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調整優化防控策略,「防人為主」轉為「人物並防」

2020-07-20     寧波發布

原標題:浙江調整優化防控策略,「防人為主」轉為「人物並防」

7月20日下午,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五十二場新聞發布會。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首先通報了全省最新疫情情況:7月19日,浙江無新增確診病例,無新增無症狀感染者。截至7月19日24時,浙江有1例確診病例(由加納輸入);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例(由新疆輸入)

陳廣勝還就近期全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情況作簡要通報。

推進「健康碼」分類精準管理

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浙江進一步完善「健康碼」賦碼規則。在對確診病人、疑似病人、無症狀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觸者,近14天有境外旅居史的人員,按規定須實施集中隔離或居家醫學觀察的人員納入「紅碼」管理的同時, 對有發熱症狀的人員和有中高風險等級地區旅居史、按規定須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人員納入「黃碼」管理。對出現疫情嚴重態勢的地區或場所,經綜合評估後,可將有相關地區旅居史、接觸史人員納入「紅碼」管理。

紅、黃、綠碼對應不同的涉疫風險,因而有必要採取分類管理措施。除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醫治外,對其他「紅碼」人員實行集中隔離或居家醫學觀察,建立「點對點」運送機制,確保全程封閉管理。為減少風險隱患,對「黃碼」人員流動採取必要的限行措施,限制進入學校以及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監所等特殊場所,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等室內場館,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 「黃碼」人員在全程正確佩戴口罩情況下,允許乘坐計程車、網約車等交通工具。「綠碼」人員可自由出入公共場所,對其正常流動不作疫情防控措施限制。

浙江進一步調整完善轉碼機制。 對因發熱症狀賦「黃碼」的人員,若無流行病學史的,一般不再需要居家醫學觀察,在核酸檢測陰性或發熱症狀消除後,「健康碼」即可轉為「綠碼」。對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賦「黃碼」的人員,應第一時間核驗來浙前核酸檢測報告,或到當地綜合服務點及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接受核酸檢測,對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健康碼」轉為「綠碼」。「紅碼」人員按規定結束集中隔離或居家觀察後,「健康碼」轉為「綠碼」。

動態調整疫情防控措施

由於烏魯木齊市連續發生本地新冠肺炎病例,對確需離烏人員採取核酸檢測措施。為切實防控疫情傳播風險,浙江於7月18日規定,對烏魯木齊市來浙返浙人員,要求其提供到達目的地前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能夠出示包含核酸檢測陰性信息的「健康碼」綠碼,經核驗後,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動。對無法提供核酸檢測陰性信息的,應立即到當地綜合服務點等指定場所接受核酸檢測。

上述措施是在綜合評估風險的情況下制定的。7月15日,浙江已出現1例由烏魯木齊市輸入的無症狀感染者。鑒於新冠病毒有較強的潛伏性,對核酸檢測陰性者也應繼續做好14天健康監測和個人防護;如出現發熱等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報告。同時,加強對烏魯木齊市來浙返浙人員引導和服務,對經核酸檢測陰性的人員,各地不得拒絕其入住社區、賓館,不得隨意加碼不必要的管控措施。

探索完善「人物並防」機制

根據近期國內外疫情傳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浙江及時調整優化防控策略,將原先由「防人為主」轉為「物並防」與之相配套,精密智控指數疊代升級為5.0版,專門增加「食品安全管控」一級指標,從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入手,推動各地因時制宜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積極開展重點產品閉環管理。以進口或來自國內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冷鏈運輸畜禽肉、水產品及其製品為重點,運用數字化手段,率先上線運行全省統一的「冷鏈食品溯源碼」,一站式匯聚包括進口企業、物流企業、批發市場重點食品經營戶、大中型商超等在內的7477家重點經營主體信息,建立食品安全精準追溯機制,實現從入浙供應鏈首站到末端的數字化閉環管理。全面加強重點場所滾動檢查,分對象、分環節明確規範要求,對食品冷庫、食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中型商超、提供生食類水產品餐飲單位等重點場所提出5大類、46項管理標準,並切實抓好組織實施。

