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知名男星又因家暴上熱搜:為什麼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2019-11-27     濰坊寒亭檢察院

本文專家:孫濤,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本文審稿:楊業兵,原第四軍醫大學醫學心理學博士,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25日傍晚,網紅美妝博主宇芽髮長微博稱,在過去的半年多里,自己一直遭受著男友的家暴。

‍就在網友還沉浸在震驚和憤怒中沒回過神的時候,昨天蔣勁夫又被曝出一年之後再次家暴女友。

這還只是備受矚目的明星,很難想像在看不到的角落,有多少人正在遭受著家庭暴力的傷害。

據全國婦聯統計顯示,30%的中國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

還有數據,家暴致死,占婦女他殺原因的40%以上。

對於家暴,為什麼總在暴力施行很長時間才被發現?

有人以為是愛的表現,有人害怕被報復,正像宇芽說的:

「掙扎了很久,終於鼓起勇氣跟大家說出這個事實,我不想再沉默,我不希望有女孩子再跟我一樣。」

家,本是為人遮風擋雨的地方,家暴卻讓家成為了噩夢。那麼究竟什麼是家暴?為什麼只有0次和無數次的區別呢?

家暴就是身體暴力?

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

家暴,不只是身體暴力!還有其他表現形式:

1、冷暴力。對對方表現出冷漠、輕視、放任和疏遠,將與對方的語言交流降低至最低,即使偶爾有語言交流,也都是嘲諷、挖苦等;

2、精神暴力。對受害者進行恐嚇、威脅、強迫等精神層面的暴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看不見傷口的精神暴力對人傷害更大,影響更深遠。

家暴,受害者不只是女性!

家庭成員間,無論是對丈夫、對妻子、對父母、對子女等,發生的暴力,都可視為家暴。

只不過,婦女和兒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

為什麼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家暴零次,至少可以說明兩點:一是家庭成員是處於心理健康的範疇內,二是家庭成員之間有正常的處理衝突的方式,有非常好的溝通機制;

家暴N次,一般來講,只要產生了家暴,至少說明施暴者不太會合理控制和處理情緒,是具有家暴傾向的。

很多家暴者在實施暴力的時候情緒失控,在家暴結束後又會異常真誠地道歉,得到原諒後會表現的非常好。

因此,很多被家暴者會選擇原諒,其實,這正是下一次家暴的開始。

從行為主義的角度來講,一旦被家暴者心軟原諒了這第一次,這說明被家暴者是可以接受或者容忍這種行為的,這就強化家暴者的這種行為,再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境時,還會採用家暴的形式來解決。

所以說,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哪些人容易出現家暴傾向?

這裡,為大家總結家暴者的幾個典型的心理特徵,一旦遇到一定要提高警惕。

1、占有欲、控制欲和妒忌心極強。對物品、人等有極強的占有欲,對另一半充滿猜疑,喜歡控制人,並有非常強的妒忌心。

2、性格暴躁,不會合理控制情緒。性格衝動、易怒,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用暴力解決,不能合理疏導憤怒情緒。

3、習慣於外歸因。喜歡將錯誤歸咎於外部因素或他人,不會從自己的主觀找原因,喜歡譴責他人。

4、對人缺乏同理心。不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非常自私,尤其是不能理解家人的痛苦。

5、原生家庭中有家庭暴力。個人生活在充滿家庭暴力的原生家庭中,小的時候遭受或目睹過家庭暴力。

6、酗酒、藥物濫用等。

7、人格障礙或精神病史。

而對於已經開始使用暴力、威脅的人,一定要及時報警。

被家暴者為什麼能一次次忍受?

很難理解,為什麼這些被家暴者不第一時間報警,離開施暴的「惡魔」,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態,讓她們忍受著那些痛苦呢?

1、恐懼

被家暴者的恐懼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家暴者會威脅要傷害被家暴者或者其他家人;二是擔心由於沒有證據,不會被重視和受理,反而帶來更嚴重的家暴。

2、僥倖

被家暴者都有一種僥倖心理或救世主心理,總覺得自己有能力或者有責任幫助對方變好,只要再堅持一下,家暴者會被自己感動。

3、依賴

這種依賴有兩種:一種是經濟依賴,一種是心理上的依賴,總是懷念家暴者曾經的好,而不停地改變自己,討家暴者歡心。

4、家醜不可外揚

多數被家暴者都認為這是家事,是自己看錯了人,害怕將這些講出來之後,別人會笑話自己。因此,選擇忍耐,在外人面前偽裝自己有一個非常和睦的家庭。

但其實,無論以上哪種心理,只會助長家暴者的氣焰而已。

遭遇家暴應該怎麼做?

面對家暴,就三個字:零容忍。

在家暴第一次發生時,或在家暴剛有苗頭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遠離家暴者,先保護好自己。

二是保留家暴證據,三是報警和撥打全國婦聯婦女維權熱線12338尋求幫助。

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



家暴不是私事,而是犯罪。



如遇到家庭暴力,請一定要明確說「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g4jrW4BMH2_cNUgdWrk.html