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時刻,伊朗重啟阿拉克反應堆,中俄英法德中東努力或付諸東流

2019-07-29     軍事評論

為了與美國進行對抗,伊朗開始採取對等的回應手段,利用逐步脫離伊核協議的框架作為威脅,要求歐洲與中俄向美國施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並未取得伊朗想要的效果,按照伊朗的計劃,將在9月4日至5日內進入第三階段。

對此,俄羅斯外長不無擔憂的表示,維也納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委員會副外長級特別會議的各方必須呼呼德黑蘭放棄第三階段的計劃,否則伊核協議將名存實亡,這對於一直期待中東和平的中俄德英法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一種局面,因為這些年的努力或將付諸東流。

世界局勢一朝回到了9年前,那段美國和以色列揚言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劍拔弩張的日子。

在此之前,一個更令人擔憂的情況已經出現,伊朗已經邁出了危險的這一步,就在7月28日,伊朗副總統薩利希對外放話,伊朗的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即將恢復運營,隨後話頭一轉,表示伊朗不會藉此生產核武器,顯然是想要留有餘地。時隔9年,伊朗再次擁有重啟核計劃的可能。

與之相對的是,美國似乎不為所動,寧願激怒伊朗,讓其再度重啟核計劃,也不願與伊朗進行談判,因為在伊朗與美國相繼放話可以進行談判的大背景下,雙方一直沒有實質性的動作,使得這樣的隔空談判並無實際的意義。

對於維也納會議,伊朗副外長直言,極富有建設性,這句話的弦外之音,其實就是維也納會議對緊張的中東局勢起不到任何效果,因為關鍵的美國並未參與其中,美國與伊朗的之間仍然缺乏一個直接對話的平台。

不過,就目前各方的表態來看,美國仍未出現鬆口的跡象,反倒是歐洲國家與中俄,一直積極的與伊朗進行磋商,希望緩和中東劍拔弩張的態勢,因為伊核協議一旦全面解體,直接的後果,就是核危機再度降臨中東與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似乎樂見這種局面的發生,在經歷阿富汗戰爭與敘利亞戰爭的失敗後,在伊朗問題的態度上,美國顯得異常強硬,有意借著打擊伊朗的幌子,重塑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但是,美國所設想的伊朗妥協並未出現,反倒是伊朗愈發強硬,隱隱有撕毀伊核協議的態勢,放開的核反應堆生產計劃,就是明證之一,而雙方在波斯灣的軍事碰撞,讓各方苦心維護的和平局面,已經出現了疑似不安穩的裂縫,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視。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uBlQWwB8g2yegNDks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