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教你攻心術:做人要有心計,做事要有手腕

2019-10-11     流星在天涯海角


翻看《三國志》的初衷,其實就是想讀讀賈詡,重新認識一下這位謀略大師。

誰知道一下沒收住,接連寫了荀彧、袁術的故事。那麼今天咱們就來一本正經的講講賈詡。對於賈詡,古人用了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寫加粗描紅斜槓大字形容:權以濟事。而我覺得用老滑頭,老狐狸更適合他。

什麼是權?我敢保證你首先會理解是權力,其實不是。

話說有一年快過年了,小賈同志感覺自己生病了,於是就乾脆辭職了。為什麼不請病假一定要辭職呢?書里沒表,我猜是因為賈詡不care這份工作,至少從他後面表現看來,他身體倍棒,活的蠻長,當然這是後話。

辭職的小賈打著包袱就回家了,急著回家過年,所以日夜趕路,甚至冒險抄小路。果不其然,有一天就從樹林裡跳出幾個賊人,只見那賊人晃動著大刀片子叫道: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哼哼,留下買路財。」念完台詞畢,三下五除二就把賈詡等行人給捆了。沒錯,這是遇到綁票搶劫的了。綁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綁匪還是氐人,也就是異邦人。如果說遇到綁票是九死一生,那麼遇到異邦人綁票就基本上十死無生了。因為他們很有個性,一不高興就撕拉撕拉的撕票。

假設賈詡這個時候被撕了,那歷史可能會改寫。恨就恨在綁匪沒交智商稅。這時候我就會想,如果賈詡給綁匪來一場跨年演講,比如時間的朋友,我估計結局鐵定是要被撕了的。但是賈詡是個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他只說了一句話就讓這幫異族人講規矩了。

只見他清了清喉嚨,不慌不忙的說:「猜猜我是誰?」

這話問的綁匪一臉懵圈。於是小賈又和藹可親,風輕雲淡的說了一句話:「出門無非就是求財,最討厭你們這些動不動就動刀動槍的,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

綁匪說:「少廢話,你是誰?」

小賈說:「雖然我爸不叫李剛,也不是李雙江,我手裡沒有衝鋒鎗,但我外公姓段,段太尉。」

這世上本來沒有規矩,但是被人揍多了,就有了規矩。這世上本來沒有老大,但是喜歡揍人,就成了老大。俗話說,一物降一物,很顯然這群異族人被姓段的揍的不輕。聽完賈詡的回答,異族人的腦海里立刻浮現出被這位段太尉胖揍的場景,於是心一橫,腿一軟,嘴一硬說:「其他人撕了,這小子放了。」

賈詡就這麼把異族人給忽悠了,連發票都沒開。陳壽的歷史寫到這裡就為異邦人抱不平了:賈詡這個騙紙,他外公啥時候改姓段了?順帶了一句:權以濟事,咸此類也。

謂權?信曰:知輕重以應變也!人生智慧,不過是知輕重而已。

每個人都希望能改變歷史,賈詡也不例外。史書記載賈詡「少時人莫知」很顯然名不見經傳的賈詡想出名,很難。所以他也會彷徨,也會掙扎。於是他立志做一個毫不利人、專門利己的脫離高級趣味的人。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對錯之分,只有立場不同」賈詡如是想。於是他積極踴躍的投入到了董卓的懷抱。要知道對於三國群雄而言,這件事情其實很low,就好比現如今你說你要積極的投入到實業創業大潮中去,網際網路創業者就笑了:俗炮,你看我隨便倒騰個產品,估值幾個億,你看我都在做資本運作,你看我的數據多漂亮,你還做實業,太out了。

我猜賈詡投靠董卓的確是主動的,因為他就是普通人。相較於其他人而言,賈詡的傳記少了一段描述,他爸是誰、他爺爺是誰、他祖宗是誰?沒有牛逼背景賈詡的生世註定了他沒有太多的選擇性,不能像袁術、袁紹、曹操那麼任性。生逢亂世,工作難找啊,董卓雖然人品差點,但好歹也是老闆。再者他的做法很可能是想打那些不屑者的鄙夷者們一個響亮的耳光,就好比那些鼓吹網際網路泡沫的,遲早會被打一記清脆悅耳的耳光。

