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87歲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楊某文在銅仁市人民醫院治癒出院,這位銅仁市10名確診患者中最後一位出院的老人,是貴州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年紀最大的患者。
2月15日,入院時僅55天大的患兒樂樂在貴州省人民醫院治癒出院,成為全國出院患者中年齡最小的寶寶。
一老一小成功治癒出院,是貴州全力以赴成功救治患者的一個縮影。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21日24時,貴州確診病例146名,累計治癒出院90名,治癒率達61.64%,排名全國第六。
疫情就是一場大考,防控能力、醫療資源、物資調配,只有平時穩紮穩打才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貴州交出的「硬核」成績單,是全省22萬醫務人員爭分奪秒、千方百計「拼」出來的,也是貴州50多萬黨員幹部在防控一線「守」出來的,更是貴州近年醫療衛生事業建設大踏步發展中「長」出來的。
快「疫」一步,全力以赴拼「速度」
1月29日,貴州首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1月31日,貴州首例「第二代人傳人」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2月5日,貴州首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在銅仁市人民醫院治癒出院;
……
細看貴州救治確診患者時間軸,救治工作開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效率越來越高。
快,是疫情防控的命令。和時間賽跑,與病毒鬥爭,早一天診療,就多一分希望。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貴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嚴格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千方百計提高治癒率、減少病亡率。
集中救治,關鍵在人。81名呼吸、感染、重症醫學專業專家和22名中醫專家組成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組,成為集中救治的中堅力量。
省級專家組又編為三個小組對9個市州救治工作實行分片包干,與10支市級專家組通力合作,展開診治工作。截至2月21日,專家組共計開展2000餘次遠程會診,100餘次現場指導。
快,是疫情發展的速度。及早研判、充分準備尤其重要。
1月22日確定108家定點救治醫院;
1月25日,成立將軍山醫院管委會,把將軍山醫院和省職工醫院共同作為面向全省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定點醫院;
1月27日,指定183家定點發熱門診。
自此,貴州根據不同類型患者,合理布局定點救治醫院,形成「3+2+8」格局,即三家省級三甲重點醫院,兩家省級集中救治醫院(將軍山醫院和省職工醫院),以及八個市(州)的區域救治醫院的醫療救治體系。
快,是疫情蔓延的趨勢。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貴州把防控的繩索緊緊扎牢。
自2月5日起,貴州率先在全國對五類人群全面開展核酸篩查,全省34家機構24小時不間斷進行核酸檢測,確保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核酸檢測數91886例,檢出無症狀陽性患者85例並及時隔離治療,有效阻斷了潛在傳染源。
一系列快速反應,一系列率先之舉,讓貴州疫情防控出現積極變化。
截至2月21日24時,貴州已連續5天沒有新增病例報告,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銅仁市人民醫院等定點醫院收治病例相繼治癒出院實現「清零」,出院治癒率不斷提高。
精準治療,全力以赴拼「精度」
2月15日11時,入院時僅55天的嬰兒樂樂在媽媽的懷抱中離開貴州省人民醫院,成為貴州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中年齡最小的患兒。
自確診入院到成功治癒出院,只用了13天。
用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拼出每一位患者百分之百健康回家的希望,這是貴州22萬醫務人員逆行「疫」線的動力之源。
千方百計為每一位患者尋找最合適的診治方案,精心救治保障每一名患者救治質量,貴州始終把救治患者放在第一位。
聘請鍾南山院士為顧問,組建1支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組和10支市級專家組,指導診治、重症救治和診療培訓工作。對每一名住院確診患者,專家組均派出一名市級專家到收治醫院現場蹲點,現場指導診療工作。
全天候駐守指揮部的專家組,還幫助各地及時轉診重型、危重型確診患者。截至目前,已協助全省各地將151人次確診患者安全轉運至省級救治醫院。
而每天分析全國疫情動態,研判我省疫情發展形式,提出防控救治建議,也是專家組工作之一,目前已編寫15期「新冠肺炎疫情診治會商簡報」。
與此同時,貴州建立「一人一日一策」診療機制,為每名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實施精準治療。
安裝床旁攝像頭,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每日開展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情討論,加強病情預警評估;開展血液凈化治療成功治癒了我省首例危重型患者……
一系列精準施治措施,正是貴州千方百計提高治癒率、減少病死率的具體舉措。
而發揮中醫優勢,合力開展治療,則是貴州開展救治工作的另一個鮮明特徵。
1月31日,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通知,特邀國醫大師劉尚義教授和全國名中醫戴永生教授擔任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顧問,指導各定點醫院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強力推進中醫藥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據統計,目前貴州確診的146例病例中,接受中醫藥治療的病例132例,占全部確診病例的90%,其中接受規範、全程體現中醫辯證論治下「一人一策、一人一方」中藥湯劑治療的97例,占全部確診病例的66%。
中醫藥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後,貴州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出現明顯變化,患者平均住院日由此前入院患者的16.06天下降到10.31天,有效緩解了病情,縮短了療程。
「貴州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有效保護了患者的肺功能,最大限度降低治療副作用。」貴州省救治專家組成員、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查艷說。
遠程會診,全力以赴拼「深度」
2月21日,貴州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正式出發前往支援湖北武漢,來自銅仁市人民醫院的14名醫護人員也隨之踏上征程。
當天,銅仁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名確診患者中的最後一位87歲老人治癒出院,實現收治病例「清零」!
