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到,俞伯牙不但琴藝高超,而且人品一流,對於「偷聽」他彈琴的人,認為不是盜賊,刺客,那就是聰明好學之人。
鍾子期偶然路過俞伯牙行船在漢陽江口,停泊之處,因聽琴,道琴,而被俞伯牙賞識,受了黃金二笏,即便不卑不亢,有禮有節,但感慨俞伯牙高義,其人開始買書攻讀,白天砍柴忙,晚上讀書,心力交瘁,不到數月而亡!
照理,一般鄉野村夫,即便知道俞伯牙是晉國上大夫,是大官,但看到兒子被賞識,被賞賜了黃金二笏,結果讀書,又打柴,心力勞作而亡,多多少少,肯定有怨言。
可鍾子期父親,他並沒有這樣,非但領著俞伯牙去拜祭了自己的兒子墳墓,而且對於俞伯牙摔琴表示嘆息,期間,對於俞伯牙撫琴,鄉親鼓掌大笑,俞伯牙不解,還作出解釋,說是這些人不懂音樂,以為娛具,也算是給俞伯牙解圍。
後面俞伯牙送了他黃金二鎰,另外打算辭官,到時候贍養他和他妻子,便是為子期盡孝。
「三言」解讀001卷:鍾子期死了,鍾子期爸爸為什麼沒有怪俞伯牙?
這篇文里,我提出,鍾子期父親,之所以沒有責怪俞伯牙,一是知道他是自己兒子知交,情意誠摯,真心對他好的,二是子期去後,他也是悲慟之輩,甚至摔掉了瑤琴,從此不彈。
對於俞伯牙此番光景,自然他心中也是憐憫。
而俞伯牙也對他和他妻子進行贍養,雖然他並沒有這方面要求,但也接受了,說明,實際上,他們在品質上,還是一路人,都很真誠。
且鍾子期父親,幼年也曾習得琴藝,後面還幫俞伯牙開解,說鄉親們笑話,是因為不懂,體現良好修養,即便隱逸。
另外對於俞伯牙贍養他們舉動,也沒推辭,實際上也折射出,這個老伯,也不是一般人,也是至情至性之人,也懂得禮數,但也很誠懇忠厚,也沒有拿俞伯牙當外人了。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與誰彈。)
那麼,這裡我們提出,當時俞伯牙摔琴之前,拿出解手刀,割斷琴弦,那是為什麼呢?
琴,「情」也,割斷琴弦,意謂,鍾子期之死,他心中情意隔絕,此琴弦之斷,如他心中哀傷!
割斷琴弦,借琴弦之斷,表示心中哀痛!
那麼,又為什麼,用解手刀割呢?
而不是身邊隨便拿個石頭,直接去砸,或者是直接將琴摔碎呢!
一是,琴弦割斷,更加表明他心中哀傷,是為不得已之舉!
二是,這解手刀,更加方便,隨身攜帶。
從上面可以看出,王慶為何要專門買這一把解手刀?
我認為,可能一般人,不一定用解手刀,不一定隨身攜帶那麼講究。
另外,我查了一下,網上對於「解手刀」的一些議論:解手1
……我分析了一下,這個解手刀,一是可能用於裁紙。
另外一方面,實際上,也確實屬於「解手刀」,隱私之用。
(並不是說,它不具備解手的時候,刮掉殘留大便的作用。)
至於俞伯牙,他的解手刀,肯定與鄉野村夫不同,肯定也裁紙,對於公文處理等。
至於鄉野村夫,有沒有解手刀,我覺得看情況。
「水滸」裡面,王慶專門去買這樣一把解手刀,那麼說明,一些底層人民未必會買。
據說一些寺廟裡有木片,叫廁籌(屎橛),專門備用在廁所里,有人定期清洗……但尋常老百姓家裡,尤其底層人民,我覺得就沒那麼講究了。
所以,王慶需要,專門去買解手刀(做點什麼事情)……
所以,這解手刀也不是說,像一般人說的,可能自己原先那個鈍了,也有可能,這個人根本沒有解手刀。
而俞伯牙,將隱私之用,這解手刀,即便專門裁紙(我認為俞伯牙,一個晉國上大夫,他肯定不止一把解手刀,另外肯定也有裁紙之用,但隨身攜帶,也有可能專門如廁之用。但兩種作用在一把刀上,那也肯定每次洗後,用的特別乾淨),但老伯肯定認得,這是解手刀。
將這隱私之用拿出來,直接拿來割斷琴弦,可以說,在老伯看來,這也是失態之舉!
(俞伯牙塑像。)
也正因為如此,鍾子期父親,心中更加憐憫,認為俞伯牙越發失態,更加體察到了他心中的悲痛感受。
所以,這解手刀,我認為隱私之用拿出來,這鐘子期父親一意會,自然對俞伯牙一個晉國上大夫此舉,感到越發憐憫。
當然,俞伯牙也不是作秀,如果是作秀,表面的悲痛,也沒辦法裝,也沒必要裝。
他之深情,鍾子期父親懂得,也當他確實是自己兒子摯交,既是八拜之交,那麼,兒子死亡,他且表現如此沉痛,後面也就理解他的感受,接受他的黃金二鎰,以及後面贍養。
相信鍾子期在天之靈,也會感到安慰。
品讀「三言」,從我做起:
序篇: 馮夢龍「三言」解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序篇)
第001卷: 「三言」解讀001卷:鍾子期死了,鍾子期爸爸為什麼沒有怪俞伯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1jHrHIBd4Bm1__YLYM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