仰。閆勤耕就是在這樣一個有大愛精神、有道德修養、有良好的家風家訓的家庭里長大的。由於從小立志長大要成為一個有大作為的人,閆勤耕畢業以後沒有聽從父母安排去傳承祖上的衣缽——從醫養家。而是走上了一條自主創業的艱辛之路。

在創業過程中,他失敗過、頹廢過、迷茫過,但是他都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挺了過來。數年的碰壁忙碌,數年的奔波勞累沒有讓幾度沉浮於商海邊沿的閆勤耕消沉下去,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汲取了多年挫敗的教訓,總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最後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史詩般的創業之路。

成功之後的閆勤耕不忘家鄉建設,先後投資修建了炎帝寢宮、村級兩個中心廣場、維修了土地廟、給村裡家家戶戶鋪設了下水道管、為村裡鋪了水泥路、搞了村裡的綠化工程……他的付出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各級政府的榮譽、獎章、證書,像雪片一樣像他飛來,「山西省傑出青年」「五一勞動模範」「晉城好人」「高平市勞模」等等。在榮譽面前,閆勤耕沒有陶醉其中,他更加認識到這份榮譽賦予他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

2012年,他毅然決然的回應村裡百姓的請求,離開商海,回村當了一名老百姓的排頭兵。

回村後的閆勤耕,更加感覺肩上責任重大。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他始終牢記著「人民選我當支書,我當支書為人民」的誓言,帶領村委會一班人,圍繞年度規劃目標,一項接著一項干,一年一個新變化的,使團西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閆勤耕沒有忘記祖輩「耕讀傳家」的家訓,更沒有忘記「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標尺。所以每當秋高氣爽、菊香四溢的九九重陽,他都會拿出自己的錢為村裡的老年人過一個有紀念意義的重陽節。

重陽節前一天,他不僅會在村裡為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大擺宴席,讓他們品嘗有名的高平十大碗,會給他們每人發放一袋白面、一袋大米、一壺油,還會請一台大戲在村裡唱上三四天,以此來為村中老人賀壽。

閆勤耕不計個人得失,用大愛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一個基層幹部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忠誠之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了「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李翠英)

來源:高平市人民政府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GnruG0BMH2_cNUgn7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