因為這個時代,你壓根就不知道你真正的對手是誰,躲在哪裡。

說完這個,我們就好理解下面的故事了。不久之後董卓倒了。從董卓死的那一剎那,每個人的心裡都閃現了一個念頭:原來皇帝是人,而我也是人。

董卓的死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其中也包括賈詡,因為他又失業。董氏集團的轟然倒塌,所有人都覺得故事結束了,比如李傕、郭汜等企業高管,他們打算做個資產清算,然後帶著金銀細軟從哪裡來回哪裡去。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打好包袱的二人乘著夜色靜悄悄離開皇城、神不知鬼不覺,他們計劃就這麼退出歷史舞台,從此與紅塵作伴,活的瀟瀟洒灑。

只是有一人不答應,此人正是賈詡。

他拉住了他們,接著說了驚世駭俗,聳人聽聞的一段話:「嘖嘖,就你們兩賊眉鼠眼的還想跑,現在全世界都在通緝你們呢,一個看門老頭就能抓到你們。」

李傕就說了:「事到如今,也是沒辦法。」

賈詡輕笑一聲,從口袋裡掏出一張光碟,上面赫然四個鎏金大字:一路向西。李傕恍然大悟,心道賈詡果然有良心,怕我連夜困頓,長夜漫漫無心睡眠,贈我如此良品,甚是欣慰,忙伸手去接。

賈詡說:「你們一路向西,聚攏士兵,殺向長安,為董老闆報仇,打著朝廷的旗號,就是為國家鞠躬盡瘁,算是進忠了。」

李傕說:「要是打不過呢?」

賈詡說:「打不過,到時候再跑也不遲。」

此計進可攻,退可守,堪稱一絕。連阿信這樣的人都看出妙處,帶兵打仗的李傕自然也看出來了,於是神奇的一幕發生了。當討董軍團的呂布和李肅以為故事已經結束了,正吃著火鍋唱著歌,開慶功大會時,突然李傕帶兵殺個回馬槍,打的他們措手不及,結局你懂的。

自此,天下大亂!

之前有一點我搞錯了。當李傕事後給賈詡好處的時候,賈詡的確是拒絕了而且還說了漂亮話,但是後來乾脆讓他做尚書,拜為光祿大夫,賈詡是欣然接受的,所以一個讓天下大亂的人,叫他毒士一點不為過。

成為尚書之後的賈詡生活怎麼樣呢?很不好。李傕對賈詡的態度很耐人尋味「親而憚之」,也就是說既親切卻又畏懼。混職場的有一條大忌就是由於能力太強,讓領導惦記上了。其實有很多人問過阿信這個問題,跟領導關係處理不好怎麼辦?

我告訴你賈詡同學的方法。很簡單,腳底抹油,溜之大吉,賈詡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我們知道他隨後又投靠了段煨,但不久又跟了張繡,他的理由很簡單:這世上的領導總是狡猾狡猾的,一不小心就會被算計,恰巧段煨就是這樣的人。由於篇幅問題,最後就講講他在張繡手底下施展的一套謀略吧。

牛人不一定好財,但一定好色,比如曹操。果不其然,曹操在忙著開疆闢土的時候,順帶把張繡的嬸嬸給睡了。這讓張繡不高興了,後果很嚴重,於是兩軍交戰,這次張繡還找了外援,準備聯合劉表死磕曹操。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兩軍交戰摩拳擦掌,正打算大幹一場的張繡第二天站在城樓上一看,