鑒於國內兩地海關從3批自厄瓜多進口的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和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浙江第一時間開展緊急排查處置,依託「浙冷鏈」系統迅速搜索形成清單,對所涉厄瓜多3家企業生產的進口凍蝦產品進行下架處理,並組織新冠病毒檢測、產品召回等工作。對下架封存的相關產品全面開展採樣檢測,1979份樣本的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以新業態新模式催生髮展新動能

疫情之下,傳統的商業和外貿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嚴重衝擊,但也給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帶來機遇。浙江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大力發展電商網購、網上展會、在線服務,釋放出的市場需求正轉變為供給側的創新動能,推動經濟在轉型升級中行穩致遠。

加快電商網購、無接觸式配送等新業態發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網絡零售額8764億元,在消費整體上受嚴重影響的情況下逆勢增長9.8%,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5.1個百分點。順勢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生活新服務」標杆示範,一批新零售龍頭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加速倍增。在「雲生活」大趨勢下,不少企業也將銷售渠道搬到網上,做起「直播帶貨」生意。順應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不少企業還研發改造柔性生產線,推出「一件起訂」等新服務。全省已在紡織服裝、汽車等領域布局28個5G+智能製造示範項目,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外貿出口是浙江經濟的重要支柱。從以往經驗看,全省70%的外貿訂單來自各類展會。受疫情影響,目前已有500多場國際性重點展會延遲或取消。為此,浙江率先嘗試舉辦「2020浙江出口網上交易會」。截至6月底,已舉辦112場網上交易活動,意向採購金額超過20億美元。6月8日—14日,浙江還成功舉辦「2020寧波投資貿易雲洽會」,有500多家來自中東歐國家及「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參展商入駐,日訪問量超過8萬人次。這些舉措有效促進了外貿發展,推動全省上半年出口總額破萬億元,在嚴峻挑戰面前增長3.3%,占全國份額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答記者問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建忠,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峰出席發布會並回答問題。

陳廣勝就「健康碼」的數據安全問題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大家對「健康碼」的數據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個帖子,反映一位大爺沒有智慧型手機,因而沒有「健康碼」導致無法坐車。針對此類問題,浙江有沒有研究採取相關措施?

「健康碼」對全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重要貢獻。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意味著新冠病毒將在相當長時期與人類共存。作為精準識別個人涉疫風險的有效工具,「健康碼」還將繼續站在疫情防控戰線的前台把關守閘。

但「健康碼」的應用有其邊界,尤其對於公眾十分關心的數據安全問題,省防控辦出台《關於進一步完善「健康碼」管理服務機制的通知》,專門作了相關規定。 浙江強調,任何地方、任何部門對「健康碼」數據的使用,都必須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切實防止個人隱私數據泄露。在拓展「健康碼」應用時,必須做好法律評估、安全評估和風險評估工作,嚴防數據濫用。對疫情防控期間確需留存的「健康碼」用戶個人信息,在疫情結束後要按規定銷毀或妥善處置。同時,加強對系統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測。對涉及技術服務外包的,逐一簽署網絡安全和保密協議,確保安全管理和技術防護措施落實到位。

由於「健康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託智慧型手機開展應用,確實給一些老年人等帶來不便。雖然各地採取了相應做法,但仍不能迴避問題的存在。這也是當今數字化時代不少創新實踐所面臨的共性問題。為此,省里要求進一步完善「健康碼」家人代辦、工作人員代查機制,運用同行家人手機綁定功能,為老年人、未成年人使用「健康碼」提供便利。要探索和推行無感亮碼做法,在確保安全可控、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推進「健康碼」與市民卡、交通卡、公園卡等集成應用。 考慮到不同群體的實際情況,浙江還作出規定,對確實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等單獨出行,在核實身份、佩戴口罩情況下,允許乘座公共運輸工具,視情也可短時間進入需要驗碼的相關場所。

「健康碼」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但必須始終寓服務於管理。對實踐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哪怕涉及的人員範圍有限,也應有針對性地積極回應和解決。同時,對為逃避驗碼而故意隱瞞實情的,一經發現,將納入個人信用記錄;對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總之, 運用現代數字化手段也完全可融入人性化措施,將剛性技術與柔性管理結合起來,並通過配套機制堵塞漏洞,更好地實現帶「溫度」的疫情防控閉環管理。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明確提出增加1萬億元赤字規模、發行1萬億元特別國債,並要求確保新增的2萬億元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浙江在惠企資金直補方面如何抓好貫徹落實?