此前,貴州省首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也在銅仁市人民醫院治癒出院。
問及開展救治的秘訣,銅仁市人民醫院石華表示,醫院一開始對新冠肺炎特別是危重症病例的治療並沒有經驗。為了能及時和全國、全省的醫療專家團隊溝通,醫院把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直接設在了遠程醫療中心,確保能第一時間和專家取得聯繫,為患者救治節約時間。
答案揭曉,並不意外。
面對大考,積累的深度決定答題的速度。而遠程醫療建設,作為貴州近年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著力點和主抓手,正成為貴州應對疫情防控大考的解題關鍵切入點。
2018年5月,貴州省建成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服務體系,實現病人、醫生、服務「三個下沉」。並一次性為全省1543個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配齊包括數字影像、心電、彩色B超和檢驗檢查等必備的數字化醫療設備。
經過持續滾動建設,貴州已形成了「一張網、一平台、一樞紐」的遠程醫療技術架構,並外聯國家和發達省市優質醫療資源的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建立了「橫向貫通、縱向互通」「扁平化、零距離」的公立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形成了遠程醫療「貴州方案」。
截止2019年底,貴州全省遠程醫療服務總量105.43萬例,共1836家全部接入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已成為國內目前最大的遠程醫療專網。
依託遠程醫療專網,貴州新冠肺炎診治與培訓紛紛上「網」。
省級專家組通過網絡連線進行會診,保證每一名患者均能得到我省最強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通過遠程醫療中心,108家定點救治醫院與省級重點醫院專家乃至全國專家進行遠程會診,排除疑似病例、為確診患者制定診療方案、獲取最新救治防治信息……這樣的遠程會診每天都在進行。
與此同時,貴州通過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系統,組織開展26輪全員醫務人員培訓,共培訓111萬人次,幫醫務人員及時掌握最新診療標準和治療方法,不斷提高診療水平,持續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生命重於泰山。貴州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取得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癒率達61.64%的階段性成果,這不僅是「貴州力量」的生動體現,更是抗擊疫情的信心和希望。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貴州一定會贏!
快,是疫情防控的命令。和時間賽跑,與病毒鬥爭,早一天診療,就多一分希望。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貴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嚴格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千方百計提高治癒率、減少病亡率。
集中救治,關鍵在人。81名呼吸、感染、重症醫學專業專家和22名中醫專家組成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組,成為集中救治的中堅力量。
省級專家組又編為三個小組對9個市州救治工作實行分片包干,與10支市級專家組通力合作,展開診治工作。截至2月21日,專家組共計開展2000餘次遠程會診,100餘次現場指導。
快,是疫情發展的速度。及早研判、充分準備尤其重要。
1月22日確定108家定點救治醫院;
1月25日,成立將軍山醫院管委會,把將軍山醫院和省職工醫院共同作為面向全省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定點醫院;
1月27日,指定183家定點發熱門診。
自此,貴州根據不同類型患者,合理布局定點救治醫院,形成「3+2+8」格局,即三家省級三甲重點醫院,兩家省級集中救治醫院(將軍山醫院和省職工醫院),以及八個市(州)的區域救治醫院的醫療救治體系。
快,是疫情蔓延的趨勢。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貴州把防控的繩索緊緊扎牢。
自2月5日起,貴州率先在全國對五類人群全面開展核酸檢測,全省34家機構24小時不間斷進行核酸檢測,確保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核酸檢測數91886例,檢出無症狀陽性患者85例並及時隔離治療,有效阻斷了潛在傳染源。
一系列快速反應,一系列率先之舉,讓貴州疫情防控出現積極變化。
截至2月21日24時,貴州已連續5天沒有新增病例報告,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銅仁市人民醫院等定點醫院收治病例相繼治癒出院實現「清零」,出院治癒率不斷提高。
精準治療,全力以赴拼「精度」
2月15日11時,入院時僅55天的嬰兒樂樂在媽媽的懷抱中離開貴州省人民醫院,成為貴州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中年齡最小的患兒。
自確診入院到成功治癒出院,只用了13天。
用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拼出每一位患者百分之百健康回家的希望,這是貴州22萬醫務人員逆行「疫」線的動力之源。
千方百計為每一位患者尋找最合適的診治方案,精心救治保障每一名患者救治質量,貴州始終把救治患者放在第一位。
聘請鍾南山院士為顧問,組建1支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組和10支市級專家組,指導診治、重症救治和診療培訓工作。對每一名住院確診患者,專家組均派出一名市級專家到收治醫院現場蹲點,現場指導診療工作。
