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2019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上,麒麟 990 系列晶片終於發布了。
看完整個發布會的小魚,只想用兩個字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不客氣的說,拿下了六個「業內首款」的麒麟 990 5G,超過了我們絕大多數人的想像。
一個多月前 Mate 20 X 5G 版發布時,大家發現相比 4G 版的 5000mAh 大電池,5G 版只有 4200mAh,續航能力大幅減弱。
究其原因,外掛的 5G 基帶占用了大量的空間。
麒麟 990 5G 則首次將 5G 基帶集成到 SoC 上,配合 7nm+EUV 工藝,板級面積相比業界其他方案小 36%。
對於寸土寸金的智慧型手機內部空間來說,這「36%」可以增加不少的電池容量。
而相比僅支持 NSA 組網,被網友們戲稱為 「4.5G」的驍龍 855+X50 組合;麒麟 990 5G 支持 NSA/SA 雙架構和 TDD/FDD 全頻段,是業界首個全網通 5G SoC。
換句話說,搭載麒麟 990 5G 的手機,才是成熟的 5G 手機。
也得益於此,在 Sub-6GHz 頻段下,麒麟 990 5G 可實現 2.3Gbps 峰值下載速率, 1.25Gbps 上行峰值速率。
換算一下,峰值下載速度最高可達近 300M/s,下載一部小電影只需三四秒。
同時,麒麟 990 5G 還支持 5G 雙卡,一卡 5G 上網的同時,另一卡可接聽 VoLTE 高清語音通話,不用擔心打電話斷網的問題。
此處需@一下蘋果,9012年了 4G 手機還不支持雙卡雙待。
當然,小魚覺得最厲害的,還是麒麟 990 5G 針對目前 5G 商用初期,網絡覆蓋不完善,引發的相關問題的應對方案。
在 5G 信號較弱的場景下,麒麟 990 5G 推出智能上行分流設計,在視頻直播、短視頻上傳等應用場景同時使用 5G 和 4G 網絡,上傳速率提升 5.8 倍,優化 5G 上行體驗;
為解決 5G 帶來的功耗問題,麒麟 990 5G 率先支持 BWP 技術,在 5G 大帶寬條件下實現帶寬資源的靈活切換,與業界主流旗艦晶片相比,5G 功耗表現優 44%,帶來更長效的 5G 體驗;
面向高速移動場景,如高鐵、汽車上,麒麟 990 5G 支持基於機器學習的自適應接收機,實現更精準的信道測量,下行速率提升 19%,實現穩定的 5G 聯接。
有了這三大技術,Mate 30 系列的 5G 手機,必然能在體驗上甩出其他 5G 手機一大截。
這次麒麟 990 5G 挑戰了晶片工藝物理極限,在一顆指甲大小的晶片上集成了 103 億電晶體,是目前電晶體數最多、功能最完整、複雜度最高的 5G SoC。
看到這一數據,大家對麒麟 990 5G 的性能表現,想必就有些數了。
NPU 方面,麒麟 990 5G 也用上了華為自研達文西架構 NPU,創新設計 NPU 雙大核+NPU 微核計算架構。NPU 大核展現卓越性能與能效,微核 NPU 實現超低功耗。
發布會上,余承東用卡車做了形容——大卡車裝大負載,小車裝小負載,以此實現最優能效。
在雙大核 NPU 加持下,麒麟 990 5G 實現業界最強 AI 算力,與業界其他旗艦 AI 晶片相比,性能優勢高達 6 倍,能效優勢高達 8 倍。
得益於此,過去很多因功耗和算力受限的應用都將成為可能。譬如,將視頻中的人物主體單獨識別出來,可任意替換背景。
未來,麒麟 990 5G 強大的 AI 算力和豐富的開放能力,勢必將進一步賦能 AI 應用,給用戶帶來更智能的 AI 體驗。
CPU 方面,麒麟 990 5G 採用 2 個大核(A76)+2個中核(A76)+4個小核(A55)的三檔能效架構,最高主頻可達 2.86GHz。
與業界主流旗艦晶片相比,單核性能高 10%,多核性能高 9%。
能效方面針對不同大小的核精細調校,大核能效優 12%,中核能效優 35%,小核能效優 15%,帶來更快的手機應用打開速度,日常使用體驗更加流暢。
最讓人驚訝的還是 GPU,這次華為堆料有點狠。
相比麒麟 980 的 10 核 GPU,麒麟 990 5G 搭載了 16 核 Mali-G76 GPU,與業界主流旗艦晶片相比,圖形處理性能高 6%,能效優 20%。
這是華為旗艦 SoC 首次在 GPU 方面,超越同年的高通旗艦 SoC。
針對遊戲場景,麒麟 990 5G 提供高性能、高能效、高畫質遊戲解決方案,實現業界頂級遊戲體驗。
同時,全新系統級 Smart Cache 分流,支持智能分配 DDR 數據,在重載遊戲等大帶寬場景下帶寬較上一代最高可節省 15%,功耗可降低 12%,進一步提高 GPU 能效。
此外,麒麟 990 5G 還採用全新 ISP 5.0,其吞吐率提升 15%,能效提升 15%,影像處理能力全面升級,將為用戶帶來全新智能、媲美專業級的出色影像體驗。
全球首發雙域聯合視頻降噪技術,視頻降噪能力提升 20%。而基於 AI 分割的實時視頻後處理渲染技術,讓手機視頻也能擁有電影調色質感。
同時,麒麟 990 5G 首次在手機晶片上實現 BM3D 單反級硬體降噪技術,將單反級的圖像處理能力應用在手機上,照片降噪能力提升 30%,暗光場景噪點更少。
基於 ISP 的能力升級,麒麟 990 5G 支持全新炫酷 Face AR。
通過人臉圖像數據和神經網絡算法,Face AR 能對人臉進行建模、實時跟蹤、表情捕獲,並進一步分析出人臉信息背後的諸如心率、呼吸率等健康數據。
感覺「AI看病」這個事,離我們不遠了。
除了麒麟 990 5G,此次發布會亮相的還有麒麟 990,同樣在性能、能效、AI 及拍照方面實現重磅升級。
總的來說,這次華為真的是發狠了。
連外掛基帶都還停留在 NSA 的驍龍 855+X50 組合,相比麒麟 990 5G,有著兩代的差距。
全方位的領先,全方位的吊打
9月19號,搭載麒麟 990 的 Mate30 系列就要發布。
這意味著在驍龍865問世前,整個高通陣營在 5G 領域毫無還手之力。
如果驍龍 865 還敢擠牙膏,還在用外掛基帶,恐怕高通的高端市場將徹底崩塌。
而對於還在堅持 4G 的蘋果來說。
SA 網絡一旦啟用,4G 手機和 5G 手機就是兩個層面的東西了。那時候再用 4G 手機,就和當下還在用功能機的體驗差不多。
看看目前身邊的移動 5G 覆蓋:
根據規劃,基本上今年年底,省會城市就會實現 5G 市區全覆蓋了,地級市明年也會基本上實現市區全覆蓋。
所以,你還有理由不用 5G 手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