當前,面臨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重任務。從國家層面講,新增2萬億元財政資金全部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策,浙江必須將這些資金用在緊要處。按照中央總體部署,這部分新增資金主要用於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這三者是相互關聯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是根本。只有穩企業,才能穩就業;也只有保住了就業,才能保障好民生。

基於上述考慮,也結合浙江省情,十分注重對市場主體的幫扶工作,尤其是加強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補助。浙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量大面廣,吸納就業2700多萬人。它們塊頭雖小,作用巨大,但也受疫情衝擊最大。 浙江將此次中央「兩直」資金按財政部門因素法進行測算分配;省里再「添把火」,通過壓減省級政府性支出安排18億元,一併直接下達各縣(市、區)。這筆錢由基層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再統籌自身財力,建立惠企利民「資金池」,形成疊加放大效應,優先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

對「兩直」資金的具體發放,省里不搞一刀切,要求各市縣因地制宜,科學制訂補助條件,統籌穩崗就業、疫情影響、稅收貢獻等因素,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精準確定補助對象。其中,惠企補助資金不得用於與生產經營無關的支出,重點用於繳納員工的社會保險費,支付生產經營房屋租賃費、生產經營性貸款利息、水電氣等費用,以及其他符合紓困政策的相關支出。各地確定補助對象後,將通過國庫支付系統進行資金兌付,並依託企業碼(小微通)實現線上辦理,方便企業無需提交材料即可獲得補助。同時,加強全程監督和專項審計,確保兩直資金「一竿子插到底」,直達補助對象。

陳建忠就浙江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疫情發生以來,浙江已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近日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助力市場主體紓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為什麼還要出台這一政策?有什麼特色和亮點?

疫情發生以來,浙江已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取得很好效果。比如,大力實施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的共克時艱行動方案,截至6月底,兌現「五減」1618.2億元,已超額完成全年新增「五減」1500億元左右的目標,為企業應對疫情渡過難關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受全球疫情的影響,市場主體元氣尚未完全恢復,需要持續發力幫助渡過難關。出台這個《若干意見》,是為了鞏固全省經濟穩走向上向好的成果,對沖疫情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為切實落實「六穩」「六保」工作,奪取全省經濟高分報表提供政策保障。該《若干意見》主要有兩個特點:

以最快的速度讓市場主體享受到上級的惠企政策。浙江迅速落實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國家部委近期密集出台的減稅 減費減租減息等系列政策,實施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的特殊轉移支付資金等新政,確保上級新出台的惠企政策在浙江第一時間落地、在浙江落地一條也不落下。如,迅速落實中央政府工作明確的增值稅、社保費、電費等減免政策,將為小規模納稅人、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新減征增值稅37.8億元;減免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360億元;為企業減負電價55億元。

以最有效舉措回應市場主體的惠企政策新訴求。一方面,積極回應市場主體獲得感最強又最渴望延長的降本減負政策,按照無縫銜接「五減」政策、「能延盡延」的原則,推動降本減負政策擴面,支持企業克服當前經營困難。如,針對市場主體要求延長房土兩稅的強烈需求,明確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遊四大行業企業和小微企業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的優惠期限由免徵3個月延長為2020年全年。另一方面,積極回應市場主體反映相對集中的降稅減費、資金支持、出口支持等政策訴求,大力度研究新支持舉措。減費方面,在全國率先出台工程保函替代保證金改革,明確2020年6月30日後招標的政府投資項目全面推行工程保函繳納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和工程質量保證金,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全面推行以工程保函方式繳納,僅這一項將釋放檢核領域各類保證金400億元,直接減負10億元;同時針對市場主體當下最困難又最需要支持的出口貿易,明確加大出口網上交易會支持,省財政對網上國際性會展給予補助等。

浙江對於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稅費減免政策情況是怎樣的?

