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為人厚道,自帶光芒

2020-11-11     美文投條

原標題:《菜根譚》:為人厚道,自帶光芒

來源:儒風大家,作者:儒風君

《菜根譚》是中國古代一部處世奇書,書中的句子樸素無華,卻句句是勸人向善的良言。

書中說:「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

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污瀆之不能容納?」

如果我是烘爐,不抱怨鐵石笨重,關鍵看自己有無冶煉的能力。

如果我是江海,不要抱怨溪流污濁,關鍵看自己能否包容。

厚道的人,從不抱怨周遭如何昏暗,因為他們自帶光芒,

這光芒,足以給身邊的人帶來溫暖和明亮。

1

為人厚道,心大

《菜根譚》有言:「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

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側之人情。」

佛經有言:「一念境轉。」

曾國藩曾說:「輕財足以聚人,量寬足以得人。」

不看重錢財,就能將人心聚攏到自己身邊;

度量寬闊,遇事就會得到他人的幫助。

說的就是待人厚道的好處。

《菜根譚》還講:「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

遇暴戾之人,以和氣熏蒸之;

遇傾邪私曲之人,以名義氣節激礪之,天下無不入我陶冶中矣。」

意思是說,遇到欺矇狡詐的人,就用誠懇之心感動他;

遇到殘暴狠毒的人,就用溫和之心薰陶他;

遇到行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就用名義氣節激勵他。

即便有小人搗鬼,也用不著勞神費力去和他計較。

最好是不理睬他,讓他自討沒趣。

這樣,全天下沒有不能和睦相處的人了。

遇事克制忍讓一點,不僅對方識趣而退,也顯得你涵養之高。

做人,不但要懂得進取,更要懂得退讓。

對那些沒必要、不值得的事,退一步,是最好的選擇。

為人厚道,寬容大度,小事上不爭長短、不計得失,日子自然過得安樂。

2

為人厚道,心寬

《菜根譚》講:「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

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為人厚道,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境界。

同樣是面對他人的過錯,耿耿於懷、睚眥必報定會帶來心靈的負荷。

厚道的人則會報以一份寬容,既往不咎。

宋代有位叫韓琦的宰相,曾與范仲淹一起施行新政。

韓琦生性厚道,器量過人,從不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

某夜,韓琦伏案辦公,身旁一名侍衛為他秉燭照明。

侍衛不小心,用燭火燒了韓琦鬢角的頭髮。

韓琦沒說什麼,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便又低頭寫字。

過了一會兒,韓琦發現手持蠟燭的侍衛換人了。

韓琦不忍見侍衛受罰,便當眾對侍衛長道:「不要替換他,因為他已經懂得怎樣拿蠟燭了。」

軍中的將士們知道此事後,無不感動佩服。

後來韓琦位極人臣,也不見他沾沾自喜;

官場中與人周旋,也不見他憂心仲仲。

被重用時,就立於朝廷與士大夫們評議政事;

不被重用,就回家享受天倫之樂,同樣一派坦然。

韓琦一生處於危險之地,而又一直立於不敗之地,其秘訣就在於厚道做人、寬以待人。

儒風君說:

《菜根譚》講:「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

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

心中有大聰明的人,於細節瑣事上必定朦朧;

反而是心中有大懵懂的人,越要在細枝末節上面斤斤計較。

厚道的人,待人一團和氣。

《菜根譚》又講:「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

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厚道的人,心中既要容得下美,也要容得下丑;

既要容得下賢,也要容得下愚。

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面對千人千面的芸芸眾生,

厚道的人,讓各種各樣的人都從自己身上受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8TftXUBxV5JH8q_Cw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