全天候駐守指揮部的專家組,還幫助各地及時轉診重型、危重型確診患者。截至目前,已協助全省各地將151人次確診患者安全轉運至省級救治醫院。
而每天分析全國疫情動態,研判我省疫情發展形勢,提出防控救治建議,也是專家組工作之一,目前已編寫15期「新冠肺炎疫情診治會商簡報」。
與此同時,貴州建立「一人一日一策」診療機制,為每名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實施精準治療。
安裝床旁攝像頭,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每日開展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情討論,加強病情預警評估;開展血液凈化治療成功治癒了我省首例危重型患者……
一系列精準施治措施,正是貴州千方百計提高治癒率、減少病死率的具體舉措。
而發揮中醫優勢,合力開展治療,則是貴州開展救治工作的另一個鮮明特徵。
1月31日,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通知,特邀國醫大師劉尚義教授和全國名中醫戴永生教授擔任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顧問,指導各定點醫院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強力推進中醫藥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據統計,目前貴州確診的146例病例中,接受中醫藥治療的病例132例,占全部確診病例的90%,其中接受規範、全程體現中醫辯證論治下「一人一策、一人一方」中藥湯劑治療的97例,占全部確診病例的66%。
中醫藥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後,貴州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出現明顯變化,患者平均住院日由此前入院患者的16.06天下降到10.31天,有效緩解了病情,縮短了療程。
「貴州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有效保護了患者的肺功能,最大限度降低治療副作用。」貴州省救治專家組成員、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查艷說。
遠程會診,全力以赴拼「深度」
2月21日,貴州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正式出發前往支援湖北武漢,來自銅仁市人民醫院的14名醫護人員也隨之踏上征程。
當天,銅仁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名確診患者中的最後一位87歲老人治癒出院,實現收治病例「清零」!
此前,貴州省首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也在銅仁市人民醫院治癒出院。
問及開展救治的秘訣,銅仁市人民醫院石華表示,醫院一開始對新冠肺炎特別是危重症病例的治療並沒有經驗。為了能及時和全國、全省的醫療專家團隊溝通,醫院把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直接設在了遠程醫療中心,確保能第一時間和專家取得聯繫,為患者救治節約時間。
答案揭曉,並不意外。
面對大考,積累的深度決定答題的速度。而遠程醫療建設,作為貴州近年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著力點和主抓手,正成為貴州應對疫情防控大考的解題關鍵切入點。
2018年5月,貴州省建成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服務體系,實現病人、醫生、服務「三個下沉」。並一次性為全省1543個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配齊包括數字影像、心電、彩色B超和檢驗檢查等必備的數字化醫療設備。
經過持續滾動建設,貴州已形成了「一張網、一平台、一樞紐」的遠程醫療技術架構,並外聯國家和發達省市優質醫療資源的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建立了「橫向貫通、縱向互通」「扁平化、零距離」的公立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形成了遠程醫療「貴州方案」。
截至2019年底,貴州全省遠程醫療服務總量105.43萬例,共1836家全部接入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已成為國內目前最大的遠程醫療專網。
依託遠程醫療專網,貴州新冠肺炎診治與培訓紛紛上「網」。
省級專家組通過網絡連線進行會診,保證每一名患者均能得到我省最強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通過遠程醫療中心,108家定點救治醫院與省級重點醫院專家乃至全國專家進行遠程會診,排除疑似病例、為確診患者制定診療方案、獲取最新救治防治信息……這樣的遠程會診每天都在進行。
與此同時,貴州通過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系統,組織開展26輪全員醫務人員培訓,共培訓111萬人次,幫醫務人員及時掌握最新診療標準和治療方法,不斷提高診療水平,持續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生命重於泰山。貴州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取得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癒率達61.64%的階段性成果,這不僅是「貴州力量」的生動體現,更是抗擊疫情的信心和希望。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貴州一定會贏!
來源:貴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9tZcXAB3uTiws8KDq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