我擦,人呢?對手一夜消失無蹤,哼哼,曹操果然浪得虛名。

於是張繡點將列兵,準備向曹操直追過去。這時候賈詡卻:「主公,不可追。」張繡聽就不高興了,但還是和藹可親的說:「文和,休誤了我大事」。為什麼要和藹可親呢?因為張繡也不敢得罪這位牛人。但是張繡這次感覺棒極了,對自己很有信心,老馬還有失前蹄的時候呢,誰敢保證你賈詡的謀略就一定準?說罷揚鞭而去。結果打輸了。張繡馬上收兵,紅著臉見到了賈詡,打算洗洗睡了。

這時候賈詡卻又說:「主公,現在可以打了」,張繡再一次蒙圈了,這到底是搞哪樣?質疑歸質疑,但他還是去了。有趣的是,這次居然打贏了。

這世界上有很多俗人看不懂的道理,就比如鬼谷子說了「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的神明從來都是降維攻擊。作為吃瓜群眾,張繡也是不明所以,但是他很幸運,他就請教了賈詡。

賈詡點了支煙說:「只一個字,權」接著他又反問道,「你不覺得曹操突然退兵很奇怪嗎?以他的作風,突然退兵絕非是因為怕你,必然是因為後院失火。像曹操這樣老謀深算的人,他必然親自斷後,所以你去追他碰一鼻子灰很正常。」

張繡又問:「既然如此,為何我打敗了,你又讓我追擊?」

賈詡喝口茶笑著說:「道理嘛,很簡單,他以為你敗了,所以掉以輕心,你再去追自然就能贏嘍。」有些奧妙說出來,也不過爾爾,但能算到這一層也著實難。

後來賈詡覺得張繡不靠譜,就拉著張繡一起投靠了曹操,故事以後有機會再表。

史書評價賈詡算無遺策、經達權變。算無遺策是假,經達權變才是真。沒錯,我們的文眼其實就一個字:權。權在古代是秤的意思,是平衡的工具,稱的目的就是知輕重。那麼什麼人用稱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商人。這麼理解就能明白賈詡的一切動機了。

古人說「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度權其實是一種智慧,輕重與長短構成了縱橫的基本理論,比如縱橫家必修長短術,長短從來不是編出來的,而是稱出來、量出來的,如此才有邏輯可言。雖然縱橫家度權的對象是人心。

世界紛繁複雜,人心善惡難測,正所謂千變萬化皆天機,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就如鬼谷子所言「言多類,事多變」。 世界的有趣就在於,我們根本不知道下面一秒會發生什麼?就好比去年還在痛罵鳳姐在美國丟人現眼的人,今年卻已經忍不住的掏出荷包給她讚賞了。只因為鳳姐包裝了一套說辭,就改變了絕大多數人的態度,或許世界上變化最快的就是人心了。

而賈詡的優點恰巧就是攻心術,每一套謀略都能通過度權,準確的揣摩出對手的心理,然後加以利用。於是很多人學習賈詡,試圖找到一套固定的、一勞永逸的套路。然而當我們走進賈詡身邊時候,才發現他的訣竅就是一個詞:權變。雖然我們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但我們可以學會應變的手段。

鬼谷子認為要想應變萬物就必須學會兩種技能:

一、不失其類:世事無常,人心反覆,即便如此,一切事物都會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只要把握住規律,學會揣度,權量,就能應對事物的變化。

二、不失其主:事情的變化一定會遵循邏輯。只要抓住了主要邏輯,主要矛盾。即便事情變化萬千,但也能不亂不虛,辨別真偽。

一切都只是生意而已。賈詡這個攻心高手,謀略高手最根本的手段就在於揣摩人心、權衡利弊。同時他又能掌握如上兩點,讓他在戰火紛飛的亂世,最終笑到了最後。

最終在時代大潮中投靠了曹操,靠揣度、權量獲得善終的人。公元223年8月11日,賈詡去世,終年七十七歲。死後諡號肅後。他算是中國古代為數不多的非典型謀士,即便如此,他仍然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謀士之一。

雖然我看到賈詡就是個地道的善於買賣,做生意的商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是他謀略之老辣就如李白詩句所言:「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G0Ou20BMH2_cNUggr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