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賭氣不送兒子上學,三分鐘後媽媽贏了,卻再也聽不到孩子聲音

2019-10-29     小C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的是有足夠的耐心。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缺少了耐心,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


案例

小鍾是個調皮的男孩子,最近剛剛上幼兒園。但送孩子上學成了小鍾媽媽最頭疼的問題,孩子總是要東玩玩西玩玩才肯出門。

這天,小鐘的媽媽急著去解決工作上的事情,結果小鍾在家裡玩玩具不願意走。小鍾媽媽生氣的對孩子說:"你走不走啊?"小鍾告訴媽媽等5分鐘,誰知5分鐘後又要5分鐘,陸陸續續磨蹭了半個小小時左右。小鍾媽媽拿孩子沒辦法,便賭氣地說:"你不走,我先走了,我不送你上學了。"之後就到樓下等著孩子,小鍾媽媽覺得孩子發現自己走了會趕緊跟上。

可等了三分鐘卻沒看見孩子下樓,小鍾媽媽不放心又往家樓上走,卻看見孩子躺在樓梯口。小鍾急忙把孩子送往醫院,卻被告知搶救無效。直到看了監控錄像才得知:原來孩子跑下樓時太急了摔倒了,便從樓梯滾了下去,頭磕到了牆體上。

小鍾媽媽悲痛自責。自己贏了孩子,卻再也聽不見孩子的聲音了。


分析

一、"賭氣教育"的危害

  • 孩子性格偏激

孩子的心理調節的能力比較差,而3歲到7歲基本是沒有心理調節能力的,大人說的話,他們會立刻往心裡去,產生強烈的感受。所以父母的話會嚴重的影響到他們的心理,而且有的孩子可能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偏激。

  • 孩子賭氣做危險行為

家長"賭氣教育"一般喜歡用孩子較難做到或者不敢做的事情去威脅孩子。但是如果萬一孩子將家長的話當真,本來是語言的教育,孩子反而用生命在"反擊"。每個家長無法篤定孩子是否會因為賭氣而做出危險的行為,如果孩子當真,嚴重的會威脅到生命健康。

二、家長如何拒絕"賭氣教育"

  • 學會控制情緒,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不聽話,會感動非常生氣,在錯誤情緒的引導下會做出打罵或者其他具有"威脅性"的行為。但家長這些行為只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而無法讓他們正確的認識到錯誤。所以父母首先要控制好情緒,然後可以選擇對孩子做出適當的懲罰,例如:家長可以沒收孩子的的玩具;當孩子將家裡搞得一團糟時,可以要求他們自己收拾起來否則不能看動畫片等等。

  • 多與孩子溝通

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家長要學會耐心的去和孩子溝通。平靜的與孩子交流,學會慢慢的去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父母和孩子之間本就不應該是競爭的關係,更不需要比輸贏。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更多的是需要用平等、關心的態度與孩子達成共識。

  • 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

遇到孩子無法和家長溝通時候的時候,比如去超市想買東西,不給買就不願意走時,家長一般會選擇轉身離開。但是家長要無論如何,都要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並且時刻注意孩子的周圍情況,防止孩子陷入危險或者做出危險行為。


總結

孩子不聽話時並不是"賭氣式教育"就能夠讓他們學會聽話的,所以家長要選擇採取適當方法,讓孩子健康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xj4Fm4BMH2_cNUg3q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