浙江是全國出台地方減稅政策速度最快、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當前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的重中之重。為了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浙江秉持「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的理念,堅持「第一時間+頂格落實+疊加享受」的原則,讓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快速、全面地享受稅費減免政策,為他們增氧輸血、減壓蓄勢。

「第一時間」:即在落實國家政策和出台地方政策速度上做到最早最快。

「頂格落實」:即在地方權限內頂格落實、能減全減。

「疊加享受」:即讓企業疊加享受國家和浙江出台的各項政策,盡力放大政策效應。

事實上,浙江版的稅費減免政策,是根據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市場主體實際困難程度,分階段、分時序出台的助力紓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組合拳,政策覆蓋面更廣、力度更大,已經做到了「能免全免」。比如,除了免除省級有權減免的稅費外,浙江根據國家授權在全國率先停徵了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和小型水庫移民扶持基金。可以這麼說,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其他省份能夠享受的政策在浙江都能享受。

陳峰就浙江各級各類學校的暑假安排變化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當前已經進入暑假時間。受疫情影響,浙江各級各類學校的暑假安排有何變化?

到7月19日,2020年全省統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順利結束,其中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有32.57萬人,參加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考生有53萬人。

今年初發生疫情以來,浙江先後通過延期開學、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有序組織返校複課等措施,總體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學計劃。全省31.64萬高校畢業生已順利畢業,至7月19日,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3.47%。

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浙江努力促進教育教學的正常化,加快恢復常規的教育教學節奏和秩序。為此,在公布有序開學複課計劃的同時,省教育廳就公布了暑假時間,即原則上按正常時間安排暑假。到今天為止,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基本進入暑假模式。

面對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浙江對廣大師生在暑假期間的疫情防控工作有什麼要求?

暑假期間,大部分學生離開了校園,但校園和師生的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鬆懈,必須慎終如始。只有在暑期把全省師生的疫情防控工作做紮實了,才有條件和基礎按正常時間恢復秋季開學。因此,做好暑期師生的疫情防控工作十分重要。省教育廳已經就做好暑期校園疫情防控工作專門發了通知,主要要求是:

持續加強暑期校園管控。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繼續執行疫情日常報告制度,及時掌握每一位師生的健康狀況。同時加強暑期校園管控,繼續守好學校「大門」。對於暑期確實無人出入的學校,可實行封閉式管理。無特殊理由,任何學校不得在暑期把校舍租借給其他社會機構使用,也不得利用校舍組織和接待各類夏令營、研學旅行等學生聚集性活動。

優化師生防疫指導與服務。加強家校聯繫與配合,指導學生落實居家防控要求,倡導師生減少不必要外出,減少各類集聚性活動,原則上不要前往國外和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但這不是禁止出省活動,各地各學校要根據疫情防控和文旅部門的提示、規定,及時、妥善處理師生的出行、出遊問題。此外,還要鼓勵孩子按照張馳有度的節奏,在堅持居家學習、完成暑假作業的同時,適度進行戶外鍛鍊和日常勞動,做好近視防控工作,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方式,確保度過一個安全而有意義的暑假。

著力防範暑期安全事故。暑期天氣炎熱,自然災害增多,是學生交通、溺水等事故的高發、易發期。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更多地關心關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留守兒童等群體,加強對河塘水庫等水域的安全管理、風險警示和日常巡查,努力防範和減少溺水事件的發生。

有的學校和家長把暑假作為「第三學期」,不斷讓學生參加各類培訓和補課。省教育廳對此有什麼規定?

暑假是重要的休整期。經過一個學期緊張的學習,廣大學生和老師都已經比較疲勞,需要進行一定的休整,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新學期的學習。學習的空間是無限的。一個人成長成才,不能僅僅依靠學校、依靠課本,更重要的是要向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學習,在社會「大課堂」中豐富閱歷、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鍛鍊能力。暑假應該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有益補充,而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複延伸。鼓勵廣大學生利用暑假多學習一些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不鼓勵在暑假參加過多的文化知識類培訓和補習。 省教育廳還規定,任何學校和老師不得違規占用暑假時間組織集體線上或線下的教學活動和補課行為。如果發現有學校違規組織暑假補課、有教師違規組織有償家教、有培訓機構違規組織超標超前的學科培訓等行為,歡迎大家監督、舉報。

暑假還是重要的親子時間。當前一些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跟不科學的家庭教育有關,也跟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有關。希望廣大家長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增進親子感情。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待孩子,既要「陪」,陪讀陪玩,跟孩子共同生活、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更要成為孩子的「伴」,跟他們做生活里的夥伴,努力成為他們成長的知心朋友。

來源:浙江發布

編輯:羅湘波

關注,轉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xwCbnMBnkjnB-0zyK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