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努力奮鬥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唯一途徑。有這樣一個人,他曾經生活窮困,靠著自己的奮鬥,一步一個腳印成為河南首富。可是,好景不長,取得成績以後,他在奮鬥的道路上扭轉了方向,走了一步錯路,最終錢財散盡,讓人惋惜!這究竟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1964年,孫樹華出生在河南周口一個貧苦家庭。家裡兄弟姐妹多,共有7個,孫樹華排行老三,家庭不富裕,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孫樹華從小就嘗夠了挨餓的滋味。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2歲的孫樹華就已經懂得幫助父母做家務了,洗碗、掃地、做飯,完全像一個小大人的樣子。
19歲,孫樹華已經成年,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看到街頭有老大爺收破爛,每天也能掙點零花錢。於是,他便開始做起了收破爛的生意,想要減輕家裡的負擔。
二、人稱「破爛王」
在眾人眼裡,收破爛是一般社會閒散人員才幹的活,且每日風吹日曬,經常會被人瞧不起。但是,孫樹華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收破爛也是一種職業,靠自己的雙手吃飯,不丟人。窮則思變,慢慢地孫樹華意識到,如果只是單純的收破爛,收入甚小,想要改變貧困的生活,就要找商機。後來,他發現有些農場需要一批塑料薄膜,而且利潤比較高。於是,他就每天收購別人不要的廢舊塑料,經過加工以後,送給工廠,就這樣,錢包漸漸鼓足起來,而孫樹華也被當地人稱為「破爛王」。
三、創辦工廠
1992年,孫樹華用自己的積蓄,以及向親戚朋友借的錢,在當地與政府合作創辦了一個工廠。工廠專門生產塑料薄膜,在當時,很多農場冬天的時候種植反季節蔬菜,需要大量的塑料薄膜。由於市場前景廣闊,再加上孫樹華不斷擴展生意,尋找新的商機。工廠創辦了不到一年,孫樹華就賺了200萬。
有了錢以後,孫樹華在城裡給父母賣了房子,並不時地接濟兄弟姐妹,他們一家人可算是揚眉吐氣了,楊樹華成為了當地的名人。
四、成為首富
成功的路上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當生活進入正軌的時候,孫樹華遭遇了車禍,昏迷了8個月才甦醒過來。孫樹華醒來,休養了一段時間以後又奔向了他的致富之路。1997年,工廠的生產總值達到1200萬,孫樹華又擴建了工廠,利潤是之前的兩倍。2001年,孫樹華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了一個集團,叫華林集團。華林集團不斷擴張、強大,一度讓他登上了富豪排行榜。2003年,孫樹華成為河南首富,身家85億。
五、錢財散盡
成為首富後的孫樹華不再滿足於塑料行業,他把領域延伸到餐飲、水電、建築等,想要打造一個商業帝國。但是孫樹華太過心急,眼高手低,對企業業務大包大攬。華林集團不考察實際情況就收購了許多瀕臨破產的集團,導致公司資金短缺,依靠向銀行貸款來發展。後來,銀行向孫樹華索要貸款,孫樹華變賣了幾家集團,才勉強將銀行的貸款還上。2007年,華林集團停線停產,孫樹華結清員工們的工資和還清所有的貸款以後,錢財散盡,生活又回到了原點!
生活中,像孫樹華一樣眼高手低、急於求成的人太多了。如果他能在成為河南首富以後,就找出自己的短板,而不是盲目的擴張,恐怕事情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