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集團順利完成第一批負壓救護車生產任務,2月6日上午,三台負壓式救護車緊急發往新疆抗疫一線。
1月24日除夕,華晨集團接到國家工信部下達的負壓式救護車生產任務後,緊急聯絡供商,緊急招回工程師和員工,基礎型車的改裝同步進行,全力與時間賽跑。
1月25日,生產、採購、研發、物流、售後等環節全部到位,集團領導親自指揮協調,各企業負責人深入生產一線和工人們一起加班加點,既要做好自身防疫,又要加緊生產,吃泡麵、睡沙發,放棄春節假期與親人們的團聚,不分晝夜緊張工作。昨天,首批10輛負壓救護車生產任務順利完成。
據悉,按照國家工信部計劃,華晨集團首先要完成抗疫一線急需的負壓式救護車生產任務,在2月20日前,完成30台負壓式救護車的生產。
對於負壓式救護車來說最為關鍵且耗時的密封環節,正常全車密封需要2-3天,通過研發人員與工人的現場攻堅,硬是把這個時間壓縮到1天。「非常時期,用非常辦法」,大家說這幾天確實挺累挺苦,但能夠為全國防疫一線貢獻一份力量,這是汽車人的責任,是華晨人的責任。
在生產過程中,企業嚴把質量關,落實責任制,搭建了包含整車底盤組、改裝組、供應鏈保障組、資金保障組、售後服務組等跨部門工作組,保障應急生產順暢推進,確保每一輛救護車的產品質量。
這次生產的負壓式救護車,是用華晨金杯底盤改裝的。金杯是華晨集團的看家品牌,市場認可度高、產品成熟度高、用戶地域分布廣、服務保障網點多,是醫用等專用車輛領域較為理想的選擇。此次華晨集團應急生產的救護車,全部採用歐洲先進工藝流程,高強度車身板材,醫療艙內飾採用自滅菌復合材料,具有高強度、高韌性、無揮發等特點;醫療艙布局也是參照歐洲急救原則,結合國內急救實際,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一臂化」急救設計,常用耗材、醫療設備均在一臂範圍內,方便醫護人員操作,提高搶救病人速度,能很好地滿足疫情救援的需要。
負壓技術使車內氣壓低於外界氣壓,確保車內空氣能夠經充分的無害化處理之後排出,進最大限度地減少醫務人員交叉感染的機率。該車配有呼吸機、除顫儀、心電監護儀等全套搶救設備。紫外線消毒燈、中心供氧接口等專業配置齊全,具備防範疫情、搶救監護等多種功能,可有效快速響應危重病人和傳染病等特殊疾病的搶救。
據華晨汽車有關人員介紹,在加緊生產工信部訂單任務的同時,每天接到全國各地的救護車訂單20輛左右,截止到2月5日,共計收到救護車訂單259輛。
如果備件充分,華晨每月至少能下線1500台救護車,如果開足產能,每天就能下線80台,為了全國早日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力爭源源不斷地滿足各地對救護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