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西方第一人權至上觀受質疑

2020-04-17     歐洲時報

【歐洲時報記者陳斯睿、田皓雪子報道】在全球疫情面前,西方向來倡導的人權觀念也受到了極大挑戰。此次疫情中選擇性救治(放棄年齡大的人救更年輕的)、驅趕外國公民離境、消極應對等現象的出現,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政治和哲學系教授曾敬涵認為,這暴露出西方人權至上的價值觀只是「看上去很美」。西方人權觀的建立基於已開發國家已發展到一定階段,此時強調公民、政治權利。然而在疫情面前,生存的重要性更為顯著。同時,不同國家發展狀況參差不齊,西方人權觀無法推廣到世界範圍,無法達成國際規範。

東西方文化背景差異以及國家發展階段不同,產生的應對政策不同,曾敬涵認為這由政治體制、環境決定。中國政府擁有果斷的執行能力和高度決策效率,值得西方國家學習。西方國家的政策依靠道德感召度和非政府組織(NGO),體現出公民組織能力強,民眾教育程度高,社會發展程度高等特點,彌補西方政治體系中政府所做不到的功能。

多國在疫情面前自顧不暇時,不少個人或組織,甚至政府高級官員提出對中國索賠的要求。

曾敬涵認為目前尚無官方論調,沒有必要太過嚴肅地看待索賠問題。同時,索賠,即具體化中國在疫情下所需負擔的責任到經濟層面,要提出具體數字。但在此層面上從邏輯以及法理角度都無法解釋清楚。此外,多位專家指出,現在越來越多人將新冠疫情和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相比,當時也並未有國家求償。病毒是針對全人類的衛生健康危機,不是一國之事,該論調從世界格局、法律、歷史等多方面考慮並不合理。

(編輯:李璟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rZYiXEBrZ4kL1Viv1OG.html

疫情下的英國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